天天看點

Linux下 /etc/shadow内容詳解

/etc/shadow 檔案,用于存儲 Linux 系統中使用者的密碼資訊,又稱為“影子檔案”。

前面介紹了​ /etc/passwd 檔案​,由于該檔案允許所有使用者讀取,易導緻使用者密碼洩露,是以 Linux 系統将使用者的密碼資訊從 /etc/passwd 檔案中分離出來,并單獨放到了此檔案中。

/etc/shadow 檔案隻有 root 使用者擁有讀權限,其他使用者沒有任何權限,這樣就保證了使用者密碼的安全性。注意,如果這個檔案的權限發生了改變,則需要注意是否是惡意攻擊。介紹此檔案之前,先打開看看,執行如下指令 cat /etc/shadow,顯示如下所示:

Linux下 /etc/shadow内容詳解

 檔案中每行代表一個使用者,同樣使用 ":" 作為分隔符,不同之處在于,每行使用者資訊被劃分為 9 個字段。每個字段的含義如下:

使用者名:加密密碼:最後一次修改時間:最小修改時間間隔:密碼有效期:密碼需要變更前的警告天數:密碼過期後的寬限時間:賬号失效時間:保留字段

下面詳細介紹這9個字段:

使用者名

同 /etc/passwd 檔案的使用者名有相同的含義。

加密密碼

這裡儲存的是真正加密的密碼。目前 Linux 的密碼采用的是 SHA512 散列加密算法,原來采用的是 MD5 或 DES 加密算法。SHA512 散列加密算法的加密等級更高,也更加安全。

注意,這串密碼産生的亂碼不能手工修改,如果手工修改,系統将無法識别密碼,導緻密碼失效。很多軟體透過這個功能,在密碼串前加上 "!"、"*" 或 "x" 使密碼暫時失效。

所有僞使用者的密碼都是 "!!" 或 "*",代表沒有密碼是不能登入的。當然,新建立的使用者如果不設定密碼,那麼它的密碼項也是 "!!",代表這個使用者沒有密碼,不能登入。

最後一次修改時間

此字段表示最後一次修改密碼的時間,可是,為什麼 root 使用者顯示的是 18595 呢?

這是因為,Linux 計算日期的時間是以  1970 年 1 月 1 日作為 1 不斷累加得到的時間,到 1971 年 1 月 1 日,則為 366 天。這裡顯示 18595 天,也就是說,此 root 賬号在 1970 年 1 月 1 日之後的第 18595 天修改的 root 使用者密碼。

那麼,到底 18595  代表的是哪一天呢?可以使用如下指令進行換算:qst@qst:~$ date -d "1970-01-01 18595 days"

Linux下 /etc/shadow内容詳解

 可以看到,通過以上指令,即可将其換算為我們習慣的系統日期。

最小修改時間間隔

最小修改間隔時間,也就是說,該字段規定了從第 3 字段(最後一次修改密碼的日期)起,多長時間之内不能修改密碼。如果是 0,則密碼可以随時修改;如果是 10,則代表密碼修改後 10 天之内不能再次修改密碼。

此字段是為了針對某些人頻繁更改賬戶密碼而設計的。

密碼有效期

經常變更密碼是個好習慣,為了強制要求使用者變更密碼,這個字段可以指定距離第 3 字段(最後一次更改密碼)多長時間内需要再次變更密碼,否則該賬戶密碼進行過期階段。

該字段的預設值為 99999,也就是 273 年,可認為是永久生效。如果改為 90,則表示密碼被修改 90 天之後必須再次修改,否則該使用者即将過期。管理伺服器時,通過這個字段強制使用者定期修改密碼。

密碼需要變更前的警告天數

與第 5 字段相比較,當賬戶密碼有效期快到時,系統會發出警告資訊給此賬戶,提醒使用者 "再過 n 天你的密碼就要過期了,請盡快重新設定你的密碼!"。

該字段的預設值是 7,也就是說,距離密碼有效期的第 7 天開始,每次登入系統都會向該賬戶發出 "修改密碼" 的警告資訊。

密碼過期後的寬限天數

也稱為“密碼失效日”,簡單了解就是,在密碼過期後,使用者如果還是沒有修改密碼,則在此字段規定的寬限天數内,使用者還是可以登入系統的;如果過了寬限天數,系統将不再讓此賬戶登陸,也不會提示賬戶過期,是完全禁用。

比如說,此字段規定的寬限天數是 10,則代表密碼過期 10 天後失效;如果是 0,則代表密碼過期後立即失效;如果是 -1,則代表密碼永遠不會失效。

賬号失效時間

保留

忘記密碼怎麼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