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唐帝國的興衰勝敗》上

作者:獨行的徒行者

唐朝,中國曆史上最強大最繁榮的帝國之一,擁有一千二百三十七萬的國土面積,強盛時期傲然屹立于當時的世界之巅,八方來賀,萬國來朝,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内外諸夷,敢稱兵者皆斬”這句大唐宣言更具底氣和威懾力。

《盛唐帝國的興衰勝敗》上

唐朝的建立

隋炀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隋朝在此局勢下迅速的土崩瓦解。義甯二年(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炀帝,擁立隋炀帝侄子楊浩為帝。

不久,宇文化及又殺楊浩自行稱帝,國号許。隔年被唐将李神通與夏王窦建德聯合剿滅。義甯元年(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于晉陽起兵,十一月占領長安,擁立隋炀帝第三個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甯,即隋恭帝。李淵自任丞相,進封唐王。

義甯二年(618年)6月12日,李淵逼迫隋恭帝禅位,6月18日,李淵正式稱帝,國号唐,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

1-唐高祖

唐高祖李淵,字叔德。中國唐朝開國皇帝,初唐政治家、軍事統帥,唐太祖李虎之孫,唐世祖李昞之子。

李淵稱帝時,群雄紛争。唐朝疆土隻限于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面對這一形勢,李唐的戰略方針是,首先鞏固關中根據地,然後進軍關東,逐漸統一全國。是以,李淵頻頻派遣李世民、李建成及李元吉等人出征,逐漸消滅各地割據勢力。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唐軍乘宋金剛軍糧匮乏,向北撤退的時機,迅猛追擊。在呂州(今山西霍縣)、介休(今屬山西)一帶,經過幾次激烈的戰鬥,大敗宋金剛。宋金剛和劉武周一起逃往突厥,後被突厥殺死。唐軍完全占領了山西地區,鞏固了關中根據地,掃除了進兵關東的障礙。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奉命率領大軍出關,進攻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率兵援救洛陽。李世民采取“圍鄭擊夏”的政策,親率精銳,馳往武牢,據險禦敵。窦建德迫于武牢之險,無法前進。留屯累月,軍心懈怠,最後兵敗被俘。王世充見大勢已去,投降了唐軍。李世民一舉消滅了窦、王兩大勁敵,加速了統一關東地區的程序。

武德五年(622年)正月,李世民自請出征,挫敗劉黑闼。三月,李世民在洺水之戰大破劉黑闼,使其逃奔突厥。

武德六年(623)七月,劉黑闼敗走後被俘斬,徐圓朗聞知其死訊亦出逃被殺,河北重新平定。

武德七年(624年),河北起義軍首領高開道為其部将張金樹所殺,張金樹以地降唐。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九日,因玄武門之變後李淵正式禅位于李世民,退位稱太上皇。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

李淵做太上皇以後,仍居于太極宮,但已不再預聞國事,貞觀三年(629年)四月,李淵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一作太安宮)。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

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享年七十歲。谥号太武皇帝,廟号高祖,葬于獻陵。後定谥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盛唐帝國的興衰勝敗》上

2-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一說隴西狄道人,又說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在玄武門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當時李淵正在海池泛舟,李世民派遣尉遲恭前往宿衛。而後李淵于六月八日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各種政務皆由李世民決斷,武德九年八月初九(626年9月4日),李淵傳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位,改元貞觀。

貞觀元年(627年)正月十七日,燕郡王李藝(即羅藝)占據泾州造反,不久被左右的人所殺,傳送首級到京師示衆。

貞觀二年(628年)三月十五日,李靖任關内道行軍大總管,以防禦薛延陀部族進犯,十一月十九日,在京城南郊舉行祭天大典。

貞觀四年(630年)三月十五日,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活捉颉利可汗,獻到京師。自此西北蕃邦都請求奉給皇上尊号為“天可汗”,于是皇上降下玺書封立他們的君長。

貞觀六年(632),設定太師、太傅、太保官員。四日,開始設定律學。

貞觀七年(633年)十一月三日,頒布新定的《五經》。

貞觀八年(634年)正月二十八日,右屯衛大将軍張士貴讨伐東、西五洞反叛的獠族,平定了叛軍。冬十月,右骁衛大将軍、褒國公段志玄擊吐谷渾,擊破之,追逐八百多裡。十一月三日,十九日,吐谷渾入侵涼州。二十一日,吐谷渾拘留我使者趙德楷。十二月三日,指令特進李靖、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等為大總管,各率軍隊分途讨伐吐谷渾。十七日,李世民跟從太上皇在城西閱兵演武。

貞觀九年(635年)春三月,洮州羌叛亂,殺刺史孔長秀。十六日,大赦。每鄉設定鄉長一人,輔佐官二人。十九日,鹽澤道總管高甑生大破衆多的叛亂羌人。閏四月二十八日,大總管李靖、侯君集、李大亮、任城王李道宗在牛心堆大破吐谷渾。五月一日,又在烏海大破吐谷渾,追逐打擊直到柏海。副總管薛萬均、薛萬徹在赤水源又大破吐谷渾,捉住吐谷渾名王二十人。六日,太上皇在大安宮去世。十八日,李靖在西海之上平定吐谷渾,捉住了吐谷渾王慕容伏允。因為其子慕容順光投降,封為西平郡王,恢複吐谷渾本國。秋七月二十一日,增修太廟為六室。冬十月二十七日,在獻陵安葬高祖太武皇帝。十一月十六日,奉高祖之神主祭于祖廟。十二月十二日,吐谷渾西平郡王慕容順光被其部下所殺,派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軍隊安撫,仍然封慕容順光之子諾曷缽為河源郡王,使他統率吐谷渾部衆。

貞觀十一年(637)春正月十四日,向天下頒布新法令。建造飛山宮。二十八日,房玄齡等人奉上所修訂的《五禮》,诏令有關部門施行。

貞觀十二年(638年)二月十三日,視察砥柱,刻銘文以紀功德。十五日,駐紮陝州,從新橋駕到河北縣,祭祀夏禹廟。十七日,駐紮柳谷頓,視察鹽池。六月二十三日,開始設定玄武門左飛騎與右飛騎。

貞觀十四年(639年)侯君集攻克高昌國。九月初九,赦免高昌軍隊以及士卒中父子均犯死罪、須守喪一年判流放罪、須守喪九個月判服勞役罪、須守喪五個月和守喪三個月而已判處杖刑的犯人,全部赦免。十一月初一,在京城南郊舉行祭天大典。十二月初五,侯君集俘虜高昌國王進獻祖廟,太宗賜給百姓聚飲三天。

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謀反之罪被廢,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晉王李治立為太子,并對太子嚴加教管。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寫的《帝範》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并對其告誡說:“你應當以古代的聖哲賢王為師,像我這樣,是絕對不能效法的。因為如果取法于上,隻能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隻能僅得其下了。我自從登基以來,所犯過失是很多的: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台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緻,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所有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過失,千萬不要把我作榜樣去效法。”

自我評價

吾……年十八舉義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自謂三王以來,撥亂之主莫吾若,故負而矜之,輕天下士……秦始皇劃除六國,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驕敗,吾何得不戒邪?朕是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是以成今日之功也。隋末分離,群兇競逐,我提三尺劍,數年之間,正一四海,是朕武功所定也;突厥強梁,世為紛更,今乃襲我衣冠、為我臣吏,殊方異類,輻辏鴻胪,是朕文教所來也;突厥破滅,君臣為俘,安養之情,同于赤子,是朕仁愛之道也;林邑貢能言鳥、新羅獻女樂,憫其離本,皆令反國,是朕敦本也。酧功錄效,必依賞格;懲惡罰罪,必據刑書。割親愛、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是朕崇信也。非朕專自矜伐,欲明聖人之教不徒然也。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駕崩于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初谥文皇帝,廟号太宗,葬于昭陵。

《盛唐帝國的興衰勝敗》上

3-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字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為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駕崩于終南山的翠微宮。六月一日,高宗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

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六日,高宗立嫡妻王氏為皇後。七日,封長子陳王李忠為雍州牧。九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高宗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

永徽三年(652年)五月,武則天被拜為二品昭儀再次入宮。

永徽二年(651年)正月,西突厥賀魯自立為沙缽略可汗。七月,沙缽略可汗攻入庭州,唐高宗派遣梁建方率軍征讨。

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薛萬徹、柴令武等人謀反,密謀擁立荊州王李元景為帝,事情敗露二月三日,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都被處死;李元景、巴陵、高陽公主都被賜以自殺。左骁衛大将軍、安國公執失思力發配到辒州充軍;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縣公宇文節發配到桂州充軍。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或死或貶。經過此事,唐高宗皇位的重大威脅勢力被鏟除。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下诏廢王皇後,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後,皇後正式易人。

顯慶元年(656年),李治下令重建被毀的洛陽乾元殿與應天門。

顯慶二年(657)二月移駕洛陽,頒布《建東都诏》,稱洛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于是改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并如雍州。自此唐朝正式實行兩京制。

顯慶三年(658年),褚遂良死于愛州。

顯慶四年(659年)七月,長孫無忌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自殺。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關隴集團許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連。從此以後,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約,一切都自作主張。

顯慶五年(660年),十一月戊戌朔,邢國公蘇定方平定百濟後,獻百濟國王扶餘義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于東都洛陽紫微城正南門——則天門,唐高宗責問後下诏釋放,顯慶五年以後,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則天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後率内外命婦,從東都出發,前往泰山封禅。車乘連綿數百裡,随行的還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

總章元年(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攻破高麗,拔平壤城,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歸。境内皆降,唐高宗以其地為安東都護府,分置四十二州。

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诏尊皇帝為天皇,皇後為天後。當時天後雖是掌握實權,但仍居于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風眩症更加嚴重,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後攝政。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後從泰山封禅以後,勸李治封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不久,高宗诏命皇太子李顯代理國政,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在東宮任同平章事。

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李治在東都貞觀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宣布遺诏:“七天裝在靈柩内,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園陵制度,務以節儉。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天後處理決斷。”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廟号高宗。

《盛唐帝國的興衰勝敗》上

4-唐中宗

唐中宗李顯,原名李哲,隴西成紀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兩度在位。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後,李顯于同月甲子日繼承皇帝位。

嗣聖元年(684年)改年号為嗣聖。由于李顯庸弱無能,即皇帝位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後。裴炎受遺诏輔政,政事皆取決于武則天。李顯重用韋後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李顯把韋後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為侍中(宰相職),裴炎立馬表示不可。李顯大怒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二月,繼位才55天的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事後,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睿宗。

李顯先後被軟禁于均州、房州十四年,隻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嘗盡了人世的艱難。他被囚禁後不久,李旦上表遜位,母後武則天登上了皇帝寶座,成為一代女皇,李唐宗室子弟被殺戮者不可勝數。

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病居迎仙宮,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朝中大臣以張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彥範、袁恕己等為首,也見機秘密謀劃,準備除掉二張,擁立中宗。

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正月,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将軍李多祚、左威衛将軍薛思行等人發動神龍政變,突率羽林軍五百餘人,沖入玄武門,在迎仙宮殺張易之、張昌宗。這一天,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強警備,配合行動。武則天無奈,先令太子監國,次日傳位。隔了一天,李顯複位稱帝,大赦天下。

他先把弟弟相王李旦加為安國相王,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又給妹妹太平公主加了鎮國太平公主的稱号,以表彰二人的擁立之功。張柬之、崔玄暐等人也加官晉爵。二月,複國号為唐,一應典制,悉複唐永淳前舊,唐朝規複。

李顯複位後,馬上立韋氏為皇後,又不顧大臣的勸阻,破格追封韋後之父親為王,并讓韋後參預朝政,對張柬之等功臣卻不加信任。将韋後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封上官婉兒為昭容。教她專掌制命,負責起草皇帝的诏令,掌握生殺大權。韋後同武三思關系暧昧,韋後又十分信任兒女親家武三思,并以此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着朝政。李顯對此也無能為力。

景龍四年六月壬午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李顯逝世,終年55歲。谥号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廟号中宗,葬于定陵。

《盛唐帝國的興衰勝敗》上

5-(女皇武則天)另說

6-唐殇帝

唐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隴西成紀人。唐朝第六位皇帝,唐中宗李顯第四子。

聖曆三年(700年),受封北海王。神龍元年,進封溫王。景龍四年(710年),即皇帝位,嫡母韋皇後臨朝稱制,年号唐隆。堂兄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後,讓位給安國相王李旦,複封溫王。景雲二年(711年),改封襄王。

開元二年(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時年二十歲,谥号為殇,葬在武功縣西原。

7-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輪、李輪、武輪。隴西成紀人。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

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皇帝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李旦為皇帝,并臨朝稱制,裁決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義改年号為文明,冊封正妃劉氏為皇後、長子李成器為皇太子。

載初元年(690年),侍禦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請武則天稱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長,乃至僧尼、道士,紛紛勸進。李旦迫于形勢,也上表請母後稱帝,并求賜武姓。

天授元年九月壬午日(690年10月16日),武則天正式稱帝,建立武周。李旦被降為皇嗣,複名為“輪”,賜姓武氏,稱“武輪”。遷居東宮,一切禮儀皆比照皇太子規格。太子李成器則降稱皇孫。

景龍四年六月壬午日,唐中宗駕崩。韋皇後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後的身份臨朝攝政。她派親信控制南北衙禁軍以及尚書省諸司,大肆網羅黨羽,準備效法武則天,篡奪唐室江山。當時,李旦作為皇帝的叔父,被拜為太尉,與太平公主成為韋後奪位的主要障礙。韋黨決意将二人置于死地。而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則在京師暗中招攬豪傑,與太平公主密謀匡扶社稷。兵部侍郎崔日用本是韋氏一黨,因懼禍将韋氏陰謀密報給李隆基。

六月二十日(7月21日[29]),李隆基在葛福順、李仙凫等禁軍将領的協助下,打着“誅諸韋以複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搶先發動兵變,殺死韋皇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而後迎李旦入宮輔佐少帝。李旦攜李重茂登上安福門,安撫百姓。

當時,李隆基被拜為宰相,進封平王,并統率萬騎禁軍,控制了皇城内外。李重茂迫于形勢,請求讓位于叔父李旦。李旦起初極力推辭,後聽從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勸說,接受了李重茂的讓位。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極殿登基,第二次即位為帝。他登上承天門,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雲,複封李重茂為溫王。

當時,李隆基建有大功,而李成器則是嫡長子,都有被立為太子的資格。李旦為此猶豫不決。李成器以“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為由,主動辭讓太子之位。劉幽求等政變功臣也大都支援李隆基。李旦遂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先天元年八月庚子日,李旦因彗星出現,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以及重大刑案的裁決權。他每五日在太極殿接受群臣的朝賀,仍舊自稱為朕。而皇帝李隆基則隻能自稱為“予”。

開元四年六月甲子日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歲。七月己亥日,追谥大聖貞皇帝(《新唐書》作大聖真皇帝,廟号睿宗。十月庚午日,葬于橋陵。

《盛唐帝國的興衰勝敗》上

未完……

感謝您的查閱支援,新人求關注[來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