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悲鴻 齊白石 張大千的锵锵三人行

作者:星星飛翔
徐悲鴻 齊白石 張大千的锵锵三人行
徐悲鴻 齊白石 張大千的锵锵三人行

"馬本"徐曉紅

徐悲鴻 齊白石 張大千的锵锵三人行

"葵花蛙"徐曉紅與齊白石合作

徐悲鴻 齊白石 張大千的锵锵三人行

《蝦圖》齊白石與張大千合作

徐悲鴻 齊白石 張大千的锵锵三人行

徐曉紅、齊白石

大伯子

以徐世宏和齊白石、張大千的友誼為内線上索,将三幅畫作為系列,此次展覽"千年旅行——齊白石、徐世宏、張大千"希望通過畫作之間的對話,讓觀衆看到這三個人不同于過去的作品和性格,以及從他們的友誼中探索中國畫。

今年秋天,上海的一組展覽主題是西方藝術和當代藝術,"千年旅行——齊白石、徐曉紅、張大千"展覽以不同的内容來到上海振旦博物館。該展覽首次在上海展出了三位中國現代藝術家齊柏石、徐曉紅和張大千的作品,展出了三位藝術家的60多件作品。

徐曉紅、齊柏石、張大千是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三個人物,各有鮮明的特色,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其實是互相扶持的好朋友,與"道遊"成正比。展覽的亮點在于,通過大量相關作品的并置,指出了三個人之間的關系和友誼,也可以看到三個人的風格明顯相似。

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為了慶祝齊白石78歲的兒子,許曉紅送給齊白石"本馬",是他唯一一個針對性别的"馬術作品"。還有齊柏石寫給徐的一封信,讨論了貓是如何着色的,以及不同顔色的貓的不同性别。徐曉紅因為想念張大千而畫蓮花"夏霍淮大池",他還畫了一隻"背貓",一隻大大小小的兩隻貓分别意着齊白石和自己的,遠處的蝴蝶在空中是他們的朋友張大千。

1928年,徐曉紅和張大千和齊白石相遇,他稱贊"張大千先生的山水,無愧于圓明大師......"而"戚柏石翁寫的蝦、蟹、蛞蝓和棕榈樹香蕉到美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徐曉紅成為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後,"三谷毛萱"聘請齊白石任教,堅持"推進新學生制",教學改革失敗後,齊百石不再上學教書,說明兩人志同道合。徐和張大千還合作了一部《杜甫詩意》,各以古樹、柴門為畫,徐沙沖畫的古樹強,張大千畫的山寨灑得古樸,兩人借山水抒情,也用山水畫來表達雄心壯志。

他們三人都會把自己最喜歡的水果融入到畫中,張大奇畫柿子,齊白石畫葡萄,徐曉紅畫,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現實的主題,背後是自然精神的自由不受束縛。

展覽還展出了包含三人互動故事的畫作,全部來自徐世宏紀念館和徐世宏美術館。從嚴肅的傑作到輕松的黃道十二宮和動物結局,還有一個三人視訊和一個齊白石老人在北京家的模拟動畫。展覽以精美的展覽設計,帶您一步步走進三人共同繪畫的世界。策展人徐偉是藝術家,也是徐曉紅紀念館展覽館館長和徐世宏的孫子,在開幕當天,我們與策展人聊了聊三位藝術家的互動和對傳統藝術的看法。

對話者:徐世宏紀念館展覽收藏部主任、徐曉紅的孫子徐偉

北青藝術評論:這是三位藝術家第一次一起做展覽嗎?展會的第一個機會是什麼?

徐偉:徐世宏紀念館在北京開幕時,做了"大師眼中的大師——徐世宏、齊百石"的研究展,還在徐世虹美術館重慶館舉辦了三位藝術家抗日戰争時期故事的展覽,但這是三位藝術家首次在上海一起展出, 前兩個展覽的範圍從作品的數量到故事和藝術性。

其契機是基于徐曉紅紀念館的收藏,除了徐世宏的作品外,齊柏石和張大千的作品大多是徐世紅前世買的,是他藝術觀中張大千和齊百石作品的最佳選擇。他們互相贈送的部分作品,以及他們合作的作品,都是展覽的亮點。

上海的展覽也有一個奇特的起源,徐曉紅在上海的振旦學院預備班學習法語,105年後,他的展覽又回到了振旦博物館。

徐曉紅于1933年從上海出發到歐洲做中國畫之旅,帶來了齊白石的《棕榈樹》和張大千的《金蓮花》,本次展覽的許多作品都參加過上述歐洲巡展,他們去了歐洲,經過近百年,又回到上海參加展覽, "千年"也蘊含着曆史的意義。

北青藝術評論:陳展覽的設計和編排有什麼特别之處?

徐偉:我是從藝術家的角度給藝術家舉辦展覽的,不是太強調研究和學術性,而是更強調藝術家内心的文化碰撞。

展覽的主線是徐曉紅,圍繞着他的收藏和他與另外兩個人的互動。展覽共六個章節,"開場前奏曲"通過三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齊柏石的《蝦》、徐曉紅的《本馬》和張大千的《黃山》,首先将觀衆帶入展覽的氛圍,小紅與張大千和齊柏石三次交流的合作作品包括徐曉紅與齊百石的《葵花蝦》和《葵花蛙》的合作, 齊白石和張大千的兩幅《荷蘭蝦圖》;它呈現了三位藝術家以自然為導師追求中國畫改革的道路,我們可以看到三個人以動物、植物和自然為主題的創作,繪畫的生活品味雖然相關,但風格明顯不同,"生活與生活"是在南洋展出的徐曉紅創作的最早的一套生肖畫, 而他的作品大多,充滿民間趣味,從嚴肅到輕松,讓大家記住這次展覽。

北青藝術評論:徐曉紅與齊白石的關系是藝術史上的一個好故事,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生死攸關的,這段友誼非常感人。

徐偉:他們應該是最好的朋友,徐世宏和齊柏石健忘,齊百石特意給徐世宏刻了一枚印章"知己有恩典",并說"生我的父母,認識我的徐俊"。齊白石第一次來到北京時,陳世成先生提拔他,陳石已經去世,就是徐曉紅。

1928年,徐某邀請齊白石到教室擔任北平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向學生示範,齊白石當時被稱為畫家,即以繪畫為生。雖然徐的改革失敗了,但這是第一次嘗試将民間藝術家作為教授推廣到課堂教學中,齊白石的一生對徐某特别感激。

徐曉紅對白石生活的關心和對作品的推廣,可謂是一次巨大的努力,比如幫助他出版了第一批畫集。齊白石先生老了,可能覺得時間不多了,當時還想把孩子托付給徐世宏,但沒想到徐世宏走到他面前。通過這個故事,他們就像一個家庭,比兄弟更親吻一年。

這種友誼是建立在統一道路的決心之上的,兩人都想改革中國畫的潮流,在道路選擇上志同道合,經常與兄弟相比對。

他們是前兩個人在畫人生,徐曉紅早期畫動物,後面也畫人物,畫人底,畫周圍發生的事情的故事。戚白石先生也是一樣,如畫河蝦、畫魚和鴨、畫菜市場菜、果蔬和蟲子,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它們的興趣是一緻的。

北青藝術評論:徐曉紅與張大千的交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徐偉:1928年,徐曉紅在南京第一次見到張大千,同年年底在北平、齊白石,認識的時間是1928年,是以我們在展覽中也做了一個計時,以1928年為起點,以1953年徐世宏的去世為結束。

北青藝術評論:您能分享一下這三位藝術家互動的一些細節嗎?

徐偉:他們的互動不是那麼明顯,但他們的道路是一樣的,他們都尊重傳統。

徐和另外兩個不同的是,他去歐洲學習了八年,學習了歐洲傳統的解剖學派,光影、素描、結構、人體,深入了解,然後回國進行繪畫改革。而在去歐洲之前,徐世宏有着非常紮實的基礎,他的基礎來自傳統,來自他父親的教誨,他隻有具備了這些基本技能,才知道去歐洲去選擇更适合自己、更适合中國的道路。

徐世紅回國也是不遺餘力地弘揚中國傳統,将中國傳統作為他整個繪畫之路的精髓,而齊白石和張大千先生是一樣的,齊白石徐偉,學八,張大千直接去了唐宋,雖然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風格和參考,但核心仍然是中國傳統。

在繪畫的某些部分或用筆,他們有選擇地互相學習。

比如展覽中有兩幅《荷蘭蝦圖》,背後的故事是:1947年張大千和謝日留一起參觀徐曉紅。大千先生的機會不多,許世宏趁機白石老人也邀請到家裡聚會聊天,和畢共進晚餐,我們給徐世宏補上"87仙女卷",這是他國寶級收藏。白石先生為這幅畫寫了《齊帝88歲封87仙女卷》,之後張大千、謝日留為這幅畫題的跋涉,之後徐曉紅邀請張大千和齊白石合作《荷蘭蝦圖》。

我們展出的不僅僅是兩幅畫,它們背後有很多聯系,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它們的故事和互動,是以這些畫是一種對話。

北青藝術評論:展覽中三件作品的異同 你能做一些評論嗎?

徐偉:他們的作品是同一種材料,都是中國畫。我們知道許曉紅是一個全職人才,油畫水彩素描可以畫出來,但這次完全是以徐世宏水墨畫為主角,讓同期與大千白石對話。

他們三人終于都能看到中國的書寫精神、文學精神,三人終于對陶氏兄弟、天地、道家自然,他們把世界畫在心裡。不同之處在于他們有自己不同的繪畫語言和語境。徐曉紅的畫有西方的透視和光影,在他的畫中有中國畫,也有中國水墨的語言;

三位藝術家還是很自然地按照自己的本性發展,不是靠所謂的人體彩繪,受到學院派的影響,其實是一派,各自攀登高峰。

北青藝術評論:這三部作品都對中國藝術史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您今天給出了什麼靈感?

徐偉:徐曉紅除了創作,對中國藝術教育發展貢獻最大,當時中國是師徒這種師範的私立教育,徐世紅創辦了中央大學藝術系,創辦了中央美術學院,他開始了轉型,讓更多的學生通過理科到學院, 嚴謹、通俗的藝術教育。他是對中國藝術改革貢獻最大的藝術家。

齊白石是脫離了對生活的觀察,抛棄了當時"四王",當時隻畫了風景畫這種更尖銳的中國畫,他畫的更多是真正的山地真水,真的是魚蝦、螃蟹、山水,有人認為他畫的很幼稚,但我覺得他畫的是美麗世界的心。

張大千先生視野開闊,曾到法國與中國文化的推動者畢加索交流。

北青易評論:我們對徐世宏的印象是,他畫了馬,徐世宏為什麼喜歡畫馬?

徐偉:這其實是一個誤會。從一開始馬是他創作的一小部分,看這個展覽就會發現,他很擅長馬鴨子以外的風景、植物、人物等都非常出色和熟練,但馬的畫畫速度更快。而馬象征着中國龍馬的精神,更能激勵人,是以需要把馬作為自己的象征,更好的推廣,也更好地帶給自己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徐還擅長畫獅子和老虎,如果你看看這個展覽,看到他畫了12個黃道十二宮,你知道他是一個非常廣泛,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我未來展覽的一個想法是讓大家認識一個不同的徐曉紅,遠離"這是一個畫馬的藝術家"的标簽。他們自己的創作和展覽應該有突破,徐世紅的認知也應該有突破。

北青藝術評論:20世紀80年代,藝術評論家李蕭山曾說過:中國畫已經走到了路的盡頭。又過了40年,你認為中國畫的今天是什麼樣的狀态?

徐偉:中國畫掉下來了嗎?我覺得中國畫還在蓬勃發展,而且有這麼多新興的水墨畫家,他們有自己的筆墨語言,而且很有時效性,可以走出去得到很多西方的認可。如果中國水墨畫倒下了,為什麼畢加索總是仰慕張大千和齊白石?

北青藝術評論:當代人應該如何面對傳統?

徐偉:尊重傳統,取其精華,去其渣滓,根據自己的追求和喜好選擇适合自己喂養的權利,然後在發展和創新中走出自己的路,做到其所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