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詩歌遇到微信

相對于平面媒體,微信的一個優勢在于聲音的傳播,尤其詩歌朗誦這類平台

接受采訪時,微信公共平台“為你讀詩”聯合創始人、總策劃人張炫笑得很燦爛。

“為你讀詩”2013年6月1日開設,目前粉絲已達60多萬。過去一年“為你讀詩”的粉絲每天以三位到四位數增長,2014年春天受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的邀請,錄制了一期與詩歌有關的專題節目,平台粉絲猛增。

近日,“為你讀詩”在鳳凰衛視錄制一檔名叫《公益中國》的節目,現場坐滿了8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聽衆,有大學老師、退休老人、檢察官、農民、西點師、聽力測試師、鐵路勞工等。

都從兼職開始

“為你讀詩”是Be My Guest——一家倡導“詩意生活方式”的國際精英俱樂部——衆多項目中的一項公益項目,張炫經曆了從創意策劃到實際操作的全過程。

“推出‘為你讀詩’其實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樣困難。”張炫介紹,Be My Guest過去八九年來一直專注于做文化藝術雅宴,尤其在音樂詩會方面。“每場活動,我們都試圖将音樂、詩歌、繪畫等多種藝術樣式以一種主題化的方式,分享給海内外嘉賓。”

一開始,參與“為你讀詩”的都是Be My Guest的正式員工,他們以兼職方式維護這個小平台,随着“為你讀詩”被快速認知,部分員工的工作重心逐漸傾斜過來。

目前專職忙碌“為你讀詩”的員工隻有幾個,但隻要開展線下活動,會有十餘個同僚一起服務。這與另一個詩歌類微信平台“讀首詩再睡覺”(以下簡稱“讀睡”)截然不同,同樣每天晚上10點推送一首詩歌的“讀睡”編輯部有29人——看起來龐大,卻還沒有固定的編輯部。

負責文本的亢霖是“70後”,因為熱愛詩歌而加“讀睡”的平台,沒有工資。和他一樣,整個團隊都是義務參與,但他說有一種真正的責任感。“從‘讀睡’這個平台中看到了文學在這個時代的可能性,這激發了我們的熱情。”

朗誦能充分展現詩的魅力

“讀睡”平台2013年3月11日搭建完成,目前粉絲已超過12萬。“版面值守選好文本,挑圖檔制作,聲優值守根據文本約人朗讀,最後由版面值守發送。這是“讀睡”的工作流程。

相對于平面媒體,微信的一個優勢在于聲音的傳播,尤其詩歌朗誦這類平台,聲優的朗誦能充分展現詩的魅力。

這兩個詩歌微信平台稍有不同的是,“讀睡”努力呈現的是詩歌文本本身,而“為你讀詩”則以各行各業的精英與大衆參與讀詩為特色。

“為你讀詩”過去一年的獲邀讀詩者名單裡,有李彥宏、汪涵、西川、姚謙、戴玉強、陳建斌等人,還有加拿大、意大利、波蘭、西班牙等國駐華大使。2014年4月25日,“為你讀詩”還獨家播出了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與彭麗嫒用丹麥語和中文朗讀的《醜小鴨》音頻。

張炫說,之是以如此,是希望能讓詩歌不再局限于小衆圈層,而可以被更多不同年齡、職業的人所接近、喜愛——“我們總是希望通過詩歌呈現人的自然、真實和親近。”

要有這樣的時間和情懷

詩人葉匡政剛從歐洲回來,在巴黎盧浮宮他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很多老人會站在一幅畫前,隻是靜靜地觀看。他們想成為藝術家?顯然不是,葉匡政明白這些人隻是想增加對藝術的了解,這種需求本身就是文明人的本能。

作家安意如是“為你讀詩”的聽衆,她在評論中說:“現代人對詩歌的需求,我個人覺得,是尋找古舊而熟悉的感動。讓自己慢下來,學習關照内在的情緒,與自己和睦相處,才能變成更沉着豐富的人。”

“為你讀詩”的編輯遲堯介紹說,評論中出現最多的詞彙是“從喧鬧中出離”、“内心的甯靜”、“清澈”等。在錄鳳凰衛視《公益中國》專題節目時,古筝演奏家常靜看到台下觀衆站起來讀詩,情不自禁地對主持人許戈輝感慨:“他們讀詩的一瞬間,我覺得他們和現實生活忽然有了距離,這種距離就像藝術與生活的距離一樣,很美好。”

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

範緻行為“讀睡”建了基金平台,在賬單上會寫明“讀睡”的每一項收支。“讀睡”吸引了一些廣告商的注意,但範緻行認為詩歌朗誦平台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他暫時拒絕了廣告商。

“詩歌本身無法盈利,而且‘讀睡’的詩是别人的,詩評是原創的,我們怎麼付稿費啊?現在雖是公益推廣,但詩歌版權的問題已經有人指出。”亢霖道出了“讀睡”在盈利上面臨的模式問題。

是以,“讀睡”幹脆選擇先不貿然走産業之路,“一步步來,試着做更好的表達,比如數字出版等。”範緻行說。

而“為你讀詩”所依附的平台是Be My Guest,是以雖還在探索,但比“讀睡”更清晰。

“公益項目不等于不去營運。”張炫強調,“‘為你讀詩’希望用專業化的營運讓這個平台有健康的造血功能,使它的發展更具有獨立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