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王迅|這個行業裡邊有我一個小馬紮

2006年,《瘋狂的石頭》上映,一部350萬成本的電影,最終斬獲2350萬的票房,裡面的演員也大放異彩,其中就包括演員王迅。“《瘋狂的石頭》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進入影視行業的機會,同時,它也給的是一個比較負面反派的人物”,正是這一部電影,将王迅拽進了影視圈,在此之前,找到王迅最重要的工作,是地方台欄目劇的男主角。

“小人物”“喜劇”“奸詐”這些标簽一直挂在王迅的身上,但王迅并不急于拿掉标簽,他隻是想多增加一些,“我覺得好演員是什麼都能駕馭,你不能說你隻能演這一類,那不是完整的”,是以我們看到了《花繁葉茂》裡有責任感的村支書,看到了《萬裡歸途》裡忍辱負重吃咖喱的劉明輝,還看到了《靈魂的救贖》裡失獨父親的執着。隻要人物前後有變化,性格足夠豐富,王迅才會有更多的自信去演繹,角色也才會更加立體。他會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養分融入自己的表演中,沒有現實生活的參照,會讓王迅感到不安。

自入行到現在,從并不知道表演為何物、隻能憑“本能”去演戲,到把舞台上學會的方法放到表演中,再到來源現實升華現實,王迅終于了解了為何表演是一種藝術,最好的角色,一定是在情感上觸動了觀衆。他熱愛小人物,熱愛小人物身上的煙火氣。黃金配角王迅,總是離他的角色很近。

01 “被選擇”的喜劇演員

王迅成為一名喜劇演員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意外和巧合。無論是早期電影《瘋狂的石頭》裡的秦豐收,還是《唐人街探案》裡的陸國富,他一出場,無論是西裝革履還是衣衫褴褛,眼鏡一戴,手勢一來,銀幕前的觀衆總能被逗笑,仿佛王迅本身就是“笑點”的化身,這無疑是對他作為喜劇演員的最大肯定和褒獎。

但起初,王迅其實和“喜劇”兩字毫無關聯,反而是一種背道而馳的關系。按照他的話來說,“不是我選擇走上了喜劇,而是喜劇莫名其妙選擇了我”。王迅小時候是拉小提琴的,自己站在舞台上演出,下面的觀衆一臉麻木地看着。而同樣是站在舞台上說着相聲,觀衆的回報卻更好。就這樣,王迅一步一步成為了學校裡的小明星,成都市裡的小明星,後來又到了部隊文工團裡表演相聲,演獨幕喜劇,這是一個被喜劇選擇的過程。然而生活中,王迅是一個不太愛跟人聊天的,有點社恐的性格。“比較沉浸的,天天會鑽在自己的一個角落裡邊,研究科技,研究數位,就玩這種的,一個理工男的這種狀态”。

專訪王迅|這個行業裡邊有我一個小馬紮

電影《瘋狂的石頭》截圖

“喜劇”是被選擇的,“演員”這一身份也是機緣巧合之下落在了王迅身上。《瘋狂的石頭》這部作品真正把王迅拉入了演員行列,他面對的觀衆不再是舞台下的幾百名,而是銀幕外的萬千觀衆。雖然這部作品由劉德華投資,甯浩導演,還有一衆現在耳熟能詳的演員出演,但在彼時,甯浩尚且隻是不知名的新人導演。不知名的導演,無名的演員,無疑是一件“不靠譜”的事,甚至像是遇到了騙子。

當時的王迅還有一個成都台的欄目劇工作,眼看就能接到男主的角色,可以掙不少錢,舍棄這份工作去演一個不知哪裡來的草台班子的電影,怎麼看都是一件“不務正業”的事。但《瘋狂的石頭》的副導演相信王迅,認定王迅,不斷打電話溝通。這一份真誠和執着打動了王迅,從劇本、演員再到導演,眼前的“草台班子”實則是一支滿腔激情、鬥志昂揚的隊伍。

“你瘋了,你這是主演,那邊你去演一個……”當時成都台欄目劇的導演對他的決定既不解又抓狂,電影爆紅之後,這位導演再見到王迅,說“迅哥,幸虧你去了《瘋狂的石頭》”。

專訪王迅|這個行業裡邊有我一個小馬紮

電影《“大”人物》劇照

兩次“被選擇”的過程成就了喜劇演員王迅,相聲讓自己往喜劇道路發展,而喜劇讓自己往專業演員的道路發展。對于王迅而言,演戲是一件能帶來快樂的事情,遠勝于名和利這些東西。“你把每一個角色演好,然後你享受演這個角色帶給你的快樂,我覺得作為一個演員來說就已經成功了”。

02 “準确”而不是“正确”

2023年,王迅主演了電影《保你平安》,他在劇中飾演的是一個賣墓地的經理祁緻富,面對“網暴”他能避則避,隻求自保,最後在一番掙紮之後選擇了正義。電影中有一句貫穿始終的台詞“做你認為正确的事”,對作為演員的王迅來說,他不追求“正确”,追求的隻有一個“準确”。

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認知,王迅最初想當兵,想留在部隊文工團,對當時的他來說,這才是正确的事情。《瘋狂的石頭》把王迅拽進了影視行業中,王迅去成為一名演員,這是一件不正确的事情。随着時間的流逝,原來認為不正确的事情慢慢變得正确,對于一名演員來說,“其實永遠都沒有正确”。

專訪王迅|這個行業裡邊有我一個小馬紮

電影《保你平安》劇照

非科班出身的王迅踏入演藝圈時,也曾擔心自己學的東西是否能夠融入表演裡面,為了演好角色,王迅一直在琢磨演技,他發現好多演員演‘發現一個東西’,需要回三次頭”,覺得這個技術很有用,但之後發現大家都這麼演,又開始學習其他的技術。但時至今日,他已經知道,最好的技術還是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現實。

“演員最佳的狀态是什麼呢?我離角色近一點,角色離我近一點”。王迅靠近角色的方法就是觀察,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人,誰和這個角色像,王迅就把他的特征往裡放,然後自己再去結合。這也是為什麼王迅如此偏愛小人物的原因,小人物就在身邊,99.8%的觀衆也是小人物。王迅坦言,“我不喜歡和觀衆的生活有距離,喜歡坐地鐵,也喜歡吃路邊攤,習慣去觀察周圍人的生活,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自己很喜歡這樣的生活”。

專訪王迅|這個行業裡邊有我一個小馬紮

電視劇《花繁葉茂》劇照

接到《花繁葉茂》中的唐萬财書記這個角色時,王迅很有信心,因為他有一個戰友是當村長的。他還去鄉鎮體驗村長的生活,觀察村長的工作狀态是怎樣的,“村長的忙是一邊做着這個,那邊又顧着那個,從來不會沉沉靜靜、踏踏實實地隻和你說一件事”。再結合戰友身上沒有官架子但有官的氣場這一特質,“唐萬财”就立起來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得越多,人物才能豐富起來。這是王迅創造人物的方法。

回看過去的作品,王迅對自己的表演透露出了幾分遺憾和不滿,表情做得不夠好,劇情節奏上沒把握好,當然,也有讓王迅覺得肯定的表演。無論哪一部作品,王迅所展現出的都是當下他對這人物的了解,人物會随着王迅的經曆、認知的變化而産生不同的了解,是以作為演員的王迅不求“正确”,隻求“準确”,這份“準确”來源于他的生活,更來源于他的觀察。

03 演員是傳遞“情感”

從入行到現在,王迅對演員這兩個字的了解也發生了變化。演員是去诠釋一個角色的,要将“生活化”演技注入角色,“我可以邊跟你聊天,邊喝着茶,喝着喝着我還可以吹沫子,然後這還漏了,弄完後再跟你聊着”。這是之前王迅對演員的認知。

但後來他發現,演員的工作也是能夠上升到藝術的。“藝術是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傳遞情感的過程”,從此,王迅對演員這兩個字有了新的認知。觀衆會被演員所飾演的人物打動,其原因就在于情感的傳遞,觀衆喜歡一個正面人物,因為他有好的情感,觀衆偏愛一個負面人物,也是因為他有不好的情感。“演員是一個情感銀行,你不斷地往裡存,然後你在作品裡邊再把它輸出,有了新的認知”,王迅想成為這樣的演員。

作為演員,情感的傳遞有喜有悲,時而悲喜交集,時而大放悲聲,每個演員都不可能以某一種情感貫穿自己的演藝生涯,王迅也是如此。盡管很多人認識王迅是因為他身上的喜劇色彩,但他也演過身上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靈魂的救贖》中王迅飾演何國典,一場地震讓他失去了兒子,精神陷入崩潰狀态,後來在他人的幫助下獲得了救贖。當采訪提起這部作品,王迅潸然淚下,半晌未開口。

專訪王迅|這個行業裡邊有我一個小馬紮

電影《靈魂的救贖》劇照

“這一切其實對于我作為演員來說,為這個題材我已經做好了太多情感上的準備”。王迅也是汶川地震的親曆者,地震發生時,他正在成都拍電視劇,周圍的樓搖搖晃晃,身邊的人都面露恐懼。為了搜集創作的素材,當時還在部隊的王迅回到了現場,滿地的碎石,破碎的房屋,救援的戰友們,被擋在圍欄外邊的家長們,這些畫面慢慢都定格在了《靈魂的救贖》中,王迅看得更清楚,了解得更深刻,他知道何國典的身後還站着數以萬計的失獨家庭。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曆,王迅才敢接下這個角色。“我覺得我已經為這個角色做好了準備”,不求電影的高票房,也不求任何獎項,隻是作為一個演員,對演員身份的認同和責任感,王迅覺得應該把這些失獨家庭的傷痛呈現出來,他們的傷痛如何來療愈,失獨父母如何走出來,這是王迅首先考慮的。

對表演的熱愛以及在表演中流露出的感情,讓王迅更享受當下,不去計較自己是主角還是配角,“你可以把配角當成主角,對别人來說是配角,對你來說是主角”;不去計較名和利,演戲本身足以給王迅帶來快樂,“至于其他的附加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看老天給你什麼,你就接着吧”;拿不拿獎,“金杯銀杯不如觀衆口碑,有觀衆口碑,我覺得已經有收獲了,而且收獲的可能是一個更好的奠基石”。

專訪王迅|這個行業裡邊有我一個小馬紮

電影《萬裡歸途》劇照

采訪過程中,王迅對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激,“我是歪打正着,搞技術的人去搞了藝術,我對自己的現狀很滿意”。談及未來,王迅沒有奢求太多,隻求當下,順其自然就好,“我已經在這個行業裡邊有我一個小馬紮,我很滿足了,我把這個馬紮坐穩了,别一下來,馬紮開始坐垮了”。

撰稿:張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