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厄立特裡亞總統訪華:一部《毛選》打天下的傳奇總統

作者:九九歸一科技
近日,厄立特裡亞總統伊薩亞斯·阿費維通路中國,這是他第四次通路中國。此次通路對于中厄兩國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
厄立特裡亞總統訪華:一部《毛選》打天下的傳奇總統

首先,這次通路進一步鞏固了中厄兩國的友好關系。自1993.5.24中厄兩國就建立了外交關系,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此次通路是雙方高層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加強兩國之間的戰略溝通和協調,推動雙邊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其次,此次通路有望促進中厄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厄立特裡亞是非洲東北部的一個小國,但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優勢。中國是厄立特裡亞的重要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國。此次通路期間,雙方将探讨如何進一步擴大貿易往來、深化投資合作,共同推動中非合作論壇架構下的務實合作。

最後,此次通路也有助于加強中非合作論壇的建設。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重要合作平台,旨在推動中非友好合作關系不斷深化。厄立特裡亞是中非合作論壇的創始成員之一,此次通路有望為中非合作論壇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厄立特裡亞總統通路中國具有重要意義,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厄兩國的合作關系将不斷向前發展,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厄立特裡亞總統訪華:一部《毛選》打天下的傳奇總統

傳奇總統的故事:

中國有句老話叫:時勢造英雄。當厄立特裡亞需要一位領袖時,伊薩亞斯·阿費沃基出現了。

伊薩亞斯1946年出生于一個東正教小商人家庭,他在中國小階段就展示出了學習天賦,16歲考入海爾·塞拉西大學(今天的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工程系。

1965年,他放棄大學學業回去參加“厄解陣”,但鬥争形勢仍然沒有起色。

1967年,21歲的伊薩亞斯決心前往中國,學習毛澤東軍事鬥争理論。

到了中國後,他被安排到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留學生班就讀,并接受軍事訓練。同時,還要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1969年,他告别中國,帶着《毛選》回到非洲。這時他的政治眼光和軍事水準,不客氣地說要高出“厄解陣”上司層一大截。

他指出“厄解陣”存在的三大問題:政治投機、組織松懈、思想混亂。“厄解陣”上司層指責他破壞團結。

1970年,他建立了“厄立特裡亞人民解放陣線”(今天的執政黨“人民民主和正義陣線”),最初隻有幾十個青年人願意跟他一起革命。

但不久之後“厄人陣”就以出色的遊擊戰術多次打敗了皇家軍隊,赢了更多人的支援。

到了1972年,“厄解陣”有一大半人投奔到了“厄人陣”一邊,“厄解陣”就對“厄人陣”發起了軍事進攻。但就在兩面受敵的情況下,“厄人陣”還是打退了“厄解陣”。

伊薩亞斯目标是推翻塞拉西皇帝,然後才能實作最終目标--獨立。是以,他對“厄解陣”既鬥争又團結。

而如何處理與埃塞俄比亞革命運動力量的關系?又是一道難題。

伊薩亞斯做出了正确的政治選擇--合作,一起推翻封建制度。

1974年,塞拉西皇帝終于滾蛋了。

1975年,埃塞俄比亞成立了共和國,但形勢卻變得更加很雜。

蘇聯和美國同時加大了幹涉力度,埃塞俄比亞選擇了蘇聯,宣布走向社會主義。

1976年12月,蘇埃簽署《軍事援助協定》,美國總統福特立刻宣布撤銷對埃一切援助。

1977年2月,門格斯圖中校發動政變,成為埃塞俄比亞實際掌權者,蘇聯認可這一結果。

門格斯圖驅逐了所有美國軍事顧問,關閉美國電台,全部換成了蘇聯人。

當伊薩亞斯準備上司厄立特裡亞獨立時(1972年埃塞俄比亞革命運動承諾一旦皇帝被推翻,厄立特裡亞也将獨立),門格斯圖卻違背承諾,調集10萬大軍(正規軍+民兵)進攻“厄人陣”。

伊薩亞斯率領3萬多人(正規軍隻有6000人)迎戰,門格斯圖得到了蘇聯大量武器裝備,以為可以一舉消滅“厄人陣”,而蘇聯得到的報酬将是兩個海軍基地(馬薩瓦和阿薩布兩大良港)

“厄人陣”與“厄解陣”同時遭到了猛烈打擊,損失慘重。

1978年3月“厄人陣”與“厄解陣”合并,命名為“厄人陣”,接受伊薩亞斯統一上司。伊薩亞斯立刻貫徹“從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指導思想,堅持自力更生的鬥争原則。

門格斯圖占領了城鎮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被動挨打的一方,向農村根據地發動進攻又是屢戰屢敗。

“厄人陣”缺的不是武器(有東方大國的援助)而是人,是以,他們将戰争化為了遊擊戰,避免主力決戰。

1979年,門格斯圖軍隊對“厄人陣”控制區發動了五次圍剿,全部失敗。

在相持5年之後,不斷壯大的“厄人陣”發起了反擊,1984年3月,“厄人陣”奪回多處城鎮。

門格斯圖不得不向對手提出談判,雙方邊打邊談到了1989年。

這一年,到了戰争轉折點。“厄人陣”集中兵力向門格斯圖軍隊發動了“春季攻勢”,雖然兵力優勢在門格斯圖一方,但他們已經軍心潰散。

無路可走的“政府軍”隻能困守在阿斯馬拉(厄立特裡亞首都)和馬薩瓦市。

此時埃塞俄比亞國内經濟已瀕臨崩潰,蘇聯自顧不暇,更無力援助門格斯圖,而門格斯圖的将軍們也發動了一場未遂政變。

伊薩亞斯上司的武裝力量卻越打越強,而且在經濟和物資上得到了沙特和蘇丹的大力支援。

門格斯圖轉向了美國,而美國也看到了獲得厄立特裡亞港口建立海軍基地的機會。

于是,白宮派出前總統卡特作為特使斡旋雙方停戰。在卡特斡旋期間,美國背着“厄人陣”向門格斯圖提供軍事援助,并暗示他向“厄人陣”發起緻命一擊。

美國這種“假調停,真備戰”的手法,在《毛選》裡也能找到應對方法。

1990年“厄人陣” 對拒不撤離的馬薩瓦市“政府軍”發動進攻,1991年,攻下馬薩瓦市。

馬薩瓦這座港口城市一丢,美國也沒有興趣斡旋了,“厄人陣”反攻到了埃塞俄比亞境内。

1991年5月,門格斯圖在國内“人民民主革命陣線”的夾擊下政權崩潰,厄立特裡亞全境解放。

埃塞俄比亞有了新政權,厄立特裡亞則準備迎來獨立。

1993年4月23日,厄立特裡亞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公投,結果以99.9%支援率重新脫離了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變成了内陸國。

5月22日,伊薩亞斯被中央委員會選為總統。

5月24日,厄立特裡亞正式宣告建國,當天,中國宣布與厄立特裡亞建交。

厄立特裡亞宣布了自己的外交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94年,1995年伊薩亞斯總統兩次通路中國。

1998年雙方又因為夾在兩國之間的提格雷州鬧獨立問題,沖突激化,再次開戰,6月5日和6日展開空戰,俄制戰機對俄制戰機。

一直打到2018年7月8日,埃塞俄比亞總理阿裡與厄立特裡亞總統伊薩亞斯·簽署了《和平友好聯合宣言》,才宣告戰争結束,但小規模沖突時有發生。

厄立特裡亞主要問題還是經濟,地理條件好,資源也有,但缺乏基建,港口也無法現代化。而且由于伊薩亞斯拒絕美軍建立海軍基地,還受到了美國長期制裁。

但厄立特裡亞政局長期穩定、治安良好、民風淳樸,無突出的民族、宗教問題。在非洲堪稱一股清流。

中國已經是厄立特裡亞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投資國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

薩亞斯再次通路中國,相信會是厄立特裡亞将來發展的一個契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