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記者李斌)為什麼拉美和中國在全球化中沒有采取同樣的做法?
卡洛斯·阿爾貝托·阿基諾·羅德裡格斯(秘魯)

拉美國家和中國都是開發中國家,近40年來一直通過對外開放來追求經濟增長。中國成功地抓住了全球化的機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宣布在其所有土地上建立一個富裕的社會。近幾十年來,幾乎所有拉美國家的經濟表現都平庸。是什麼導緻了這兩種不同的結果?中國如何利用全球化造福國家和人民?
資訊圖:從海上和遠處的前海綜合體檢視集裝箱碼頭。中國新聞社記者 蘇丹
為什麼拉丁美洲沒有抓住全球化的機遇?
自1980年代以來,拉丁美洲一直是世界上增長最慢的地區。拉丁美洲經濟體在1950年代采取了封閉的保護主義措施,直到1980年代對外開放。開放在當時是必要的,因為過度債務引起的債務危機,過度政府支出和上市公司破産造成的嚴重通貨膨脹使拉丁美洲經濟變得更糟。
然而,拉丁美洲未能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機會,特别是與199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趨勢相一緻。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首先,經濟開放導緻許多國有企業私有化和更多的外國資本流入,這在拉丁美洲也意味着更多的貸款和外債。一些國家負債累累,再次面臨外債還本付息問題,例如阿根廷,盡管出口增加,外國投資增加,但仍然依賴原材料出口。
其次,經濟開放也降低了關稅,這導緻了更便宜的外國産品,但也使國内企業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争。
第三,拉美國家多年來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很少。更好地利用全球化需要一個合适的運輸網絡,如更大的港口和機場。
第四,拉丁美洲國家在人力資源和研究與發展方面的投資不足。要在全球産業鍊中做好定位,需要将原材料轉化為工業産品。然而,直到今天,許多拉丁美洲經濟體的經濟結構相對薄弱,嚴重依賴原材料出口。
為什麼拉丁美洲要繼續出口原材料?或者,為什麼不在拉丁美洲出口高附加值産品呢?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人力資源來改造這些原材料。拉丁美洲沒有創造合格的勞動力或專業人員,沒有創造必要的人力資本,沒有投資于所需的科學和技術,也沒有投資于将原材料轉化為更高附加值産品的研發。
在研發投資方面,拉丁美洲國家平均隻占國内生産總值的0.5%(秘魯僅為0.1%)。經合組織國家等發達國家平均占投資的2%以上,中國占2%以上,以色列和南韓占4%。
檔案照片:當地學生在巴西巴西利亞上學。
此外,許多年輕的拉丁美洲人更喜歡在大學攻讀人文和社會科學專業,如HSLE(即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法律和教育的首字母縮略詞),而不是自然科學專業,如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首字母縮略詞)。
在東亞,如中國,學習STEM的學生比例為48%,而在拉丁美洲,學習STEM的學生比例為17%,HSLE專業的比例為63%。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拉丁美洲的中國小生數學和科學水準較低,是以更傾向于人文和社會科學專業。這可以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看到,這是經合組織對15歲青少年的數學,科學和閱讀了解評估的研究,拉丁美洲國家排名世界第二。
未能利用全球化的另一個原因是拉丁美洲機構相對薄弱,未能在公職中成為精英,缺乏問責制和其他因素導緻腐敗問題日益嚴重。這不僅造成了經濟低增長的問題,而且加劇了經濟和社會不平等。
為什麼中國可以利用全球化造福人民?
那麼,拉丁美洲應該如何利用全球化來發展呢?中國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例子。中國自1979年以來一直在改革開放,利用外資和技術發展日益複雜的産業,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使許多人擺脫了貧困。
這在中國是可能的,因為有一個以精英為基礎的政府,已經建立了強大而穩定的機構來促進商業發展。同時,中國擁有具有競争力的教育體系,如中國頂級PISA考試,以及2018年考試中的第一名。
資訊圖:深圳灣新地标的航拍——魅力"春筍"。中國通訊社記者 陳文
中國深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市從一個小漁村發展而來,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設立經濟特區以吸引外國投資,并與國有企業聯手向世界出口電視和自行車等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産品。
但是,中國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通過投資教育、科學和技術、學習世界領先的技術以及吸收自己的創新,繼續向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産業轉型。如今,深圳不再生産廉價、勞動密集型的産品,并已成功将2000年轉變為"中國矽谷",生産高科技産品。這就是為什麼華為、中興通訊和騰訊等中國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無人機制造商The Great Frontier都位于深圳。
同時,中國的基礎設施已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擁有現代化的港口、機場、鐵路、發電廠等。正是在這些領域,中國可以幫助進入拉丁美洲。許多拉美國家已經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應該借此機會實作基礎設施現代化。
檔案照片:中國-古巴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現場。雷霆照片
拉美國家必須學習中國的經驗,吸收國外的技術和創新,擺脫對原材料出口的依賴。
在政府層面,雖然拉丁美洲現在可能傾向于更加強調保護主義,更積極地進行幹預,但令人遺憾的是,它以前一直被使用過,而且幾乎失敗了。
這股浪潮始于2000年代初,但在2000年代初沒有成功,例如巴西的盧拉,委内瑞拉的查韋斯和阿根廷的基什内爾。這就是為什麼新自由主義卷土重來,但許多拉美國家都失敗了,是以又出現了一股浪潮。這種現象從一邊搖擺到另一邊,在拉丁美洲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世界需要的是具有強大制度優勢的精英政府,以及對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投資,以利用全球化,獲得更好的技術、資本、商品和市場。
應該指出的是,在利用全球化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方面,中國是這些國家中最成功的。
未來,世界需要全球化,有明确的規則,允許各國從中受益,需要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沒有保護主義,沒有貿易戰,避免不公平的貿易做法。
為了更好地抓住全球化的機遇,獲得發展工業所需的機械、材料和新技術,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開發中國家必須投資于教育和科學技術,必須學習中國等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這些國家抓住了全球化的機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 不僅經濟增長,而且增加了人民的福祉。(作者為秘魯國立聖馬科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簡介:
卡洛斯·阿爾貝托·阿基諾·羅德裡格斯,日本神戶大學國際經濟學博士,現任秘魯聖馬科斯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兼經濟學教授,專攻國際經濟和亞洲經濟問題,著有《中國經濟發展及其對世界和秘魯的影響》和《亞洲經濟導論》。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