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區塊鍊,區塊鍊是什麼,區塊鍊

每一項技術的産生都是偉大的創造,常常驚歎于它的美麗,奇思妙想,獨辟蹊徑,精彩絕倫。每一項技術的設計者都是曆史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生活中的觀察者,發現家、上司者,制度的建設者,king,他可能不是技術人,但是他一定是前幾項。

一、曆史

公元前3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部的蘇美爾人用削成三角尖頭的蘆葦杆将文字刻寫在泥闆上,然後将泥闆烘幹以便于儲存,最早的文字,锲形文字。闆上記載的内容不是詩歌也不是哲學,而是生意。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屬于城邦文明,發展出了豐富的商業行為。他們記錄在泥闆上的,就是經營相關的事項和賬本。文字不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發明物,而是伴随對私有财産的強烈意識而産生的一種副産品。(人類的本性裡都是現實,利己的)

二、文字和貨币,資訊與價值,信用

文字是人際交流的手段,承載的是資訊;而貨币作為一種價值傳輸的載體,承載的是信用。這就是資訊和價值,文字來源于傳播資訊的需要,價值來源于信用,貨币是信用的載體。本質上就是資訊和信用。

信用是什麼?信用意味着一些群體将自身置于因其他群體的不确定行為所造成的風險之下

最早發明錢的時候,還沒有信用,貨币本身要有實際價值,黃金,白銀,也就是金本位制。随着信任的建立,貨币逐漸基于純粹的信用,而并不需要貨币本身具有多少的價值,也就是現在的信用貨币,¥,$。

三、定義信用,信用的可計算性

定義信用,不是計算人或參與主體的信用,而是計算信用行為(比如交易)的可信程度。或者說計算一個信用行為在未來發生違約(欺詐)的可能性。違約的可能性越低,該行為的可信程度就越高;反之,違約的可能性越高,該行為的可信程度就越低。

利用違約成本和違約收益可以得到一個信用行為可信度的公式:信用行為可信度=違約成本/違約收益。

當欺詐行為所要付出的成本遠大于其所能帶來的收益,并且成本和收益都可以事先被精确計算時,任何一個理性的參與者都不會有欺詐的動力。

需要突破的問題:違約的成本與收益很難在違約行為發生之前被精确地計算出來。

解決:違約成本和收益可以在違約行為之前被精确地計算出來。

信用的本質就是遵守和違約,不能采用制止某一方的發生,其實遵守和違約是平等了,不要用道德的眼光來看冷冰冰的物體,可以在遵守和違約的行為過程之後采取獎懲措施,同時在遵守和和違約的後果提前告知雙方,不讓任何一方陷入到對方的危險之下

四、無法點對點地傳遞帶有所有權的資訊(信用缺失,價值貶低)

網際網路的核心精神是開放、共享、去中心化、自下而上、多元價值等,這些說法沒錯,但絕不是由于網際網路的出現才産生的,而是因為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導緻人類社會本身就有這種天然傾向。技術的進步導緻交流更為高效,這樣的傾向也就被進一步放大。所謂網際網路精神,隻是由于擁有了新的資訊傳遞工具,是人類行為的自然投射。

網際網路促使資訊的高效傳輸而被發明的,網絡中,資訊在全球範圍内的點對點傳輸變得異常高效與廉價。然而,這種資訊傳輸網絡并沒有對有價值的資訊進行保護的内在機制,在網上複制、傳播乃至篡改一條資訊的成本幾乎為零,無法點對點地傳遞帶有所有權的資訊。一些傳統行業(比如唱片業、出版業)在網際網路誕生後受到了很大沖擊,就是這個特征帶來的必然結果。

五、偉大創舉—記賬貨币

雅浦島位于太平洋西部的加羅林群島中的一個小島,雅浦島上的居民進行的交易很多,但交易過程一般隻是債務互相抵消的過程。當地人隻是在上面做标記,以顯示所有權的易手,其所有者無須持有它。

這種奇特的貨币制度背後是:一套由信用記錄以及信用記錄的清算構成的體系。

信用貨币發展到目前使用的電子貨币,如信用卡、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進一步展現了記賬貨币的特點——當你通過網銀給其他人轉賬的時候,沒有發生任何實體貨币的轉移,隻是銀行裡記賬系統的賬務發生了變化而已。不過現在的信用貨币還沒有去中心化,兩個個體交易,需要有個可信的中間人來進行各自的扣款和增額,也就是所謂的記賬,但是中心化的記賬方式有明顯的弱點:一旦這個中心出現問題,如被篡改、被損壞,整個系統就會面臨危機乃至崩潰。

6、偉大的創舉

區塊鍊的本質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記賬系統,而比特币正是這個系統上承載的“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貨币。

從設計記賬系統的角度,要達成去中心化的目标,顯然需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賬本資料的存儲必須是去中心化的,不能指定任何參與方擁有特殊的儲存賬本的權力,或者說,我們需要讓所有參與方都平等地擁有儲存賬本的權力。2、記賬行為本身必須是去中心化的,不能指定任何參與方擁有特殊的記賬權力,或者說,我們需要讓所有參與方都平等地擁有記錄賬務資料的權力。

區塊鍊:如果區塊鍊是一個實物賬本,那麼區塊就相當于賬本中的一頁,區塊中承載的資訊就是這一頁上記載的交易内容。

區塊鍊是靠怎樣的架構設計最終解決了去中心化記賬的難題:競争記賬機制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以每個參與者的計算能力(“算力”)來競争記賬權的一種機制。在比特币系統中,大約每十分鐘進行一輪算力競賽,競賽的勝利者獲得一次記賬的權力,即向區塊鍊這個總賬本寫入一個新區塊的權力,在一定時間内,隻有競争的勝利者才能完成一輪記賬并向其他節點同步新增賬本資訊。計算能力隻能決定赢得競争的機率。用彩票系統做一個類比,算力高的節點相當于可以一次買很多張彩票的人,算力低的節點相當于一次隻能買一張或是幾張彩票的人。在一輪開獎中,一次買很多張彩票的人隻是中獎機率更大,卻并不是一定會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