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皇帝為何要實行“閉關鎖國”?并不是因為愚昧與無知

作者:鵬鵬說曆史

乾隆皇帝一生的執政創造了不少曆史之最,其中将中國封建王朝的經濟文化推向了頂峰,這是他值得後人肯定的一面。

乾隆初年,為了緩和緊張的政治氣氛,調節沖突,改善各方面的關系,還對雍正的政策做了較大的改變和調整。

乾隆皇帝為何要實行“閉關鎖國”?并不是因為愚昧與無知

乾隆帝晚年的詩句中也說“政實宜寬弗宜猛”,但在絕大多數場合,總是寬嚴并提,把兩者看做因時而異,相輔相成的,“寬以濟猛,嚴以濟寬,政是以和”,這是乾隆認定進行統治的不二法門。

但乾隆皇帝也是最被後人诟病的封建帝王之一,他積極拓取在締造輝煌之同時,也因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而毀滅輝煌于一旦。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長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後訓政三年,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曆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弘曆是中國封建社會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

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産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

乾隆皇帝為何要實行“閉關鎖國”?并不是因為愚昧與無知

弘曆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并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再次将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最大化,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

但是後期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嚴格抵制英國、俄國的侵略性行為,拒絕英國馬戛爾尼使團提出的通商貿易及有損主權之無理要求。但此時中國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國正處于近代的前夜。

說起乾隆時期的閉關鎖國,我們不禁要問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閉關鎖國?

乾隆以後,清朝開始實行全面的閉關鎖國政策,一開始是四口通商,到後來隻開放廣州一口對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壟斷其進出貿易,對出口貨物的種類也多有限制。

乾隆皇帝為何要實行“閉關鎖國”?并不是因為愚昧與無知
閉關鎖國,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 認定中國清代前期實行了"閉關自守"或"閉關鎖國"政策的觀點,源于當時試圖向中國推銷其商品(特别是鴉片)的英國商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規範外商活動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隻可以在廣東通商 。

但是實際上,當時在南洋的一些西方殖民者仍被允許到閩、浙、江海關貿易,特别是閩海關。

乾隆皇帝為何要實行“閉關鎖國”?并不是因為愚昧與無知
例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十八年(1783年)、五十一年(1786年),嘉慶十二年(1807年)、十四年(1809年),均有西班牙商人從南洋呂宋到廈門貿易。

在對外貿易中,清政府又實行商行制度,即廣州十三行,以進行壟斷。清政府隻允許少數殷實富商設立“公行”,負責與外商從事進出口貿易,并代表清政府與洋商交涉。

廣州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在“一口通商”時期,“十三行”的發展達到了巅峰,成為“天子南庫”,與亞洲、歐美主要國家都有直接的貿易關系。

“一口通商”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奏定頒布了《防範外夷規條》五款,嘉慶十四年(1809年)和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分别頒布《民夷交易章程》和《防夷八條》。

主要内容是:(1)不許夷人在廣州過冬。(2)夷人在廣州隻能住在行商各館,如行館房屋不敷,由行商租賃房屋并撥人看守。毋許漢奸出入夷館。毋令番厮人等出外閑行,如夷商有事必須出行,須由通事、行商随行限制。乾隆末年,始準每月三次到陳家花園(後改花地)和海幢寺二處遊玩,但要洋行通事随行。(3)禁止内地民人借領外夷資本。(4)禁止夷人雇請内地之人為其傳遞資訊。(5)派兵于洋船收泊進口處加強稽查,俟其出口後方能撤回。此還嚴禁夷人進入中國内地,夷人不得帶番婦番、哨人等至省,夷商攜帶番厮不得過五名。不許攜帶兇械火器赴省,不得偷運槍炮,不得買賣違禁貨物,不得乘轎,不得私雇中國人使役,限制商館雇用民人數目,不許與行商以外的中國商人直接接觸。

對中國商民出海貿易也有嚴格的管理措施。如要求出海商民登記、取具保結、領取船引(票、照)和腰牌,注明船隻丈尺、客商姓名、在船之人年貌、籍貫,出海情由、載何貨物、往某處貿易、往返日期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傳回,對未能及時回國者施加懲罰或限制歸國。 

乾隆皇帝為何要實行“閉關鎖國”?并不是因為愚昧與無知

鴉片戰争前美國和英國兩個航海大國的船舶總噸位的總和一度遜于清朝,當時中國沿海商船總數約在9000至将近10000艘之間,約有150萬噸。加上其他種類的船舶,全國總有大小江海船舶20多萬艘,共計400多萬噸。而在1814年,英國全國有大小21500多艘船,共240萬噸;美國在1809年全國有船舶135萬噸。

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A錢腐化又開始盛行

乾隆帝在中年以後,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A錢腐化又開始盛行,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後期由盛轉衰。乾隆帝本人的生活是極為奢侈的,他多次巡幸各地,遊山玩水,靡費特甚。他大興土木,任意揮霍,耗費了大量的國帑。在皇太後八十壽辰以及乾隆帝自己八十壽辰時,“京師巨典繁盛”,與皇太後六十壽辰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競相效仿。

乾隆皇帝為何要實行“閉關鎖國”?并不是因為愚昧與無知

乾隆中葉以後、土地的高度集中和殘酷的封建剝削,将廣大農民逼向絕境。與啼饑号寒、無以為生的廣大農民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封建統治者的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封建統治的腐敗沒落,預示着皇朝日漸衰落的命運。封建統治的腐敗沒落,激化了國内階級沖突、民族沖突,乾隆朝末期以後,農民起義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

結語:

作為閉關鎖國的決策者,甚至是倡導者——乾隆皇帝被後人诟病無可厚非。事實證明,閉關鎖國給清朝帶來的完完全全是負面作用。

清政府為了控制百姓思想,便不得不施行“閉關鎖國”政策。乾隆帝不可能為了經濟的發展丢棄掉自己的江山,維護清政府的統治才是首要目标。發展經濟在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面前便顯得微不足道了,對乾隆帝來說,“閉關鎖國”政策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