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西村的前世今生!

華西村, 天下第一村。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華士鎮,總面積35平方公裡。曾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村民委員會、 全國文明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典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等榮譽稱号。

華西村的前世今生!

華西村,雖然被譽為天下第一村,然而,他的這一美譽卻是來之不易的。之前的華西村,環境相當惡劣,845畝土地被分割成1300多塊不規則的小田;667口人的華西村被40多條錯亂交織的小河溝分割成12個小自然村落;泥濘小路蜿蜒曲折,交通十分不便。華西村的生産和生活相當困難,遇上自然災害,全村人不是背井離鄉讨飯,就是家破人亡。

農業學大寨的高潮在全國掀起後,大寨人“戰天鬥地,三戰狼掌窩,把七溝八梁一面坡上200畝分割成4700塊的土地整合成2600塊高産穩産土地”的動人事迹傳遍了全國。

同樣,大寨戰天鬥地的事迹也傳到了華西大隊。當時,華西人深受啟發和鼓舞。1964年冬,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吳仁寶結合華西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份《華西十五年遠景規劃》,準備以十五年為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華西。吳仁寶的這份規劃重點是興修灌溉管道,建設高産穩産良田,将全大隊分散的12個自然村合并成一個華西村。經過十五年全體幹部群衆的艱苦奮鬥,華西人終于實作了夢想。

在生産和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糧食也實作增産的情況下,華西人并沒有自滿而止步。為了全方位發展經濟,華西大隊開始創辦自己的社辦企業。于是,華西大隊第一個社辦企業,五金廠便誕生了。經過十年的發展,五金廠完成了近300萬元的産值,進而也實作了華西村最初的原始積累, 同時,也為華西以後的工業化、城鎮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華西村的前世今生!

華西村龍希大酒店

1978年冬,小崗村十八大漢偷偷按下了分田單幹的紅手印,拉開了全國性的分田單幹序幕,人民公社相繼土崩瓦解。然而,華西大隊卻沒有分田單幹,決定繼續走人民公社集體所有制經濟的道路。而且,吳仁寶還決定“悶聲發大财”,将社辦集體企業發揚光大。

1979年,在吳仁寶的上司下,華西村決定進行産業調整,擴大集體企業的發展,派出人員外出學技術。随着各種條件的成熟,華西村陸續創辦了鍛造廠、帶鋼廠、鋁材廠、銅廠等以冶金、紡織和有色金屬為主的40多個企業。至1980年,華西的工農業總産值突破1億元,成為了江蘇省的第一個“億元村”。

進入1983年,全國各地的人民公社已基本消失,人民公社的名稱也改了,華西大隊改為華西村。華西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濟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了名享全國的“天下第一村”。雖然富了,然而,此時的華西人并沒有忘記左鄰右舍。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華西村就對周邊村進行“幫扶、幫帶”。經過多年的“幫扶、幫帶”,華西村已與周邊16個村莊組合成了一個占地面積35平方公裡,人口超過3萬的大華西村,是以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村 ”。同時,也成為了第一個“先富帶後富,共同富裕”的村莊。

華西村的前世今生!

華西村街景

現在的華西村已成為一個集團公司, 其總資産約人民币600億元,屬于集體所有制的集團公司。華西村黨委30多個上司幹部擔任着企業集團或下屬分公司的主要負責人。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村黨委經常召開負責人碰頭會,對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溝通、及時協商、及時解決 。

除了發展迅猛的工業,華西村還有一大亮點,那就是旅遊觀光。華西村景區共有華西都市農業示範園、華西幸福園、信仰大觀園、鐘王、牛王、鼓王、華西郵博物館、金塔、華西民族宮、遊龍船、空中花鳥園等80餘個主要景點。據說,華西村每年的旅遊收入就達到了一百多億元。

華西村村民除了享受醫療、教育、住房免費等令人羨慕的福利外,還家家戶戶有别墅、汽車,人均存款百萬以上。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華西村已進入了瓶頸期,不得不進行轉型。為了拓展發展領域,華西村在發展工、貿、旅遊等領域的基礎上,還進入了金融領域。先後拿到了典當、小額貸款等行業牌照,并成立了相關金融實體。除此之外,還參股了銀行、證券、期貨、上市公司等企業。轉型給華西村帶來了負債率過高的質疑,但華西村現在的掌門人吳協恩認為,華西村近50%的負債率并不高,不影響正常發展。

實踐證明:團結才有力量!集體比個體好!

(篇幅有限,相關内容會接着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以免想看找不到。)

(歡迎大家閱讀我頭條首頁:南街村、周家莊、大寨、小崗村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