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看到華為、阿裡和騰訊這些公司都在收緊對外招聘的門檻。有些甚至在傳為了應對經濟不景氣很多地方都停止招聘,隻出不進了。之前華為還公開宣稱要辭掉35歲以上的技術人員,導緻了大批大齡程式員的恐慌和焦慮。現在很多人說做技術是青春飯,很多人都做不過35歲。那麼35歲真的是程式員過不去的坎麼?
首先,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現在程式員的職業生命周期已經得到了明顯的延長,随着軟體行業的不斷成熟,程式員将逐漸成為一種可以終身從事的職業。周圍有很多35歲的同齡人,其實卻是很多人都不再寫代碼了,有轉了業務的,有做需求的,還在開發崗位的人,基本上也是管理為主,最多做個代碼review。但也有在堅持寫代碼的。
導緻目前不少程式員在35歲以後不再從事研發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軟體開發崗位的工作壓力較大。
程式員的工作壓力普遍偏大,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更是如此,很多項目的開發周期往往都比較短,加班更是軟體開發領域的家常便飯,這是導緻程式員在年齡大了以後選擇轉型的重要原因。
第二:程式員的知識結構更新速度快。
程式員不僅要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同時還面臨知識結構更新的問題,這就導緻程式員在忙碌的工作中還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這是對程式員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雙重考驗。很多程式員在年齡大了以後知識結構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自然也就會慢慢被淘汰。
第三:職位提升。
由于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發展速度非常快,導緻人才培養速度明顯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速度,是以不少程式員在35歲以後普遍走到了管理崗位上,以便于培養更多的專業開發人才,這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況。
到了35歲以後(應該會更早),其實難免要帶新人,帶項目,這些也都是比較花精力的。但是我覺得,隻要還在技術崗位上,還是要寫代碼,保持對代碼的敏感。如果你真的一行代碼都不寫,甚至都不會寫,又是作為一個技術部門的上司,相信你也很難服衆的。
早期我國的軟體行業存在大量的低層次軟體外包業務,這些外包任務的技術含量普遍不高,但是工作量卻非常大,周期也比較緊張,這就導緻不少程式員過早的離開了程式員工作崗位。
随着我國軟體行業整體的結構化更新,未來整個科技領域對研發級程式員的需求會越來越多,而研發級程式員的職業生命周期相比于傳統的應用級程式員來說有極大的提升,是以未來程式員崗位整體的職業生命周期将得到提升。
是以說對于程式員35歲是過去的坎,不能一概而論,很多人在三十歲之前就做好了從技術轉管理、業務、售前、運維等等的準備,是以作為技術出身的程式員的發展方向還是很全的,但是要學會積累,不能到了眼前再考慮這些。35歲不是不能當程式員,隻是你的加班适應能力,精力上會比年輕畢業生差一點,是以要精于某一方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