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黑豬是山東省膠州市的一種瘦肉型豬,毛茸茸的全黑,長而長的頭和臉,比當地豬多1對肋骨。母豬窩産量10頭以上,育肥豬6個月大可達90公斤左右,繁殖良好,抗病能力強,肉質鮮美,瘦肉率約53%。

金華豬産于浙江省金華地區,肉質細膩、美味,瘦肉率高。"金歡火腿"在國内外享有盛譽,就是用這頭豬的後腿做的。除頭、頸、臀尾為黑毛外,其餘為白色、小号、耳中等大小、下垂、氣質溫和,成年公豬體重140公斤,成年母豬110公斤,主要優點是肉質好、骨骼薄、早熟和肥胖。
上海白豬,産于上海、寶山兩縣。豬中等大小,白色,成年公豬體重258公斤,成年母豬體重117公斤,6個月大體重90公斤,胴體瘦肉率55%。
南昌白豬,産于江西省南昌市。經專家驗收,瘦肉率等8項技術名額均達到全國領先水準。該豬是采用國外優良品種公豬和當地良種母豬雜交的,經過6代育種,這種豬體毛發白,體型好,瘦肉率高達62.5%,還具有生長快的特點,繁殖期平均日增重800克。
榮昌豬、四川省生豬研究所和四川農業大學在純種的基礎上,對進口适量的外血進行選育。與原榮昌豬相比,新飼養的瘦肉型瘦肉率為55%。
牛川豬,産于廣西路川、河浦、榆林等地。豬體脂肪短、頭短、背部凹陷、腹部拖拽、四肢粗短、短而薄,頭、耳、背、臀、尾為黑色,其他部位為白色,早熟又肥,生長發育快,耐粗飼料,生育能力高,成年公豬體重約100公斤,母豬75公斤,肥豬10個月大體重約85公斤, 屠宰率約70%。
新金豬産于遼甯新津縣,是我國知名的肉脂混合品種,肉質濃郁均衡,耳朵直立略微前傾。胸寬、背部寬平、腹線直、背部全副、蹄實、毛發稀疏、全黑,鼻、尾尖及下肢多為白色,成年雄性和母豬體重分别為230公斤和175公斤。生長快,早熟易育,飼料使用率高,胴體瘦肉率約51%。
新淮豬,産于江蘇省淮陰地區。頭部稍長,口徑直,耳朵中等大小,前傾和下垂,背部挺直,稍大但不下垂,臀部略微傾斜,由毛茸茸的黑色,身體末端有少量白斑,成年雄性和母豬體重分别為250公斤和185公斤,适應性強,耐粗糧。
三江白豬産于黑龍江合江地區,是我國首個培育的肉類新品種。頭頸部口直,耳垂,背部寬平,腿臀飽滿,四肢強壯,頭發全白,頭發略緻濃密。優點是性成熟較早,生育率高,身體瘦肉率59%。
漢普郡豬,又稱銀帶豬,産于美國,1972年引進我國時,豬毛發黑,僅在肩頸束縛部位有白色腰帶,豬嘴長而直,耳朵中直,體長、背線略微弓起,身體臀部肌肉發達。漢普郡的豬生長得更快,6月份達到85公斤,每年達到165公斤。
杜洛克豬,也被稱為紅毛豬,出生于美國,于1972年被引入中國。杜洛克豬呈棕紅色和深色,具有從金色到棕紅色的純種特征。豬耳朵中等大小,從耳朵中間下垂,稱為半挂耳,小毛,短臉凹口,胸寬背弓;杜洛克豬發育迅速,早熟,153天大時體重可達90公斤,每年超過160公斤。
約克郡豬,也被稱為大白豬,原産于英格蘭。豬毛白色,長,頭長,臉凹,耳朵大而瘦,體長,背弓形,背體寬長,腹部豐滿緊,四肢長,生長快,6個月齡體重90公斤,一年可達160公斤以上,成年雄性母豬350公斤和300公斤,平均每窩産量10.5頭。
長白豬,原名Llantres豬,出生于丹麥,20世紀60年代初傳入中國。豬白色,頭長,臉筆直,耳朵大,前頸短,背腰長,有16對肋骨,背部身體發達,大腿飽滿,蹄子硬,骨瘦皮膚;長白豬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