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衆号發表文章,呼籲廣州居民"找蟲,找人",即錐蟲病和潛在錐蟲病患者,并向發現者每人提供8元獎勵和健康咨詢服務。據了解,有學者稱錐蟲病為"新藥",一旦感染就會危及生命。錐蟲病是錐蟲病的傳播媒介。
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2016年,在廣州附近的順德,發生了錐體咬傷,經調查,這是順德首次發現并記錄紅帶錐體。美洲錐蟲病是拉丁美洲最嚴重的,但随着全球化的發展,該病已蔓延到亞洲的北美、歐洲、大洋洲和日本。錐蟲病極其隐蔽,隐蔽期長達20~30年,人類感染不易被發現,如果不及時治療,将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危及生命。而錐蟲病的診斷率低,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而且到病末期也沒有藥物的特殊效果,是以,有學者甚至稱其為"新型艾滋病"。
"錐蟲病是美洲錐蟲病的載體,"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該病源一旦輸入,極有可能引起局部傳播。是以,廣州市疾控中心呼籲"快速發現昆蟲,找到人,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并将為發現者每人提供8元的獎勵和健康咨詢服務。
文章發表後,不少網友質疑,"如果在抓捕過程中被咬了怎麼辦?"甚至有網友說,'去抓幾個圓錐體,養個巢,再發财。"
針對此事,今天下午,北清報記者聯系廣州市疾控中心,一名從業人員表示,該市尚未發現錐蟲病,呼籲公衆"找蟲,找人"是希望"找蟲"掌握病媒狀況,為實施高效準确的防控提供依據;
北青記者注意到,在這篇微信文章中刊登了廣州市疾控中心負責人的電話。廣州市南沙區疾控中心負責人表示,文章發表以來,已接到多起市民來電,現已将兩隻疑似"錐形"昆蟲送往廣州市疾控中心進行鑒定。
被咬傷後
對于8元的獎勵實踐和網友質疑,該負責人表示,是要提高公衆"找蟲子,找人"的熱情。一旦公衆發現疑似"錐形"昆蟲,它們将不被允許直接捕捉,而是要求它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使用礦泉水瓶或其他帶頂帽的容器拍照,然後聯系負責這項工作的地區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從業人員會将蟲子送到廣州疾控中心進行鑒定,确認是錐體後再給予獎勵。
馬金峰,北青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