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作者:王光的話史

導語:

有人在給60、70後的女性朋友“鳴鼓叫怨”,說在婆婆強勢的時候我們做兒媳,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了,又被高房價、巨額彩禮和“一媳難求”的時代“撞了一下腰”,咋就“是你、是你、還是你呢?”

不過也沒必要忿忿不平的,就當是時代的産物,造化弄人吧,既然趕上了,那就“兵來将擋、水來土掩”,我們都是無所不能的“鋼鐵女俠”!

今天講述的女主人翁叫雯靜,她是一名60後的農村婦女,今年56歲,婆家也是個大家庭,老公陶敏兄弟姐妹5個,他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這30多年的婚姻生活,雯靜也是一路風吹雨打走過來的,什麼婆媳沖突、姑嫂之紛、妯娌大戰她都一樣一樣嘗個遍,但最後都被雯靜“一窩燴”全消化,不但沒被擊倒,反而當是“人生的補藥”,讓她更加從容淡定!

下面來聽聽雯靜的故事: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來自雯靜的口述:

我和老公陶敏是國中同學,讀初二時我跟他坐前後桌,因為兩家村莊都在學校的東北邊,是以放學、上學我們倆經常走同一條土田埂,一來二去,我們就算是很熟的人了,即使在學校不好意思當衆說話,可每次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我們開始放飛自我,很是快樂。

想當年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能讀到國中畢業就很不錯了,如果沒能“一炮打響”考上中專或者高中的,幾乎都是回家種地的料。而我和陶敏都屬于後者。

那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很少,女孩一般就是回來幫父母種地,打理家務,做做針線活,而男孩子一般會學門手藝,我們老家有句古話,叫: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陶敏的老舅是個木匠,是以陶敏後來就跟着他學手藝,那時候農村的手藝人都是走親串戶上門服務,是以雖然不上學了,但隔三差五我就能在村裡碰到陶敏,我們倆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似的,看到會熱情打招呼。

一晃六七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到了适婚年齡,俗話講:一家養女百家求。加上我出落的亭亭玉立,雖然火辣辣的太陽把我的肌膚烤成“小麥色”,卻掩飾不住清純的容顔,是以上門提親的人不少,其中居然有陶敏家托人來的。

其實在那幾個候選人中,陶敏的家庭條件應該是倒數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居然對他情有獨鐘,可父母卻不大樂意,原因就是他家兄弟姐妹衆多,經濟條件一般,擔心往後家庭關系處不好。

但媒人胖姨卻列舉其優點和長處,例如:1、陶敏會木匠手藝,現在北京搞裝潢,憑他的勤奮和聰明,将來是個“掙錢的手”;2、兄弟姐妹多不是缺點,反而比一個兒子的家庭更具有優勢,等公婆老了,各伸一把手,比單打獨鬥一個人負擔輕……

總之,胖姨說的每條我都認可,常言道:三歲看老,何況我跟陶敏從十幾歲時就認識,他雖說相貌不出衆,但人實誠,心細、勤快,關鍵脾氣好,上學的時候偶爾“冒犯”我了,任憑我用樹條攆着他打,他總是捂着腦袋嘻笑,從不反擊我……

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兩家離的近,我不想遠嫁。

就這樣,最終父母采納了我的意見,答應了陶敏的求婚。

不過父親當年“警告”我說:“往後在婆家受委屈、哭鼻子了,别動不動往家跑!我可不收留你!火氣上來了連飯都不給你吃!誰讓你不聽話的!”

其實我知道父親那是氣話,他的寶貝女兒怎麼可能會被拒之門外呢?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我和陶敏是91年元旦結婚的,當初嫁過去的時候我們的婚房就是三間瓦房,這是當年娶兒媳婦的“标配”。不過能看出來,他家這三間房的材料都是窮對付的,整個屋子除了門窗是木頭的,其他看不到木制品,屋頂除了水泥型條就是小竹竿。

婚前“相家”回來母親把這事一說,父親唉聲歎氣,但沒辦法,女大不由娘,我主要就是看中他的人。

我嫁過去的時候隻有陶敏的大哥大嫂分家另過,大小姑子婆家有了,但沒出嫁;小叔子和小小姑子還在讀書,是以是一個7口人吃飯的大家庭。

好在“頭年媳婦半年家”,再說我離娘家近,婚後不久陶敏就外出打工,我獨自一人就更不願回去了。

那時候我弟媳婦還沒娶進門,我在娘家更無拘無束,自在逍遙,用我母親的話說:你是醜角做皇帝,舒服一時是一時。

本想多享受這種惬意的生活的,可我偏偏是個易孕體質,是“進門喜”。随着月份越來越大,有時候在娘家住時間長了,母親就會催促道:“你該回家了,你現在是别人家的兒媳,我不想負這個責任。”

我隻好回去吃“大鍋飯”,夥食上雖然公婆對我額外照顧,但他們家那時候經濟拮據,平時魚肉很少進門,最多宰隻家養的雞,可我能吃幾塊?

是以隻要饞了我就往娘家去,哪怕吃頓飯就走都行。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在婆家生活一段時間後,我基本上對家庭成員有所了解:公公老實憨厚,脾氣好,陶敏就随他爸,容易相處;婆婆相對來說比較強勢,家裡家外一把抓,基本都是她說了算;大小姑子過日子是一把好手,尤其地裡活非常在行,但脾氣不好,我做到盡量不得罪她,反正她很快就要出嫁;至于小叔子和小小姑子他倆,我就把他們當孩子看。

分家另過的大哥大嫂,我跟他們沒啥交集,說不上好壞,終歸是各過各的日子。

我初次領教到婆婆的厲害是在我生兒子的時候。

我是羊水破了才去的鎮衛生院,當時檢查時也沒說胎位不正,可經過一天一宿的疼痛折磨後,大夫說最好轉院到市裡,因為胎兒臀部朝下,不好生。

我母親當時一聽,吓得趕緊說:那就趕緊去吧,可婆婆猶猶豫豫,到後來還特意找熟人疏通,讓最好别轉院,她怕去大醫院費用高。

母親看着我痛苦的樣子,也不好擅自做主,是以接下來就看我老公陶敏的意見。

初為人父的他那時候也吓得六神無主,隻得對他母親說:“人命關天,還是轉院吧。”

就這樣,我們一行幾人又輾轉到縣醫院,在第三天下午總算把孩子生下來了!

因為生孩子來回的車費和檢查費,零零總總加起來花了4百多塊錢,有天聽婆婆在跟鄰居小聲嘀咕說:“唉,你們家生個孩子那麼簡單,我們這倒好,生1個抵得上你家10個費用。”

那時候在鎮醫院順産費用是40元,而我多花了10倍的錢,是以婆婆心疼。

可誰願意遭這個罪呢?那時候我就覺得,這是親媽和婆婆的差別,一個關心人,一個在乎錢。

到後來我們分家時,婆婆當着衆人面又提到生孩子花的費用,結果給分到我們頭上的“饑荒”另外加200塊。

為此我在陶敏跟前吐槽,說他媽媽眼裡除了錢沒有别的。

記得陶敏當時還替婆婆說好話,說家裡孩子多,苦日子過慣了,等等,讓我諒解。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陶敏的大哥胎帶左眼有點殘疾,在當地不好找媳婦,是以大嫂是貴州人。

可婚後多年兩人沒有一男半女,婆婆有心想讓他們抱養一個,無奈兩人都不願意,還希望自己能生。但一直無果,可以想象這樣的日子過的不消停,兩人經常吵架。

我跟嫂子相比,還是受婆婆待見點,也許是沾了我兒子的光吧,是以即使分家後,有時候大小姑子回娘家,婆婆就會讓小姑子過來叫我去吃飯。

幾年的生活打磨讓我臉皮也變厚了,讓我吃就去吃,俗話講:臉皮厚吃個夠,臉皮薄吃不着。對于公婆那,你越賭氣,越落不好,秉承“不吃白不吃”的宗旨,隻要他們叫,我就抱着孩子去,還省的自己做飯呢,而且跟小姑子關系也處的融洽。

可大嫂跟我性格不同,有時候公婆即使叫,她也不去,事後還磨磨唧唧跟别人說公婆不待見她。

俗話講:瓶嘴能紮住,人嘴紮不住。後來這些話又傳到婆婆耳朵裡,是以她就很生氣,說大兒媳婦不知好歹,那幾年她們倆的關系有點僵。

我性格随和,就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以我私下跟大嫂說,沒必要跟公婆計較,再不是,他們是家人,不要讓别人看笑話。

但大嫂一口咬定婆婆就是嫌棄她不生養。

面對這樣的“榆木腦袋”我也束手無策,隻能又跟婆婆說别計較大嫂,想想她也怪可憐的,娘家遠,結婚這麼多年一次都沒回去過,因為來回路費太貴,承受不起。

在我的斡旋下,大部分時候我們這個大家庭還是相安無事的。

我不是吹牛,這種和諧的氛圍跟我的努力維護有很大關系,但我沒有恃寵而驕,更沒有欺負遠嫁而來的大嫂。

人心都是肉長的,大嫂也不傻,是以這麼多年她沒少生氣、受委屈,可在她嘴裡:這個家就老二媳婦是好人!

可見得她知道我為她好,也是真心實意想幫她。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我們這個還算和諧氛圍的家,随着新成員的加入被打破了!這個人就是弟媳海花。

海花是在我婚後第六年嫁進門的,她的到來讓我和大嫂的“地位”一落千丈,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海花的能耐甩我和大嫂秀雲八條街!

海花也是鄰村的姑娘,但娘家比我稍微遠點,她不但人長的好看,嘴更甜,把公婆哄的團團轉,她也打破先例:婚後多年不跟公婆分家,而且還振振有詞說她幫公婆還外債。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多時候不愛說,更不會拍馬屁,再遇到像海花這樣的妯娌,每天把“爸媽”挂在嘴上,我還真不習慣。

但公婆老兩口很受用啊,覺得海花比女兒都親。

是以,面對這樣的氛圍,我就退避三舍,再說那時候弟媳和公婆沒分家,有時候即使叫我去吃飯,我也不像之前那麼肆無忌憚了,我得考慮弟媳海花的感受。

何況她真不是大方的人,很多事情上愛斤斤較量,我嘗試過她很多次,也吃過多次“虧”。

記得有一年在稻場曬稻谷,我把我家裝的編織袋随便往地上一扔,随後就回去做飯了。

結果晚上收稻裝袋時,拿一個也是漏的,拿兩個也是漏的,氣的陶敏發火道:“你沒事的時候不能給這些袋子補補啊,咋都是耗子咬破的呢?”

我一聽有些委屈,明明我為了縫袋子花了兩個下午的工夫啊,這些爛袋子是哪裡來的呢?

很明顯,隻有海花調換的,因為我們在一個曬場上,袋子也是随便放,她那是挑好的拿。

通過那次“吃虧”後,我不管是新袋子、舊袋子,我一律給它們用一小塊紅布縫上做記号,如此一來,海花再也調換不了了!

我用細心和“認慫”的态度戰勝了她的小奸小滑,同時也很有成就感。

隻不過我從來沒跟外人說,彼此知道怎麼回事得了!

在我看來,“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家裡不和外人欺,還是保持團結的氛圍好。

類似的小事情很多,但都讓我雲淡風輕的化解了。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那幾年公婆帶着小叔子一家人過,弟媳當家,公公耕地種地,婆婆照看兩個孫女,後來海花為了拼三胎兒子,跟小叔子躲計劃生育去了,等生完三胎後,他們更離不開公婆的照顧了。

但婆婆心裡明白,她三個兒子呢,老是這樣跟小兒子一起過有點說不過去,而且大嫂秀雲總是說公婆一碗水端不平,對此很有意見。

我倒是無所謂,都是自己兒子,誰負擔重就幫誰一把,無可厚非。

婆婆可能是想表明一下态度、堵其他兩個兒媳的嘴吧,她跟小兒媳攤牌說,準備分家。

誰知道弟媳海花聞聽後,一把鼻涕一把淚,哭的要水漫金山寺,最後公婆沒辦法,隻好還是依了她,家沒分成。

不久後婆婆跟大兒媳又因為瑣事,吵的不可開交,當時我也在場勸架,誰知道婆婆梗着脖子大聲吼道:“你們别一個一個認為自己了不起!我到現在也沒吃你們哪家閑飯!我和老頭子還能幹活呢,我願意給誰幹就給誰幹!哪個都管不着!放心吧,到老我不指靠你們!”

當時我被婆婆的言辭說的一愣一愣的,心想:我也沒得罪你呀,幹嘛把我也順帶捎上?

農村人都是這樣,誰家吵架了,看熱鬧的人不嫌事大,是以聽了婆婆的“豪言壯語”後,旁邊幾個老太太附和道:“就是就是,他們老兩口手裡有幾個錢呢,還有兩個丫頭,到時候不指望兒子是一樣。”

我徹底被他們的言論打敗了!雖然心裡也生氣,但想想這麼多年公婆确實沒用我們負擔,一直在自食其力,是以我也沒辦法反駁,自己揉揉胸口說:不生氣、不生氣,氣壞了身體我親爹親娘心疼,兒子可憐。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就這樣,公婆那麼多年一直跟小兒子一家過,直到公公有年得了尿道結石需要手術,吓得弟媳海花趕忙找公婆分家!

因為她害怕如果公公看病醫藥費花多了,我和大嫂不願分攤,讓她一個人兜着她覺得怨。

由此看來,弟媳小家子氣十足,就像老話說的那樣:吃虧難受,占便宜沒夠。

但那次弟媳海花算失誤了,公公就去醫院抓了幾副中藥,就把結石打出來了,隻花了200多塊錢,有驚無險的挺了過來!

可笑的是公婆好了傷疤忘了痛,沒多久又跟弟媳“合家歡”了,對此我視而不見,愛咋咋。

随後在我兒子讀國中後,我随陶敏外出打工了,沒過幾年海花兩口子也帶着兒子出去打工,把兩個女兒留在家讓公婆照顧。

之前可能是因為窮争餓吵吧,後來随着我們幾家生活一天天變好,感覺大家思想覺悟都提高了,弟媳海花也不像之前那麼小氣,我們幾家的關系反而變好了,每年春節都在一起過年,很熱鬧。

幾年後公公腦溢血離世,我們哥仨也把後事辦的風風光光,讓婆婆很滿意。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經過多年的打拼,除了大哥大嫂還在老家外,我和小叔子兩家都在市裡買了房,婆婆故土難離,還是在老家居住,但她身體不錯,80多歲的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隐約還能看出她年輕時的剛強。

往事随風,婆婆現在性格也溫和了,跟以前判若兩人,每次我回老家,她總是把家裡能拿的都恨不得全拿上讓我帶走。

每次我上車返程時,她都會送到車跟前,不斷囑咐我們路上慢點,讓我們不用老惦記她,直到我們開車遠去,從倒車鏡還能看到她站在路口目送,花白的頭發在風中飛舞,不再挺拔的身影看上去特别單薄。

那一刻,我莫名的鼻子發酸,眼眶濕潤……

這也是我的母親啊!風濁殘年的她,還能目送我們多少年?隻希望時光慢一點、再慢一點,多讓她享受到天倫之樂。

婆媳篇:當年聲稱“到老不用你們管”的婆婆,如今像孩子般依賴我

婆婆一手帶大的孫子孫女外出求學,都像燕子一家樣翅膀硬了全飛走了,擔心她一個人寂寞,有時候我們就回老家把她接過來住一段時間,這家過幾天再去另一家過幾天,好在她的兒女多,也都孝順,是以婆婆逢人便說“兒媳比兒子好,女婿比閨女親”。

有時候我故意逗她玩,就開玩笑說:“您還記得當初說到老誰都不指靠了嗎?”

隻要一提起這個,婆婆就像個孩子似的不好意思笑笑,道:“嗨,你們肚量大,肯定不會計較我這些。我那時候能勞動,手裡還存了點錢,是以說話底氣十足。”

“其實這‘過頭話’真不能說,人到老還是要指望兒女們的,手裡有錢當然好,但有個頭疼腦熱不還得找自己兒女嘛,哪怕去醫院,也得有人給送去啊!”

說完,我們都“哈哈”大笑!總算活明白了!

别看婆婆這麼大歲數,但腦子不糊塗,如今她也用上了智能手機,為了學發微信視訊聊天,經常纏着我教教她,像個孩子似的粘人。

我在跟婆婆交流的同時,也在告誡自己:我們也在慢慢變老的路上,是以跟兒女相處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多栽花,少種刺,和和美美一家人多好啊!

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呀?歡迎評論區留言留言探讨!

大家好!我是@白鹭湖姑娘​,本人所有文章都是頭條原創,碼字不易,轉載請注明出處!若在其他平台看到此文,均為抄襲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