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根廷現代化程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作者:孫虎的書房

為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閱讀前請辛苦點下“關注”。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感謝您的支援~

文丨孫虎的書房

編輯丨孫虎的書房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一、從獨立到統一

由于西班牙殖民者長期的掠奪,國家重建困難重重。

阿根廷獨立後,首要任務就是鞏固政權,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1810年5月,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250名起義者聚集在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市政議會,罷免了西班牙殖民者委派的總督,并向議會遞交了他們對組織本地政府的意見和人員名單。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名義上包括今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和玻利維亞拉普拉塔臨時政府的第一屆委員會産生了。

阿根廷擺脫了西班牙殖民統治,實作了國家政治獨立。然而殖民統治的結束,并不意味着和平與建設的開始。

1811年以後,在獨立戰争中已經實際上建國的巴拉圭、烏拉圭和玻利維亞脫離了拉普拉塔臨時政府,進而形成了現在阿根廷的國家版圖。

1816年,阿根廷各方在土庫曼召開大會,宣布成立“拉普拉塔聯合省”,真正取得法律意義上的獨立。

1826年,拉普拉塔聯合省依據“1819年憲法”改組為“阿根廷聯邦共和國”,貝納迪諾·裡瓦達維亞當選第一任總統。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聯邦共和國的成立隻是各地方利益暫時妥協的産物,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内各省之間的争鬥和沖突。

14個大城市各自為政,緻使國家的統一隻是維持在形式上,政局依然不穩。

為争奪國家最高統治權,各種勢力彙內建為兩大派别,一派是代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利益集團的中央統一派,另一派是代表内地各省利益集團的聯邦派。

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中央統一派控制着決定對外出口貿易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港,但是缺少足夠的出口貨物。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他們主張實行中央集權,要求把各省省長的人事任命權收歸中央,由國民政府進行統一管理,在經濟方面要求實行自由貿易,打破國内各省之間的貿易壁壘。

中央統一派企圖把内地各省的資源控制在中央政府之下,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持續發展的外圍。

與之相反,聯邦派則希望削弱中央政府的權力,實作各省的廣泛自治,為保護本省的出口經濟,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高關稅政策,取得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同等的權利。

兩派之間不斷争鬥,交替執政,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期,導緻阿根廷國内政局的長期混亂。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1829—1832年,在聯邦派支援下的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占領布宜諾斯艾利斯,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

1835年再度任省長,強迫議會授予他“無限權力”,建立起專制統治,并掌握阿根廷外交權力,成為南美第一個考迪羅統治者。

羅薩斯統治期間,他支援地主階級大量侵吞土地,恢複教會特權,派警察管理教育,給人民造成苦難。

他采取恐怖手段,鎮壓中央統一派和他的政敵,殺害了大批政敵。

為了控制外貿出口,他禁止内地商人與外商直接貿易。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對外頻繁發動戰争,1839年派兵侵入烏拉圭,1843~1851年參與圍攻蒙得維的亞,襲擊玻利維亞,幹涉烏拉圭内政,拒絕承認烏拉圭、巴拉圭獨立。

羅薩斯的獨裁引起國内各階層的不滿。

1852年,羅薩斯政權被聯邦派烏爾基薩推翻。

1854年,烏爾基薩把首都從布宜諾斯艾利斯遷往巴拉那。

聯邦派與中央統一派的沖突被激化,雙方通過貿易封鎖或者課以重稅等手段互相進行經濟制裁,并有武裝沖突發生。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最終在帕翁戰役中,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中央統一派獲得勝利。

1862年,中央統一派把首都重新遷回布宜諾斯艾利斯。至此,阿根廷被正式命名為“阿根廷共和國”。

此後,曆任總統不斷采取措各種施緩和國内各省的沖突。

1868-1874年間,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外省人,外省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人”自居的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托總統采取“中立立場”。

一方面主張采取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另一方面宣布尊重各省的自治權。

薩米恩托謀求與大土地所有主和畜牧主與出身商界和金融界的财閥合作,拉攏布宜諾斯艾利斯城的異議分子和其他各省團體建立聯盟,成立“國家自治黨”,組成保守派。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原有兩派之間的鬥争逐漸趨于緩和,利益分歧逐漸縮小,阿根廷國内地方勢力沖突的混亂局面得以控制,統一的民族國家趨勢逐漸強化。

1892年,保守派支援的路易斯·薩恩斯·佩尼亞當選總統,直至1916年,阿根廷政權基本操縱在代表阿根廷兩千個家族利益的保守派人士手中。

阿根廷進入了一個新的穩定發展時期。

二、經濟發展狀況

阿根廷獨立後,經濟依然受到殖民地時期經濟體制的影響。

大地産制是殖民統治時期以來拉丁美洲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以大地産主占有大批土地為特征。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阿根廷建立了封建領地性質的土地制度——“委托監護制”。

1720年,宣布取消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委托監護制,當地殖民者逐漸把自己的封地變為世襲财産,在此基礎上,拉丁美洲開始形成新的大地産制,即大莊園制和種植園制。

每一個莊園都由一個家族統治,他們大多是西班牙貴族和官吏的後代,在經濟上是自給自足和封閉式的。

大莊園的土地面積通常在1000公頃以上,有的達幾十萬公頃。

典型的大莊園一般劃分為農田、牧場、森林等區域,莊園所需要的谷物、棉花、肉類、木材,磚瓦、石灰、鹽等自行生産制造,同時不少莊園也為附近礦區或市鎮提供一定數量的谷物和其他農副産品。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莊園内建有宅院、農民村落、商店、教堂、郵局、學院和醫院,進而形成獨立的政治、經濟和宗教的綜合體,成為阿根廷内部長期不和的政治經濟基礎。

19世紀初,阿根廷獨立後,取得政權的大地主更加為所欲為地掠奪印第安村社的土地;

在獨立戰争中出現的大批将軍和新官僚,得到大片的土地賞賜,在舊有的土生白人地主之外,又增加了一批新的地主。

代表畜牧業主利益的羅薩斯上台後,采取掠奪印第安人土地、拍賣原來實行“長期租用制”的國有土地、沒收政敵财産等手段,使大片的土地以低價乃至無償地落到了大畜牧業主、大莊園主手中,滿足了他們對土地的渴望。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1830年,860萬公頃的土地還分布在539家莊園主手中,到1840年,已經集中到293家,其中160家畜牧莊園主占據了540萬公頃土地。

國家的獨立并沒有改變農村中大地産占有制,反而大地産制得到了新的發展。

封建性質的大地産制長期存在緻使阿根廷沒有形成全國統一市場,大體形成相對獨立的三個經濟區——以上秘魯依托波托西銀礦為主要市場的西北—中部市場、與智利市場有密切往來的西部地區和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中心的沿河沿海地區。

位于阿根廷東部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的經濟水準最為落後。

17世紀初,伴随着上秘魯地區的波托西銀礦的開發,大量人口聚居在礦區,促使當地對日用品和生産工具需求大增,畜牧業和手工業得到發展,使北部地區成為阿根廷經濟最繁榮的地區。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又如圖庫曼省将生産的棉花和毛紡織品銷往波托西換取白銀,換取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歐洲走私工業品,轉銷内地,成為當地居民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由于礦源衰竭,礦區商貿往來蕭條,内地省份的貿易逐漸轉向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

以對外貿易為主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為沿河沿海地區則出現了繁榮的景象,統一的國内市場開始形成。

内陸經濟的衰弱迫使阿根廷調整自己的經濟出路和市場方向,從原來以拉美國家之間貿易為主為轉向同西歐國家的國際貿易為主,畜牧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點。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殖民地時期,阿根廷與國際市場就已經存在了貿易往來。

但是,西班牙禁止殖民地間的互相貿易,實行貿易壟斷政策。

到18世紀,英國、法國、荷蘭等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為了打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地區的貿易壟斷,開始進行走私貿易。

為此形成了歐洲—巴西—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新三角貿易,阿根廷較早地加入大西洋經濟圈。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英國等國以走私販運歐洲的工業品,換取歐洲市場需求的牛皮,開啟了阿根廷曆史上所謂“牛皮文明”時期。

潘帕斯草原地區是天然大牧場,捕殺野牛、制作皮張和腌牛肉的生産活動成為當地的主要經濟來源。

潘帕斯草原的大莊園主在18世紀20年代開始馴養野生牛群,畜牧業從原始狩獵轉為人工飼養。

與此同時,太平洋沿岸的波托西銀礦開始衰弱,獨立後的玻利維亞禁止白銀由布宜諾斯艾利斯出口,西北地區的主要經濟往來發生斷裂,與内地的經濟活動幾乎中斷。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這直接導緻阿根廷北部經濟的衰敗,經濟中心從西北地區轉移到了畜牧業和畜産品加工業發達的潘帕斯地區。

18世紀中期以後,英國、法國等國家對阿根廷的貿易興趣逐漸轉向商業和農業。

在走私貿易的刺激下,大地産莊園主開始進行靛藍、棉花等農業經濟作物的種植。

由于世界市場對肉食的需求增大,給了阿根廷發展腌肉業的機會。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實行奴隸制生産的美國南部棉花種植園經濟、西印度群島和巴西的甘蔗、咖啡種植園的發展,造成對專供努力食用的幹腌肉需求量猛增,這就為阿根廷的腌肉業提供了市場,促進了腌肉業的發展。

18世紀80年代,阿根廷出現了大型腌肉廠,與國外進行貿易的主要貨物從牛皮轉變為腌肉。

大西洋沿岸地區的經濟開始得以發展,國際市場的需求推動了阿根廷國家經濟的發展。

工業革命以後的歐洲各國對糧食和工業原料的需求激增又亟需擴大其工業品的銷售市場。

使得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經濟上落後的阿根廷成為歐洲各國的經濟滲透的首選目标,擁有肥沃土地和天然牧場的潘帕斯草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19世紀50年代,阿根廷開始采取圍欄放牧,引進歐洲優良牲畜品種,提高了牲畜的飼養量和出欄量。

19世紀80年代,冷藏技術的發明解決了肉類的儲藏防腐問題,進而使肉類的長途運輸成為現實。

阿根廷與世界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國家經濟的發展方向日益受到出口貿易的左右。

19世紀,世界市場對羊毛需求增加,養羊業出現了大的發展。

這一時期,阿根廷還向英國出口靛藍和棉花,從英國進口紡織品、餐具、五金、玻璃、陶器和煤炭等必需品。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經過長期的鬥争,各省利益逐漸趨同,互相間達成共識,建立了阿根廷共和國,實作了統一。

通過現代民族獨立運動建立起來的阿根廷國家,作為民族國家主權的展現者,在促進和維護國家統一與政治穩定方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這正是現代經濟增長所必需的一個前提條件。

在歐洲經濟的影響下,阿根廷逐漸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農牧産品供應地和工業品的銷售市場。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在這一時期阿根廷成了以畜牧經濟為主的國家,而畜牧業(特别是養羊業)的生産要求更加集約的使用土地、勞動力和資本,帶動了陸路運輸、港口的建設。

參考文獻

阿根廷現代化程式“黃金時代”的發展背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