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栖息于青藏高原東北部

新華社昆明10月20日電(記者胡遠航)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古DNA研究小組和蘭州大學環境考古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山娜舒紮遺址對10頭大牛和2頭犀牛骨标本進行了古DNA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 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史前栖息地,促使該地區成為東亞最後的狩獵場之一。

山娜舒紮遺址位于甘肅省茶玉鎮渭河西岸,5270-5035年前,文化類型屬于馬家窯前期文化。該遺址的野生動物遺骸約占動物遺骸總數的78%,此外還有羚羊、熊、老虎、野豬、野兔、水鹿、金絲猴和竹鼠等熱帶/亞熱帶動物,以及無法識别的物種豐富的大型牛和犀牛。

研究人員對該地點的10個大牛和兩個犀牛骨标本進行了古DNA研究,從核和線粒體基因組中獲得了DNA資料。綜合分析一緻表明,這10頭大牛的遺骸屬于目前生活在南亞和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印度野牛,而兩頭犀牛的遺骸屬于瀕臨滅絕的蘇門答臘犀牛,它們隻在目前的田地裡發現,隻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

此外,結果顯示,這些現在分布在熱帶地區的野生動物,在大約5000年前傳播到青藏高原東北部,成為馬家窯文化祖先的重要狩獵資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宿務研究小組古DNA室副研究員張曉明表示,該研究是青藏高原地區第一個大型動物古DNA基因組測序的裡程碑,對了解晚安代野生動物地理學之間的互相作用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也将促進更多類似的工作。

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