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輔助,與TA同行 | 沈鋒教授:IMbrave050改寫肝癌輔助治療格局,“T+A”方案帶來更多治愈希望

作者:醫學界惡性良性腫瘤頻道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T+A方案将如何改變肝癌診療實踐?聽頂級大咖權威解讀!

在4月中旬舉行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 2023)上,以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T+A”方案)作為術後輔助治療,對高複發風險早期肝細胞癌(HCC)患者療效的IMbrave050研究,以口頭報告的形式發表了預設中期分析結果:“T+A”方案在預設的中期分析中成功達到主要終點,顯著降低了HCC患者的疾病複發、遠處轉移或死亡風險,成為首個在HCC輔助治療領域,報告陽性結果的大規模、全球性、多中心臨床III期研究[1]。

為了在第一時間與國内肝癌臨床診療專家交流、分享相關結果,“IMbrave050研究中期分析成果暨肝癌輔助治療進展媒體溝通會”于4月19日在上海舉辦,本次溝通會也适逢“全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同步舉辦了“‘聚焦輔助,與TA同行’——肝癌防治科普行動”,邀請到國内衆多肝癌診療領域的權威專家,開展HCC科普訪談。“醫學界”在會議現場邀請到海軍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主任醫師沈鋒教授,深入解讀IMbrave050研究的重要意義。

針對HCC極高複發風險,

臨床亟待有效輔助治療手段

大陸是“肝癌大國”,根據世衛組織2020年釋出的全球癌症統計報告(GLOBOCAN),中國每年新發肝癌超過41萬例,因肝癌死亡超過39萬例,分别占全球的45%和47%[2],是以HCC防治仍然任重道遠,疾病負擔也頗為沉重。而對符合根治性治療條件的患者,手術切除和消融治療是目前“最優解”,但患者在根治性治療後仍有很高的疾病複發風險。

出席本次溝通會的多位外科專家,如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院士,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肝惡性良性腫瘤外科主任周儉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肝膽外科主任陳擁軍教授均指出,HCC患者在手術或消融治療後,5年内的複發和遠處轉移率可達50-70%,呈現早期複發(根治性治療後2年内)、晚期複發(治療後約4-5年)兩個高峰期,較高的複發和遠處轉移率嚴重制約着HCC患者的長期生存,且既往仍缺少國内外普遍認可的HCC輔助治療手段。

沈鋒教授也專門介紹了提示肝癌複發的高危因素:“臨床主要依據手術切除後的病理檢查結果判定複發風險,首先要看惡性良性腫瘤體積大小,其次是看惡性良性腫瘤單發還是多發,惡性良性腫瘤體積大和多發都提示較高的複發風險;第三則是看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MVI),存在MVI提示惡性良性腫瘤有侵襲轉移的傾向;最後則是術前的甲胎蛋白(AFP)水準,以及一些肝髒相關名額等。”

“T+A”方案應用前移,

IMbrave050研究設計亮點多

為滿足臨床對HCC輔助治療手段的迫切需求,IMbrave050研究應運而生,而沈鋒教授指出,研究采用的“T+A”方案是首個在晚期HCC治療中取得成功的免疫+抗血管聯合治療方案,該方案調節抗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應答的作用機制優勢,已在既往的IMbrave150研究中得到充分證明,從晚期向圍術期治療前移,也符合惡性良性腫瘤領域臨床研究的常見流程;且IMbrave050研究在設計上也是标準的全球性、多中心、大樣本研究,為研究的高品質奠定了基礎。

從設計來看,IMbrave050研究面向的是切除或消融術後有高複發風險的HCC患者,高複發風險的定義則與臨床實踐目前的标準稍有不同,或可更好地提示複發風險;研究分别設定“T+A”方案治療組和動态監測組,共在全球40個中心納入668例患者。

研究主要終點為獨立評審委員會(IRF)評估的無複發生存期(RFS),次要終點包括研究者評估的RFS及總生存期(OS)等,沈鋒教授強調,“無複發生存或無病生存,對HCC患者意義更為重大,是以應以RFS作為HCC輔助治療研究的主要終點。”

延續HCC治療優異表現,

“T+A”方案有望錨定肝癌全程管理

AACR年會上公布的IMbrave050研究預設中期分析資料顯示:在主要終點即IRF評估的RFS上,“T+A”方案輔助治療組與動态監測組的1年RFS率分别為78%與6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A”方案輔助治療使HCC患者的疾病複發、遠處轉移或死亡風險顯著下降28%(HR=0.72, 95% CI: 0.56-0.93, p=0.012),研究成功達到陽性結果。

談到IMbrave050研究的重要意義時,沈鋒教授強調:“在HCC輔助治療領域,循證醫學證據是唯一的标準,特别是要關注來自全球性、多中心、大樣本研究的證據,而不是簡單的小樣本研究,IMbrave050研究就為“T+A”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應用證據,有望改變臨床實踐中HCC的輔助治療選擇,快速獲批相應适應證,并成功跻身國内外HCC診療指南。”

此外沈鋒教授認為,“T+A”方案還有望在HCC全程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例如根據患者病情分期的不同,“T+A”方案可進一步聯合消融、TACE等局部治療手段使用;而IMbrave150研究、IMbrave050研究的相繼成功,也有望讓“T+A”方案全程參與HCC患者治療。

專家簡介

聚焦輔助,與TA同行 | 沈鋒教授:IMbrave050改寫肝癌輔助治療格局,“T+A”方案帶來更多治愈希望

沈鋒 教授

聚焦輔助,與TA同行 | 沈鋒教授:IMbrave050改寫肝癌輔助治療格局,“T+A”方案帶來更多治愈希望

參考文獻:

[1]Chow P, Chen M, Chen A L, et al. CT003 - IMbrave050: Phase 3 study of adjuvant atezolizumab + bevacizumab versus active surveillance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t high risk of disease recurrence following resection or ablation. AACR 2023.

[2]Rumgay H, Arnold M, Ferlay J, et al. Global burden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2020 and predictions to 2040[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2, 77(6): 1598-1606.

*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聚焦輔助,與TA同行 | 沈鋒教授:IMbrave050改寫肝癌輔助治療格局,“T+A”方案帶來更多治愈希望
聚焦輔助,與TA同行 | 沈鋒教授:IMbrave050改寫肝癌輔助治療格局,“T+A”方案帶來更多治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