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PM裝置管理基本工作:自主維護和預防性維護

作者:唯實咨詢

01

工廠企業要推行TPM管理工作時,都需要制定好相關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推動tpm管理的開展。一般TPM管理制度會規定TPM推進的工作程式、組織結構、人員職責、診斷評價等方面内容。

02

TPM管理制度适用于工廠企業所有的研發裝置、生産裝置、動能裝置、計量理化裝置和檢測裝置的TPM管理和實施。TPM管理即全員參與的生産性維護活動,它是以提高裝置綜合效率為目标,以全系統的預防維護為過程、全體人員參加為基礎的裝置保養和維修體制,TPM以5S作為基礎進行推行。

TPM管理工作包括:

自主維護:

在生産活動過程中,激發操作者的自主管理意識,徹底實施清掃、點檢、加油、緊固等基本作業,加強自主性管理,防止故障的發生,消除裝置的各種浪費,提高維護意識和維護技能,保持裝置的最佳技術狀态。

預防性維護:

以裝置管理部門為中心而進行的裝置管理活動稱為“預防性維護”。預防性維護一般按計劃實施和推進,是以又稱“計劃維護”。

早期裝置維護:

裝置全生命周期維護,包括:選型、購置、安裝、調試等。

自主維護

一、自主維護活動需要以裝置的點檢表為基礎,前期需要裝置工程師制作确實可行的裝置點檢表。自主維護工作小組制定自主維護階段工作目标和計劃,采用階段式方法推進,目前分三個階段逐漸開展自主維護工作。

二、生産部門自主維護小組每日按照裝置點檢表上要求内容開展活動,每天每班至少開展一次不少于15分鐘的自主維護活動。每次自主維護活動前班組長必須在早會上對參加人員進行教育教育訓練和安全确認。

三、自主維護階段活動

第1階段:初期清掃

以作業區域為中心,将不用的物品全面去除。工具、使用零件的整理、整頓。排除作業區域的垃圾、污垢。對于作業區域由自己親自整理整頓,并考慮作業區域應有的狀态。指導對于不用物品的判斷與有關整理的想法,5S的重要性。制作診斷表,有關責任分擔之事宜。

第2階段:發生源,困難部位的對策

實施不用物品發生源的對策。經整理、整頓、追求易于發現,容易推動之方法。從阻礙産品裝配品質的5S觀察,思考其發生源是什麼。對于問題的認識,改善勞工的想法與推行方法。實施目視管理與改進。

TPM裝置管理基本工作:自主維護和預防性維護

第3階段:作5S暫定基準

制作短時間能确實維持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的行動基準。改善為易于點檢與目視管理的技能。設定在第1、2步驟所整理的維持方法并貫徹規則的基準。遵守由自己決定之事,以提升責任意識。基準類的制作方法,防止錯誤缺陷化。

第4階段:總點檢

依點檢手冊,研習知識技能。經總點檢摘出微缺陷并予以複原。制作自主點檢暫定基準。須了解産品的構造功能。須了解保證品質的規定。鑒于産品的要求品質,為確定品質特性,确認工具、治具、測定器應有的狀态。準備制作總點檢教育訓練教材,建立教育訓練日程,上司人教育的實施,教育訓練的追蹤,點檢手冊的制作。

第5階段:自主點檢

對于5S暫定基準,自主點檢暫定基準,日常管理項目,作綜合性的檢讨,以圖求點檢的效率化。實施目視管理的技能,制作自主點檢查核表,自主點檢年度行事曆并加以實施。須了解自主管理的重要性,須了解日常管理項目之目的,教育自主管理的重要性,指導點檢效率化的想法,指導日常管理項目,管理水準的決定方法。

第6階段:标準化

培養作業員在換批時,品質、産量不改變的多能工。制作作業标準,依作業目的、确定其标準作業應有的狀态。為使其确實能維持,并以目視點檢,推動作業須排除勉強,浪費,不平衡。建立多能工教育訓練計劃,管理基準的改訂與貫徹管理。

第7階段:自主管理

公司方針、目标的展開與改善活動的落實。定期召開自主作業研究會,以提升目标意識與提高水準。對于工程設計的積極參與,以及提案指導。持續開展自主維護工作,裝置管理采用正式的清掃、點檢、加油标準作業指導書及清掃、點檢、加油記錄表,日常運作,固化自主維護工作。裝置操作人員每日或每班開始作業前按照《裝置點檢表》中提示的内容對裝置執行定點檢查,同時記錄檢查結果,對不能解決的問題,應及時報修,對維修結果進行确認并做記錄。

預防性維護

第1階段:裝置評價和把握現狀

制作裝置台帳(或整備),實施裝置評價:制作評價基準,等級,標明PM裝置、PM部位。定義故障等級,把握現狀:故障,瞬間停止件數,度數率,強度率,MTBF,保全費,事後保全率,設定保全目标(名額,效果測定法)。

第2階段:劣化複原及弱點改善

劣化複原,基本條件整備,排除強制劣化環境(自主保全支援活動)。弱點改善,延長壽命的個别改善。防止重大事故、類似事故的再發生。減少改善工序故障。

第3階段:構築情報管理體制

構築故障資料管理系統,構築裝置保全管理系統(機械履曆管理,整修計劃,檢查計劃等),構築裝置預算管理系統。預備品管理、圖面、資料管理等。

TPM裝置管理基本工作:自主維護和預防性維護

第4階段:構築定期保全體制

定期保全準備活動(備用裝置,備品,測定用具,潤滑,圖面,技術資料管理),制定定期保全業務體系程式。拟定對象裝置,部位標明和保全計劃。制定、整備各種基準(材料基準,施工基準,檢查基準,驗收基準等)。定期保全的效率化和強化外協施工管理。

第5階段:構築預知保全體制

引進裝置診斷技術(培養技術人員,引進診斷裝置等),制定預知保全業務體系程式。標明并擴大預知保全對象裝置及部位,開發診斷裝置、診斷技術。

第6階段:計劃保全的評價

對計劃保全體制的評價,提高信賴性的評價:故障、瞬間停止件數、MTBF、度數率等。提高保全性的評價:定期保全率、預知保全率、MTTR等。降抵成本的評價:節減保全費,保全費使用區分的改善。

日常預防性維護

維修工每周對所管區域裝置進行巡檢,及時發現和解決操作工在點檢過程中未發現的裝置隐患,有效降低裝置故障率。維修班接到的裝置維修通知後,應盡快組織維修工進行處置,解決不了的及時通知裝置工程師協同處理。

裝置年計劃保養

由裝置能源部機械和電器工程師在年初根據去年裝置故障率、維修、檢修情況,對裝置現有狀況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根據裝置說明書中有關檢修保養說明,對重點裝置和一般裝置制定全年性保養計劃。制定此計劃時要考慮公司生産經營的計劃,充分利用節假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

結語:生産部門必須建立部門的自主維護管理制度,并用其督促、保證自主維護工作的有效開展。生産部門自主維護推進員每周必須不少于一次組織、督促各班組開展自主維護活動并進行全面檢查。

生産部門TPM小組必須掌握自主維護的工作标準、方法,每周必須不少于一次對各班組的自主維護教育訓練和指導,對不能給予答複的問題必須及時回報到裝置能源部。生産部門每月必須對本部門自主維護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至少一次的過程診斷和評價,對發現的問題制定對策并改善。

【該文章轉載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