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級"pgc-h-right-arrow">、分布和危險</h1>
水稻小亞葉蠅是水稻毛眼水蠅害蟲的俗稱,又稱水稻毛葉蠅,屬于雙翅水蠅科,已知全世界至少有3種:稻葉毛眼水蠅、東方毛眼水蠅和小灰眼水蠅,我國隻有前兩種分布。不同種類的毛眼水蠅形态相似,容易混淆。稻葉蠅,又稱水稻潛意識葉蠅、水稻蠅、螳螂蠅、水稻水蠅、小麥葉眼水蠅、大麥水蠅、小麥水蠅,又稱水稻亞葉水蠅、稻葉蠅、稻水蠅,20世紀80年代後範子德羅曉南和黃邦軒等人鑒定出來, 事實上,包括水稻和小麥葉眼水蠅和小麥的危害,綠草小麥毛眼水蠅,而真正的(小白發眼水蠅)分布在美洲、歐洲和亞洲,日本、中國還沒有看到分布。在最近的文獻中,誤認為水稻小潛意識葉蠅名稱的現象更為普遍,需要注意。

水稻葉眼蠅常見于水稻北部地區和長江中下遊,東部毛眼蠅在安徽、湖南、福建、廣西等南方水稻地區。水稻葉毛眼水蠅原本是北方水稻地區稻田期的重要害蟲,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水稻播種和播種期的推進以及活水稻的推廣,本田劈裂水稻也造成了相當大的危害,是我國華北和東北水稻生長初期的重要害蟲。在長江中下遊,兩季水稻種植區在水稻幼苗初期是偶發的害蟲,早稻移栽時間早,面對春季的低溫天氣,有利于其發生。然而,自21世紀初以來,稻蛆葉蠅隻發生在東北,如遼甯海城随着養殖制度的變化而逐漸增加的趨勢,據調查一般可造成5%~10%的減産,嚴重地塊減産20%~30%。在黑龍江省,虎林面積每年不同程度,發生面積往往可達100%,一般受災田地減少10%~20%,嚴重程度可達60%。
< h1級"pgc-h-right-arrow">,症狀</h1>
除水稻外,水稻的宿主,還有大麥、小麥、燕麥、小麥、長人看小麥、日本小麥看小麥、李氏草、草、棒頭草、狗牙根、東北甜嘴、海荊三刃等大學、莎莎草,還有多毛石龍、天南星枝等植物。
水稻小亞葉蠅對幼蟲有害。幼蟲鑽入幼米葉中,在上下表皮之間葉肉、葉表皮殘留,受害葉呈現不規則的白色條紋,這就可以看出乳白色至黃紫色的長形小蛾子,每片葉子少2~3頭,頭7~8頭以上。受害人最初出現在葉面上芝麻粒大小的彎曲"蠕蟲泡",後來随着蟲道的膨脹和伸長,形成黃白色死斑,水稻下部受害植葉下垂到田間水中腐爛,嚴重可使水稻幼苗枯萎成碎片。
< h1級"pgc-h-right-arrow">三、防控技術</h1>
采取農業防化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
農業防控
1>除除野草,除去田地邊緣、溝渠邊緣、低窪雜草,可有效減少昆蟲的來源,進而減少對水稻的危害。
2>養殖要強,淺水灌溉深度小于5cm,促進水稻幼苗新根系的出現和生長,特别是在7~10d的成蟲産卵期,淺水灌溉控制效果較好。
3>平整地,排水和鞣制土地,保證水稻幼苗在同一水層中生長旺盛,減少弱苗,降低成蟲卵的機率。地塊嚴重發生,通過田間排水,降低田間濕度,不利于幼蟲的發育,能有效控制其發育和危害。
化學防治
藥物防治的重點是早期水稻幼苗和早期稻田中幼苗的早植。移栽水稻複活後适宜施用,噴灑前保持田間水深5cm左右,給藥1d後灌溉。
成蟲開花時,每667m2噴灑2.5%敵方百裡香粉1.5~2.0kg,或用2.5%敵方百裡香粉加1.5%果粉按1:4混合後每667m2藥2kg。
幼蟲發生期間,選用40%樂高乳液1000~1500倍液态、敵方蟲溶性粉體800-1000倍液态、敵方乳液1000倍、銻銻乳液1000倍液态、馬拉硫素乳液1000倍、亞胺對硫磷乳液1000倍、蚜蟲濕粉2500倍液态、 每667m2噴液45~60L。每667m2用3%百威顆粒劑2kg混細土20kg均勻施用,抗震效果也較好。
資料來源: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植物藥堂,國内首創的"人工智能網絡植物醫院"線上平台,提供一站式作物健康線上診療服務。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衆号:上海工廠醫療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