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否認離職傳聞,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靠的是激素還是營養?

作者:古德曼社會觀察

人紅是非多。

比亞迪自從當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扛把子,粉絲是越來越多,争議也越來越多。

最近比亞迪長沙工廠傳出消息,說離職的人太多了,以至于離職名額排滿,想要離職隻能是自己主動走,通俗一點就是不要沒到手的工資直接走。想要走流程,至少要一兩個月。

随後,比亞迪出來否認了這個傳聞,稱招聘工作在正常進行中。

勞工為什麼要離職?很多沒去過工廠的人可能不會知道,勞工離職的原因是因為加班少。是的你沒看錯,是因為加班少是以離職。

據網上給出的消息,目前絕大部分工廠采取的工資發放辦法都是底薪加加班費,加班費又分為“加班”和“加點”。加班的意思就是在周末,原本的休息日選擇加班,時薪是平時的2倍;而加點隻是你在工作日下班後繼續工作,時薪是1.5倍。

因為比亞迪的底薪隻有2千出頭,沒有加班費,勞工很難堅持下去。然而目前比亞迪銷量如此火爆,勞工怎麼會不需要加班呢?會不會是有些人故意在黑比亞迪?

從比亞迪說工廠正常招聘中,以及網上比亞迪招聘的情況來看,比亞迪的勞工流動情況,應該比較大。

一個好工廠,人員結構是相對固定的。比如你去看有些外企的工廠,勞工一幹就是若幹年,是以招工都是小規模招。而流動性強的工廠,一邊進人,一邊出人,不是說這些工廠管理嚴格或者怎麼樣,是因為這個工廠的勞工,收入不夠穩定。

舉一個最近被破防的例子:

比亞迪否認離職傳聞,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靠的是激素還是營養?

這樣的工廠,如果個人沒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誰會主動離職呢?

從表面看,比亞迪銷量飙升,背後必然是用人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不應該有,也不會有大批量人員的離開。

正如同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新能源汽車,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比亞迪否認離職傳聞,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靠的是激素還是營養?

從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看到可以躺着睡覺的新能源汽車心動不已,我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在車裡睡覺,不太懂,懂得朋友可以講一講。

從目前各個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已經達成了共識。就在昨天,豐田宣布再次增加對EV汽車的投資。

事實上,目前階段,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然而大部分人都沒有看到的是石油和電的運輸問題。把石油從大海中開采出來,先要拉到提煉的化工廠加工成各種汽油,加工成汽油後要存儲起來,然後再用油罐車拉到各種大小加油站。

這其中存儲成本和運輸成本,都是實打實的,當然也包括各種加油和運輸的人工。

而電就不一樣了。電的運輸成本,遠遠比石油低。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在自己家裡買個柴油發電機自己發電的原因。

以前我們為什麼要做汽油車?是因為人類的電池技術不過關,大家的出行需求不會總是去菜市場,要出遠門,電動車就非常乏力了。

誰知道萬惡的漂亮國出了一個馬斯克,以極具前瞻性的眼光看到了電池容量會被解決,開始搞特斯拉。到目前為止,各種國産車已經推出電池容量可以超過1000公裡的新能源車了。

每個人,可能會對燃油車和對電動車有所偏好。而大勢已成,人們會用腳來投票,大部分普通人的偏好,是價廉,物美不物美可以讨論,價格,一定要便宜。

舉一個例子,十幾年前計程車在開比亞迪,後來的各種國産車的銷量慢慢上來了。現在廣州這邊網約車幾乎很難坐到燃油車,幾乎每台都是新能源,為什麼?因為跑車的人,對汽車的各種成本最為敏感。

雖然新能源汽車,必然會成,然而最終赢家現在就定下來嗎?

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資料:

2021年,根據車企資料,進入銷售管道的是311.9萬輛(官方資料是340多萬輛),全年汽車上牌上險數量是295萬輛;

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售一共是666.5萬輛(汽車工業協會數字680多萬輛),出口61萬輛,全年汽車上牌上險數量是524.9萬輛。

比亞迪否認離職傳聞,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靠的是激素還是營養?

以最保守的數字來看,目前市場上,至少有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庫存在那裡放着。一動不動。而如果是以官方給出的數字來看,有可能有18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庫存,這個數字,代表什麼?

做過企業的人都知道,一個企業能不能做起來,最根本的問題就在于盈利能力。以京東為例,為什麼當年京東一直虧損,投資人願意一直投錢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劉強東在建倉庫,做倉庫做物流,一開始不賠錢就見了鬼了。随後各種東西建成後,京東很快就成了一個不虧欠的企業了。

而去年一年,我們的上牌上險數量是525萬輛汽車,100萬輛庫存代表什麼?(請記住,這隻是已經流入到市場的數量,在工廠的成品尚未計算在内。)很顯然,代表有五分之一的産品沒地方消化。

在新能源汽車還沒有真正意義滲透燃油車市場之前,自己先來了個産能過剩。事實上,去年燃油車銷量是1486.8萬輛,新能源汽車影響力雖然在擴大,但事實上在現在仍然是小弟。

即便是小弟,已經産生了如此多的庫存,這代表什麼?

這100萬輛汽車,是實實在在用人用材料造出來的,是實實在在的錢。一個車企,造出來車,然後放在那裡,到底能堅持多久?

在威馬事實破産後,雷丁汽車也傳出了已經停止營運的消息。

如果你不熟悉這一幕,不妨看看曾經轟轟烈烈地共享單車最後的歸宿:

比亞迪否認離職傳聞,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靠的是激素還是營養?

在政策的加持下,從補貼,免稅到上牌,一直到地方直接的财政補助,目前,隻要能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地方,都在發展新能源汽車。

然而,一個企業,能不能活下去,最根本在于什麼?在于産品要能賣出去,如果是賣一台虧一台,甚至是賣不出去,那麼這就不符合經濟邏輯,這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産品。

以目前的庫存數量,再接着造下去,就不是營養不良這麼簡單了。然而,在各種投資都拿到手的情況下,哪個車企又敢在這個節骨眼宣布自己準備減産呢?

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在主打“大屏大電量”的車企,到底要拿什麼,來赢得這一場競賽呢?

别提核心技術,不用特斯拉技術的法拉第未來,下周準備量産呢。

别提市場,整個汽車市場的銷量大家可以查一查。

成千上萬的共享單車是如何造出來的,又是如何被扔在那裡的,是誰在承擔這一切?

這麼多庫存車,又會被放置在哪裡,又會由誰來買單?

就靠這幫500萬以内最好的SUV,1000萬以内最好的越野車,真的能重新定義100多年的汽車工業嗎?

如果能,那才真的稱得上是奇迹。

在現代企業中,随着大資料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先有訂單再制造的模式。為的就是降低庫存。而在一個新興行業,一個充滿未來的行業,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我們卻多造出了20%的産品,不能不說,我們真的是太能造了。

這麼造下去,能堅持到明年的,可能就能真正意義活下去了。可是那些沒活到明年的,最終又是誰在買單呢?

比亞迪否認離職傳聞,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靠的是激素還是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