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芪補氣,并非人人适合,有“五必喝”“四不喝”,不可不知!

作者:中醫疑難雜症專家号

炎炎夏日,從早到晚的高溫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種挑戰。出汗、頭昏、眼花、心慌、胸悶、乏力……夏天出現這些症狀時,很多“糖友”往往會覺得自己中暑了。誠順和中醫門診部名老中醫肖早梅醫生近日複診的幾位糖尿病患者反應,入夏以來,明顯感覺短氣、乏力,感覺自己好象中暑了一樣。肖早梅醫生提醒,出現這些症狀還可能是低血糖或者血糖過高出現酮症,“糖友”要注意與“中暑”加以差別。

肖早梅醫生解釋說,夏天,人們普遍胃口不好,相對飲食清淡,人體消耗大,出汗又多,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情況也比較多見。值得注意的是,低血糖的症狀跟中暑也有相似的地方,包括頭暈、眼花、心慌、心跳加速、注意力不集中等。但不同之處在于,低血糖者往往有明顯的饑餓感,出冷汗、皮膚發涼,而中暑者一般不出汗,皮膚會出現明顯幹燥、發紅,體溫偏高。

夏天,對大多數糖尿病患者而言,通常都是在使用降血糖的藥物,在這時如果出現進食減少或者運動量突然增加,就會導緻低血糖的發生,出現渾身沒勁、乏力,最簡單的就是及時檢測一下指尖血糖。如果血糖≤3.9mmol/L,需要考慮與低血糖有關系,建議及時進食含糖食物,進行低血糖的糾正,患者在血糖上升以後症狀可以緩解。

有糖友問,平時喝點啥能緩解入夏後的短氣、乏力現象,肖早梅醫生向這些患者推薦了黃芪加陳皮泡水代茶飲。

肖早梅醫生說,黃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之一,相信大家對黃芪也不陌生。黃芪是深受中國人喜愛的一種滋補藥材,是補中益氣的好東西,不僅可以改善身體氣虛的情況,還可以增強體質,美容養顔。

黃芪補氣,并非人人适合,有“五必喝”“四不喝”,不可不知!

黃芪,曆經千年檢驗,無論是用來治病還是日常保健,都是一味效果卓群的藥物,清朝黃宮繡稱其為“補氣諸藥之最”!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曆史,應用廣泛,其最主要的作用是補虛、益氣固表,利水消腫,又可保護肝髒,托毒排膿,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擴張血管,減少血栓、降血壓、調節心肌動力,雙向調節血糖等功能。

黃芪又稱小人參,它的作用與人參相似,都是補氣的。但人參是大補,作用迅猛。而黃芪相對溫和,且比人參固表的作用更強,是以成為最常用的補氣藥。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并了解,黃芪并不适合所有人。今天我們就請肖早梅主任來和大家說說黃芪泡水,到底有哪些人能喝?哪些人不能喝?哪些“四不喝”和“五必喝”。

黃芪的養生功效

黃芪是一類中藥材,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它被譽為“補氣補脾諸藥之最”,深得人們的喜愛。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滞濕阻,食積停滞,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其養生功效有:

1.益氣固表

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

2.補氣養血

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傷勞倦、脾虛洩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

3.降血壓

現代醫學證明,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髒、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惡性良性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治療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症。

4.美容養顔

黃芪對于女性來說是一種益氣、護膚養顔的佳品。近年出現許多黃芪美容護膚品,它的效果是能潤澤肌膚、美化容顔,是以受到廣大女性的歡迎。黃芪與一些藥物相結合相能補氣血、補虛、固表、養容美顔、健脾益胃。建議氣血兩虛的人:如果你是臉色蒼白的女性,可用《大平聖惠方》的藥肉湯來補氣血。

5.其他功效

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愈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髒,防止肝糖原減少。

黃芪的藥用價值

1.治療表虛自汗

多用于體虛表弱所緻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 治療陰虛盜汗

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 治療急性腎炎水腫

用于陽氣不足所緻的虛性水腫,并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4. 治療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

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

5. 治療陽氣虛弱

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内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6. 治療瘡瘍潰破

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 治療肺氣虛證

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于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是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是以尤善治氣虛。

8. 治療氣虛衰弱

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于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黃芪四種基礎吃法,簡單友善

1.幹嚼

你就把生黃芪當瓜子一樣,放在嘴裡嚼着吃,黃芪的味道非常好,就像是一種豆香的感覺。

2.泡茶

黃芪片 5~10 克,用沸騰的開水直接沖泡,蓋好泡10~20分鐘,當茶飲用。若想黃芪味出得更徹底,可反複沖泡。

3.煮粥

黃芪 15 克,黨參 10 克,梗米 100 克,大棗 30 克,先将黃芪和黨參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棗和梗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适合女士食用。

4.烹饪

若平時喜歡吃燒肉、燒鴨等,可以放适量黃芪,味道更獨特,還可以起到滋補作用,效果非常不錯。

服用黃芪的最佳搭配方

1.黃芪+枸杞

有效抗衰老:枸杞中含有豐富的枸杞多糖、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硒及黃酮類等,這些物質均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

提高睡眠品質:枸杞一年四季均适合食用,經常飲用可以改善身體體質,對于睡眠品質不佳、難以入睡等睡眠問題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提高記憶:枸杞子被稱為“智慧果”,配上黃芪不僅能改善大腦記憶力,還能提高學習能力,适合學生及上班族常喝。

2.黃芪+當歸

調經止痛:許多妹子經期不正常,出現痛經及各種婦科疾病,用黃芪泡當歸喝,不僅能消除婦科發炎,還能讓經期正常,減少痛苦。

動脈硬化:當歸還能夠有效抑制動脈硬化的情況,同時還能夠很好的促進血液中紅血球的生長,補血養血。

3.黃芪+金銀花

清熱解毒:金銀花為清熱解毒之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還有解表祛濕的功能。

黃芪泡水有“五必喝”

冠心病、腦梗塞、腦缺血、老年性癡呆、慢阻肺都屬于氣虛血瘀的嚴重狀态,也是常見的衰老和導緻死亡的原因,但是在治療時,往往隻重視了活血化瘀,忽略了補氣的重要性。

氣虛是萬病之源,它會導緻支氣管炎、哮喘、萎縮性胃炎、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心肌缺血、骨質疏松、記憶力減退、渾身無力、髒腑功能低下等。是以,中老年朋友一定要重視補氣。

1.高血壓必喝

很多高血壓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現下半身浮腫的情況,喝黃芪水能夠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腫、降低血壓的作用。

2.糖尿病必喝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浮腫,面色蠟黃的情況,可以喝一些黃芪水,如果有出現下至潰瘍的情況,那再加上葛根、赤芍、丹參效果則會更好。

3.銀屑病必喝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發炎皮膚病。可以将黃芪與當歸、生地和白蒺藜,四種中藥各準備三十克,然後用水煎服兩次,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治療此病。

4.脾氣虛必喝

飲用黃芪水的好處有很多,其中還包括了治療脾氣虛症。常見的脾氣虛症主要表現為人體精神倦怠、氣短、痰多等等情況。将黃芪和黨參、白術、茯苓等一起煎水服用,能夠有效的治療脾虛的情況。

5.心血管疾病必喝

黃芪本來就有強心降壓,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心髒病,心絞痛,冠心病,高血壓等病人每天用三十克左右的黃芪水煎後代茶飲用,或者再加上枸杞,黨參等藥材一起泡水喝能有效保護心血管系統。

黃芪不能亂吃,黃芪泡水四不喝

1.腎陰虛、濕熱、熱毒熾盛不喝

如果有腎陰虛、濕熱以及熱毒熾盛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黃芪泡水,因為這不僅不能夠令身體恢複健康,反而會加重病情。

2.經期不喝

正在月經期間的女性也是不可以服用黃芪水,否則會對月經還有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3.感冒發熱不喝

感冒發熱的患者不要服用黃芪,可能會影響感冒或退燒症狀的緩解。

4.懷孕不喝

懷孕期間的女性服用黃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為很有可能導緻滑胎,對胎兒和孕婦造成傷害,特别是孕晚期的準媽媽更是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指導專家:誠順和中醫館中醫治療糖尿病、失眠、抑郁症專家 肖早梅 副主任醫師

黃芪補氣,并非人人适合,有“五必喝”“四不喝”,不可不知!

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您的支援是我們工作的最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