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的招聘市場還會好嗎?

今年的招聘,是全年淡季。

沒有金三銀四,也沒有金九銀十。

求職者跑斷腿,用人方不招聘。

21年,教培、地産行業迎來大面積畢業;22年,優化、PIP等手段層出不窮,“降本增效”成為各家公司的主旋律;日子并不好過,華為内部預警,要把寒氣傳給每一個人;俞敏洪說身邊做企業的朋友都在裁員;世界銀行發出警告:可能遭遇危機。
2022年的招聘市場還會好嗎?

如果是有經驗的職場人,還是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即使那份工作沒有那麼令人滿意,隻要你願意降薪、降崗,甚至從事勞動性行業,總可以活下來。

如果是應屆生呢?

今年的技術崗校招,哀鴻遍野。

一是難度急劇上升,競争激烈。

從投遞履歷到拿到Offer,沒那麼簡單。

一輪筆試,2-3輪面試,HR面試,甚至還有心理測評。在每一個環節,競争者都無數,稍微哪一步走不好,面試可能就挂了。

說個我身邊人的資料,一個實習生崗位,在一周内收到的履歷超過100份。

求職市場供需不完全平衡,招聘方可挑選的範圍真的很大。

說回校招。

單是履歷和線上筆試這一關,就有無數人沒有進入下一環節。

有同學拿自己去年履歷投遞了相同的企業。

去年他拿到了網易、快手、美團、百度、蔚來、b站等大廠的offer,而今年大部分公司連一個面試機會都沒有給他。

看來部分大公司對履歷篩選的标準更嚴苛了。

2022年的招聘市場還會好嗎?

以前隻要是985、211的學生,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拿個面試不成問題。但今年有些公司甚至還卡23所的名單。

除此之外,最好有科研成績,最好有大廠實習背景。更誇張地,是要求最好有相關工作經驗1年的。

離譜到讓人疑惑,這真的是在招聘應屆生嗎?公司方完全放棄了培養人才,一切朝着“拿來就用”去了。

有的公司筆試難度也增加了。

真的沒有辦法,報錄比奔着幾千比一去了。題目隻能更難了,HR們隻能優中選優,優中再選優。

走到面試環節已經不易,有些同學的體感就是面試但凡有一個點說不好,就沒有機會了。

同學們瘋狂刷題、準備、四處看攻略,卷餅時代,全是對自我的消耗。

二是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履歷、面試等等環節都做到優秀了,在最後的offer環節也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HC調整、減少,說好的崗位可能說就沒就沒。

先是校招時間的不确定,今年的時間順延了至少1-2個月;

崗位也變少,位元組跳動由去年10000+變成了2000個崗位。

甚至有的企業還放出了盲盒崗位,真的讓人懷疑你們要招人嗎。

薪資待遇可能也和往年無法相比,有的企業不再像往年一樣大方,曾經的白菜價在今年看來遙不可及。

即便走到最後,也有可能因各種變故失去offer。HR的借口也多了起來,崗位臨時調整,技術規劃發展不符等等。毀約事件,并不少見。

縱使上半年順利入職,下半年也有可能遭遇變化。

2022年的招聘市場還會好嗎?

9月20日蝦皮大面積裁員,很多應屆生同學在列。

從下午開始我們業務線上海深圳兩地的校招生賬号從20多個銳減到5個,其中深圳隻剩下1個。

我和Shopee的緣分到此結束了,沒能好聚好散,隻覺得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有等待一天下來的輕松,也有才5個月工作經曆怎麼找工作的茫然。

走前leader告訴我他很抱歉,但他做不了決定,業務線大概裁了60%,我們團隊30%,都是硬性名額。

什麼才是最佳選擇?

有碩士畢業的同學去送外賣,勞工日報評論是基于理性和現實做出的考慮。

我很認同的一點是,考慮現實過後,先選擇活下來。

當然,也有很多同學選擇換賽道,考公、考編、銀行等等,都不失為一個穩定的選擇。

除此之外,除了大廠,新鮮賽道、小而美的公司也值得一看。産業網際網路、新能源、web3等等,還充滿着很多機會。

但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忘記學習。

2022年的招聘市場還會好嗎?

行業裡的前輩跟我說過這樣一段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