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能課堂(325):為什麼說ATX 3.0規格對于中瓦數電源有更重要的意義?

以往新的硬體設計規範往往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得到普及,成為主流型設計,然而ATX 3.0電源的推廣速度則要比大家預料的快得多,在ATX 3.0設計指南公布的一年内就已經有大量的ATX 3.0電源進入市場。不過如果大家有留意這些新品的話,應該不難發現首發的ATX 3.0電源大都是千瓦或以上級别的高功率産品,而中瓦數級别也就是650W到850W級别的ATX 3.0電源,是在最近才陸續進入市場,而且多數都是“綠葉型”産品,更多地隻是補充産品線,而不是市場推廣的主力。

12VHPWR接口已經不是ATX 3.0電源的判斷标準

實際上就目前的應用場景而言,ATX 3.0電源對于主流級平台來說确實不是必須的,非ATX 3.0電源同樣可以很好地滿足玩家的需求。那是不是說ATX 3.0規格對于中瓦數級别的電源來說就是可有可無呢?顯然并不是,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ATX 3.0對于中瓦數級别的電源來說有更重要的意義,隻是目前還沒到其發揮作用的時候。

超能課堂(325):為什麼說ATX 3.0規格對于中瓦數電源有更重要的意義?

不同規格的ATX 3.0電源其實在峰值功率上有不同的要求

那麼為什麼說ATX 3.0對中瓦數電源來說電源有更重要的意義呢?這就要從ATX 3.0電源規格說起了。目前ATX 3.0電源的宣傳口号大都放在兩個點上,一個是“峰值功率達到額定功率的200%”,另一個則是“标配12VHPWR供電接口”,然而這兩個被重點宣傳的特性并不是ATX 3.0電源的判定标準,因為根據最新公布的v2.01版本ATX 3.0電源設計指南 ,12VHPWR供電接口已經從“必須配置”變為了“推薦配置”,峰值功率方面的“200%額定功率”也隻是要求的一部分,甚至根據電源是否配置12VHPWR接口,峰值功率的要求高低也會有不同的要求,最基礎的配置隻需要達到“150%額定功率”就可以了,是以一款電源就算通過了ATX 3.0認證,并不代表其具備12VHPWR供電接口,也不代表其具備“峰值功率是200%額定功率”的特性。

超能課堂(325):為什麼說ATX 3.0規格對于中瓦數電源有更重要的意義?

但即便是以“最低規格”打造的中瓦數電源,ATX 3.0也可以讓重返應有的市場位置。我們不妨以650W與850W的電源為例來說明,按照英特爾的推薦,這兩個瓦數的電源如果要配置12VHPWR供電接口,那麼前者的12VHPWR接口應該是225W功率,後者則是不低于300W。但事實上目前ATX 3.0電源産品配置的12VHPWR供電接口,功率基本上都是300W起步,其中850W級别電源多數都直接配450W級别的。是以即便電源是按照“150%額定功率”來作為峰值功率,那麼650W級别電源的峰值功率将達到975W,而850W級别電源的峰值功率将達到1275W;倘若電源是“200%額定功率”來作為峰值功率,那麼650W對應的就是1300W,850W則是1700W。

超能課堂(325):為什麼說ATX 3.0規格對于中瓦數電源有更重要的意義?

12VHPWR供電接口的300%峰值功率其實是PCI-E規範提出的,并不是ATX 3.0的要求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玩家都發現“華點”了, 對于650W電源來說,其峰值功率無論是150%還是200%,12VHPWR接口無論是225W還是300W,理論上都是可以滿足需求的;850W電源亦是如此,不僅可以輕松應對300W級别的12VHPWR接口的300%峰值供電需求,對于450W級别12VHPWR接口的需求也能在理論上實作滿足。

當然這并不是說300W TDP的顯示卡隻需要配置650W的ATX 3.0電源、450W TDP的顯示卡隻需要配置850W的ATX 3.0電源即可,但是這個可能性确實讓中瓦數電源又回到了應有的位置,也就是“旗艦平台的守門員”,尤其是850W電源,多數玩家都會将其作為“萬金油”選擇,不僅可以讓使用者以更合理的預算來滿足高端平台的使用需求,甚至有能力進一步應對旗艦級平台,為使用者預留了更多可能更新的空間。

目前中瓦數的ATX 3.0電源更多地是作為高瓦數産品的“綠葉”

相比之下千瓦級或者更高功率的電源,他們本身就是傾向于旗艦級平台的需求,即便不是ATX 3.0規格的産品,本身也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旗艦級平台的需求,ATX 3.0更多地隻是一種“錦上添花”,相較于中瓦數電源的“雪中送炭”,顯然重要性是要低一些的。隻是目前的主流級平台相較旗艦級平台,對ATX 3.0電源的需求也确實不高,是以雖然ATX 3.0對于中瓦數電源來說确實更重要,但就市場狀況來說,目前也隻是“綠葉”,還沒到真正做主角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