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國産資料庫

前言:Oracle的誕生

資料庫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時代的步伐,最早的一代資料庫是伴随着大量資料的難以管理而催生的

1 9 5 1 年雷明頓蘭德公司(Remington Rand Inc.)的一種叫做Univac I 的計算機推出了一種一秒鐘可以輸入數百條記錄的錄音帶驅動器,進而引發了資料管理的革命。

1956 年IBM生産出第一個磁盤驅動器—— the Model305 RAMAC。此驅動器有50 個盤片,每個盤片直徑是2 英尺,可以儲存5MB的資料。使用磁盤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随機地存取資料,而穿孔卡片和錄音帶隻能順序存取資料。

資料庫發展史

​​​https://blog.51cto.com/february/168305​​

但資料庫的快速發展,除了有市場的巨大需求外,其實也還有軍方力量在背後催動。這也是為什麼Oracle能夠迅速崛起,然後一統江湖的重要原因。

在聊Oracle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關系資料庫的發展。

傳統資料庫系統分為網狀資料庫、層次資料庫和關系資料庫三類。縱觀資料庫發展史,最早出現的是網狀DBMS,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Bachman等人在1961年開發成功的IDS(Integrated DataStore)。1961年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Co.)的Charles Bachman 成功地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網狀DBMS也是第一個資料庫管理系統—— 內建資料存儲(Integrated DataStore IDS),奠定了網狀資料庫的基礎,并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發行和應用。而最早重視資料庫的是IBM公司,如IBM公司在1968 年開發的最典型的層次型資料庫系統 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一種适合其主機的層次資料庫。這也是IBM公司研制的最早的大型資料庫系統程式産品。

随着網狀資料庫和層次資料庫發展越來越好,他們它們在資料獨立性和抽象級别上的缺陷也逐漸顯露出來,還是IBM公司率先實作了突破性進展。1970 年,IBM 的研究員E.F.Codd博士在刊物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發表了一篇名為“A Relational Model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的論文,提出了關系模型的概念,奠定了關系模型的理論基礎。并且Codd博士還使用數學理論與公式來闡明關系系統理論,後續還進行了一系列工作。但很可惜,IBM沒有抓住這次機會推出可商用關系資料庫。

淺談國産資料庫

(Ellison年輕時照片)

後來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故事啦,Oracle的創始人Ellison讀到了E.F.Codd十年前就發表了的關系資料庫理論相關論文,并發現了他們在IBM 研究機構開發的原型項目——R系統,存取資料表的語言就是SQL。Ellison看完後,敏銳意識到在這個研究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體系統。而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關系資料庫不會有商業價值。Ellison認為這是他們的機會:他們決定開發通用商用資料庫系統Oracle,這個名字來源于他們曾給中央情報局(CIA)做過的項目名。不久,他們便推出Oracle1.0,但那還不足以商用,最後沉澱多時,終于,在1979年,全世界第一個商用關系型資料庫 Oracle正式誕生!

起步:不甘人後,步履維艱

同樣是1979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資訊管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薩師煊将自己的講稿彙內建《資料庫系統簡介》和《資料庫方法》并發表。這是中國大陸最早的資料庫學術論文。

淺談國産資料庫

(薩師煊老師)

但其實早在1974年,薩師煊等學者就開始了解到資訊科學并掌握了資料處理人才培養的架構,并在中國經過“十年浩劫”後剛剛恢複聯考的1978年,開設“資料庫概論”課程,當時全國各地的高校教師和相關科研工作者都趕到人大來聽這門課,在全國産生了極大的影響。1982年,薩師煊起草了國内第一個計算機專業大學“資料庫系統概論”課程的教學大綱,1983年該大綱正式通過,并且教育部部屬高等學校​​計算機軟體專業​​教學方案将“資料庫系統概論”列為四年制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就此,資料庫技術終于開始在中國這片神州大地上遍地開花。

說到這裡,我想插問一句:為什麼一定要搞國産資料庫呢?

相信恐怕很多朋友都有這個疑問,覺得現在MySQL,Oracle基本上都一統天下了,而且生态也更加完善,為什麼非要國産化?此處我無從作答,但是我在翻看資料時看到兩個關于Oracle中國代理的小故事,與君分享,希望能夠解惑。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個與Oracle中國密切相關的人——馮星君。他是讓Oracle真正在中國紮根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人物。詳細可見:​​​Oracle中國不可不談的人:馮星君​​下面的故事都與此人有關:

1997年1月27日,Oracle創始人埃裡森乘專機飛臨北京,馮星君通過關系安排國賓車隊去接,國賓車隊的車一直開到跑道上,一大隊車閃着燈很威風。

機艙門開了,但人總是不出來,等了20分鐘,從飛機上跳下來一個穿防彈衣的黑人保镖,他對迎接的車隊說:“所有的車門全部打開,我要檢查有沒有炸彈。”

一邊是美國來的大老闆,一邊是同樣惹不起的國賓車隊,這哥們太難受了,他忍了,最終打開了車門進行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