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語音AI企業思必馳上會被否,科創闆IPO之路按下終止鍵。
根據5月9日晚間釋出的上市委審議會議結果公告,思必馳兩大問題被重點問詢,一是對比同行業可比公司,說明公司核心技術的硬科技屬性、差異化競争的有效性;二是經營能力的可持續性。
上述問題也曾在問詢階段多次被提及。思必馳稱,該公司的發展階段更接近科大訊飛2008年上市前的階段,收入規模相對接近。行業競争加劇可能導緻公司産品價格、利潤率或市場占有率有下降的風險,存在未來一定期間無法盈利或無法進行利潤配置設定的風險。
對于科創闆IPO企業上會被否,上海市通力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朱嘉靖對第一财經記者稱,随着全面注冊制落地實施,科創闆突出“硬科技”特色,企業可以會同中介機構逐項進行核查和驗證,最大程度保證自身在申請科創闆上市時,是否符合科創闆定位,以及科創屬性是否經得起推敲和監管的問詢。
發展階段接近2008年的科大訊飛
5月9日,思必馳上會被否,這意味着近10個月的科創闆IPO之旅宣告結束。該公司的IPO申請于2022年7月15日獲得受理,8月3日進入問詢階段,曆經三輪問詢後,于今年4月28日披露了招股說明書上會稿。
思必馳的硬科技屬性遭到質疑。在現場問詢時,上市委要求思必馳,結合核心業務的市場競争格局、核心産品的差異化競争布局、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展現、核心技術與主要産品的更新疊代周期和研發儲備等,對比同行業可比公司,說明公司核心技術的硬科技屬性、差異化競争的有效性。
根據招股書,思必馳是一家提供人機對話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企業,專注于智能語音語言技術的底層研發、産品應用的設計開發與銷售,為智能家電、智能汽車、消費電子以及數字政企類客戶提供軟硬體結合的産品服務。
該公司稱,核心技術能力主要由以對話為核心的全鍊路語音語言互動技術、軟硬一體化人機對話系統建構能力和大規模自動化人工智能技術定制能力三部分構成。
在同行業内,思必馳将寒武紀(688256.SH)、虹軟科技(688088.SH)、科大訊飛(002230.SZ)、雲從科技(688327.SH)、雲天勵飛(688343.SH)視為可比公司。
“公司與科大訊飛應用場景較為接近,與寒武紀的應用場景存在極大差異,與雲從科技、雲天勵飛、虹軟科技相比,雖應用場景有重疊,但技術方向截然不同,發行人是從智能語音語言互動技術為主,而另外三家是以計算機視覺為主。”思必馳稱。
那就思必馳與科大訊飛的對比來看,思必馳曾在問詢回複中稱,該公司的主營業務與科大訊飛更為接近,但思必馳的發展階段更接近科大訊飛2008年上市前的發展階段,收入規模相對接近。
資料顯示,科大訊飛2008的營業收入為2.58億元,之後營收持續增長,2022年度達到188.2億元,同比增長2.77%,但增幅較2021年的40.61%增幅大幅下降,淨利潤同比下降63.94%,為近五年來首次下降。
思必馳還就行業競争風險提示稱,近年來,國内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迅速,競争愈加激烈。在智能語音語言領域,國内主要企業除思必馳外還包括科大訊飛、雲知聲等。此外,百度、阿裡等網際網路企業也紛紛涉足人工智能行業,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同時,在人工智能晶片領域,亦有寒武紀等重要參與方。此外,公司還可能面臨來自全球科技公司谷歌、蘋果、微軟、亞馬遜、Nuance的潛在競争。競争加劇可能導緻公司産品價格、 利潤率或市場占有率有下降的風險。
根據IDC報告,思必馳2021年占中國語音市場佔有率排名第四,占比約為3%;科大訊飛(占比11%)、阿裡(占比7%)、百度(占比6%)占據了行業前三位。
根據億歐智庫報告,科大訊飛和思必馳都在金融、教育、醫療、政務、家居、車載領域進行了布局,未來如果行業頭部其他競争對手繼續擴大市場佔有率,或采用競争政策進入思必馳的既有優勢市場,将對思必馳未來收入增長造成一定不利影響,導緻思必馳的收入增長率或産品毛利率下降。
“拟上市企業在籌劃準備申請科創闆上市時,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科創屬性,清晰判别企業與科創闆的闆塊定位是否相适應。”朱嘉靖稱,企業須結合自身情況重點關注三大方面,即:産業方向、行業領域、科創屬性具體名額要求。
持續經營能力存疑
除了科創屬性存疑之外,思必馳經營能力的可持續性也是上市委關注的一個問題。
對此,在現場問詢時,上市委對思必馳提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結合行業競争格局、龍頭企業近三年經營情況,進一步說明公司預測未來四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的合理性和審慎性;二是結合公司報告期持續虧損、淨資産大幅下降等情況,說明公司經營能力的可持續性。
根據招股說明書,思必馳稱,該公司扭虧為盈的時間節點預計為2026年左右。根據公司标準化、規模化的産品規劃和未來發展規劃,相關産品已逐漸實作在汽車、智能家居、智能政企等領域的落地,預計公司未來5年營業收入将持續在上述領域進行客戶和産品的拓展,整體收入複合增長率約為50%左右。
不過,思必馳也稱,未來發展仍面臨研發成果轉化風險、産品驗證風險、新産品市場推廣風險、新興市場拓展風險等。
“公司部分AI硬體産品落地受研發成果轉化情況影響,具體産品包括第二代TH系列AI語音晶片,車載前裝HUD産品等,如該部分産品研發失敗或推廣失敗,且其他既有業務收入增速不達預期情況下,2026年預計實作收入将下降7.31億元至17.20億元,預計實作淨利潤将減少約2397.99萬元~1.45億元。此外,如果未來公司的期間費用控制不當,期間費用率下降速度放緩,則公司實作扭虧為盈的年度将随之有所延後。”思必馳稱。
就業績來看,2020年~2022年,思必馳的營業收入分别為2.37億元、3.07億元和4.23億元,淨利潤分别為-1.80億元、-2.98億元、-2.64億元,三年累計虧損約7.42億元。截至2022年末,該公司合并口徑未配置設定利潤為-6.73億元,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
同期,思必馳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别為69.74%、58.15%和57.91%,呈下滑趨勢。“公司業務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各類别産品服務構成占比未來仍将有所變動,由于AI硬體産品較其他類别産品毛利率較低,且随着公司進一步推進智能硬體産品戰略,AI硬體産品收入占比逐漸提升,是以未來2~3年毛利率存在進一步下降的趨勢。”思必馳稱。
目前,思必馳的營運資金主要依靠股權融資等籌資活動産生。截至2022年末,該公司貨币資金為1.25億元。該公司稱,若公司未盈利狀态持續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持續擴大,且外部融資管道受限時,将會對公司資金狀況、業務拓展、人才引進、團隊穩定、研發投入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
阿裡系、聯想系曾多次減持
思必馳過往的股東名單上,阿裡系、聯想系、深創投、美的智能等機構赫赫在列。
在發行前,思必馳的第一大股東為達孜積慧(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持股平台),持股14.18%;阿裡網絡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3.22%;共同實際控制人高始興、俞凱分别持股11.53%、7.96%;蘇州聯想之星持股5.21%,深創投、美的智能分别持股1.29%、1.10%。
在第一輪問詢階段,上交所也就阿裡網絡、聯想控股前後入股、增持及減持思必馳股份的原因、背景,以及對思必馳業務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問詢。
據思必馳介紹,2015年11月,阿裡網絡首次入股,并于2016年9月第一次增持。阿裡網絡首次入股發行人的原因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頭部企業。
不過,在2020年4月及10月,阿裡網絡對思必馳的持股進行了減持。根據披露,阿裡網絡投資思必馳,主要是為擷取财務性收益,阿裡網絡通過減持一定比例的股權以實作投資收益。思必馳向阿裡雲的采購金額減少,主要出于商業上的考慮,與阿裡網絡減持無關。
聯想系投資思必馳則從2012年4月開始,彼時聯想控股子公司天津聯想之星首次入股。2012年7月,聯想控股更換投資主體,天津聯想之星将持股轉讓給蘇州聯想之星,後者為聯想控股的孫公司。之後蘇州聯想之星三次受讓思必馳股份。
不過自2018年11月份開始減持,2020年4月份和10月份也均進行了減持。“蘇州聯想之星減持發行人股權的主要原因系蘇州聯想之星因基金退出政策考慮,希望減持部分發行人股權以獲得收益。”思必馳稱。
該公司同時稱,聯想控股看好思必馳的發展,僅作為财務投資者投資于公司,除行使股東協定等約定的權利外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對公司的業務發展無重大影響。
那麼,此次思必馳IPO折戟,作為财務投資者的阿裡系、聯想系等股東未來如何退出成為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