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存儲相關題目以及基礎知識

 請說一下關于存儲相關的協定有哪些?

ATA、SCSI、STAT、SAS、FC、FCOE、PCI-E、iSCSI、IB、CIFS、NFS、FTP、HTTP等等

IP-san和fc-san的差別和應用場景,如何劃zone,如何劃vlan,vlan有什麼作用,有什麼原則?

  1>傳輸媒體:以太網 FC光網絡

  2>使用裝置:以太網交換機 光纖交換機

  3>速率:FC端口的速率包括“2Gbit/s”、“4Gbit/s”、“8Gbit/s”、“16Gbit/s”和“自适應”。

  4>Ip-san提供千兆、萬兆以太網

  5>組網:以太網維護簡單 fc維護複雜

  6>安全性:以太網的安全性比fc差、fc單獨成網一般不考慮安全性

  7>多路徑

  8>應用場景:ip投入成本低 基于現網

  9>Fc預算成本比較高 單獨成網

 10>Zone  根據端口、業務劃分

 11>Vlan  做邏輯隔離 不同應用不同端口

請簡述CIFS與NFS的差別

傳輸協定:cifs為tcp;nfs為tcp/udp。

連接配接狀态:cifs有狀态;nfs無狀态。

故障恢複:cifs無;nfs自動恢複。

傳輸包大小:cifs為64k;nfs為8k/32k。

檔案格式:cifs為win;nfs為unix。

FTP:用于遠端伺服器和本端用戶端之間傳輸檔案。端口20傳輸資料;21傳輸控制資訊。檔案傳輸模式:二進制(如.bin檔案)和ASCII碼(如.txt)

thin LUN與thick LUN的性能差異

​存儲系統提供SmartThin功能,啟動SmartThin功能後,存儲系統将建立thin LUN,不會一次性配置設定已設定的容量給LUN。在LUN的容量範圍内,存儲系統會根據主機實際使用的容量動态配置設定存儲資源,實作按需配置設定。相較于 thick LUN,兩者在讀寫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所謂的thin LUN和thick LUN實際的差別是LBA和PBA的對應關系,

1、如果LBA和PBA是一一對應的,那麼他就是thick LUN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

2、如果LBA和PBA不是一一對應的,那麼他就是thin LUN   PBA——Physical block address

寫性能

首次寫:由于 thick LUN在LUN建立完成後就進行格式化,是以隻涉及主機I/O的寫操作。而thin LUN在新資料寫入時,同時會進行空間的配置設定,進而會帶來較多中繼資料I/O的讀寫操作,寫入流程更長且會對後端硬碟造成額外的壓力。此時,thick LUN的性能優于thin LUN。

覆寫寫:由于thin LUN和thick LUN都已經完成了寫入空間的配置設定,都不會産生額外的開銷,此時兩者的性能相當。

讀性能

順序讀:由于thin LUN是按照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動态配置設定存儲資源,空間配置設定在時間上存在不連續性,是以會影響到其映射到磁盤上的空間連續性。而thick LUN在建立時,系統通過自動資源配置技術從存儲資源中一次性為其配置設定存儲資源,最大限度上保證了其映射到磁盤上的空間連續性。對于機械磁盤順序讀取效率 更高,是以順序讀時,thick LUN性能優于thin LUN。

随機讀:由于随機讀時通路的位址空間本身就是離散的,此時兩者性能相當。

重删和壓縮的原理和差別?

可以把重複資料删除看作一種特殊的壓縮。重複資料删除對資料進行一些算法的處理,把資料切割成塊,比如說4K,或者是16K,32K,然後進行比對,比對完了以後隻有變化過的,唯一的資料塊才存到真正的磁盤空間上去,這是基本的原理。重複資料删除主要用于備份,進行重複資料删除,需要有一個基本的比較資料塊。

壓縮一般是通過壓縮算法,減少檔案的大小,删除檔案的重複資料也許是檔案壓縮的一種方法,但壓縮檔案應該不僅僅限于此。

重删:LUN 重删要開啟 thin 模式,檔案系統不需要

同時啟用時先重删,後壓縮。

請簡述備份資料恢複的幾個關鍵要素

恢複的源機、目标機,恢複的時間點、檔案,恢複的目标路徑。

請簡述備份中RTO和RPO的含義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RTO,指的是可以容忍的系統服務中斷時間,或者說系統服務中斷後,用來恢複系統服務的最大時間。

RPO,指系統發生損毀後,系統能夠恢複到什麼狀态,可以容忍的資料丢失程度。

什麼是NAS存儲?什麼是SAN存儲?

SAN結構中,檔案管理系統(FS)還是分别在每一個應用伺服器上;而NAS則是每個應用伺服器通過網絡共享協定(如:NFS、CIFS)使用同一個檔案管理系統。換句話說:NAS和SAN存儲系統的差別是NAS有自己的檔案系統管理。NAS多适用于檔案伺服器,用來存儲非結構化資料,雖然受限于以太網的速度,但是部署靈活,成本低; SAN則适用于大型應用或資料庫系統,缺點是成本高、較為複雜。

華為raid 2.0技術及其優點。

​基本思想就是把大容量機械硬碟先按照固定的容量切割成多個更小的分塊(Chunk,通常為64MB),RAID組建立在這些小分塊上,而不是某些硬碟上,我們稱為分塊組(Chunk Group)。

主要有以下優點:

快速重構:存儲池内所有硬碟參與重構,相對于傳統RAID重構速度大幅提升;

自動負載均衡:RAID 2.0使得各硬碟均衡分擔負載,不再有熱點硬碟,提升了系統的性能和硬碟可靠性;

系統性能提升:LUN基于分塊組建立,可以不受傳統RAID硬碟數量的限制分布在更多的實體硬碟上,因而系統性能随硬碟IO帶寬增加得以有效提升;

自愈合:當出現硬碟預警時,無需熱備盤,無需立即更換故障盤,系統可快速重構,實作自愈合

存儲存在哪幾種raid類型?都有什麼特點?

RAID 5是把條帶化資料和與其相對應的​​​奇偶校驗​​​​資訊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盤上,并且奇偶校驗資訊和相對應的資料分别存儲于不同的磁盤上。當RAID5的一個磁盤資料損壞後,利用剩下的資料和相應的​​​奇偶校驗​​​資訊去恢複被損壞的資料。

RAID 6 是在RAID-5基礎上把校驗資訊由一位增加到兩位的​​raid​​ 級别。相比raid 5增強了磁盤的容錯能力,同時raid 6陣列中允許出現故障的磁盤也就達到了兩個。

DAS、NAS和SAN的差別

多路徑軟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