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夢想家Alex~ 今天為大家分享2022年大資料的5個主要發展趨勢,歡迎轉發給更多業内朋友 。
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對大資料的應用和普及帶來了不利影響,但也使很多企業加快了他們的數字化轉型計劃,更多的企業開始通過深入資料湖泊的分析來洞察和發現機會。這使他們能夠發現以前無法辨識的趨勢和模式 。
但是,全球數字化帶來的海量資料給它們的存儲和分析帶來了挑戰,有時限制了其潛力。随着各行業領域都迅速采用雲計算技術,已經克服了許多障礙。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現在看到了更實用、即時和可通路的商業智能具有的巨大潛力。考慮到這一點,需要對2022年大資料的主要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1.資料湖的采用
随着新冠疫情加劇了數字化采用,資料湖已經成為企業的一種非常經濟的選擇。遠端工作和混合工作環境的興起增加了對資料湖的需求,以實作更快、更高效的資料操作。随着微軟、谷歌、亞馬遜和其他科技巨頭積極鼓勵向雲平台遷移,資料湖的采用使其變得更容易、更便宜。
随着企業遷移到雲平台并專注于雲計算資料湖,他們也将轉向将資料倉庫與資料湖融合。建立資料倉庫是為了針對SQL分析進行優化,但是需要一個開放、直接和安全的平台來支援快速增長的新型分析需求和機器學習,最終将使資料湖成為資料的主要存儲方式。資料湖的采用将持續到2022年及以後,市場規模将從2020年的37.4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176.0億美元,在2021~2026年預測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9.9%。
2.流資料和靜态資料将統一
如今的大資料分析側重于兩個主要來源——流資料以及駐留在資料庫或資料湖中的資料。在2022年,預計這些來源将繼續與流媒體和作業系統融合,進而提供更統一的分析。是以将是改進資料驅動的洞察力,通過使用輕量級分析和改進的預測能力來改進營運決策。
使用資料湖甚至是簡單的資料庫,查詢可能相當複雜,而無需考慮需要采用大量資源來處理的動态資料流。流資料是流動的,是以這些資源需求和不斷增加的資料要求其查詢保持更新。是以,如今對金融市場、供應鍊、客戶分析和維護和維修的預測是有限的,通常基于輕量級的“淺層”資料。
2022年,人們将看到基于雲的存儲和應用程式的穩步增長,提供消除資源限制,并取代熟悉的集中式結構的傳統方法所需的彈性。對分布式叢集執行分析,并将其他叢集上的流資料和操作資料源的結果聚合到一個單一的控制平台中将成為常态。是以将産生真正全面的預測模型,充分利用資料湖的深層資料和流源的實時資料流。
3.資料共享将變得普遍
除了雲遷移的技術優勢(硬體支援、存儲/帶寬限制、備份和安全)之外,最明顯的可能是共享不再以實體方式存儲在企業内部網絡中的資料的能力。企業向第三方提供有價值的資料,這些資料用于戰略、财務甚至合規性,可以簡化供應商和消費者的分銷流程。一個顯著的好處是:以上讨論的資料湖/流資料分析現在有了一個新的消費者基礎。無論是首先關注像AWS雲平台這樣的商業化、面向公衆的市場,還是從像Snowflake的内部共享平台(用于内部部門和一些垂直行業)開始,這種範式都适用于每種方法,并為複雜的多步驟提供了根本性的改進現行制度和政策。雲計算提供商将同時提供這兩種資料交換産品,以占領“内聯網和網際網路”資料提供商及其消費者的市場。
4.查詢引擎将變得更智能,無縫适應處理未準備好的資料
通過将機器學習(ML)直接嵌入資料庫,正在加速和改進資料庫優化。這是一個主要用例,因為機器學習可以通路其最有價值的資源來建構有效模型:大量的匿名資料,在明确定義的結構和場景中。随着查詢引擎感覺需求,人們見證了這種趨勢在建立或删除索引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這僅僅是開始,并将會快速發展。這種趨勢正在越來越多地推動資料存儲和資料消費的分離。下一代引擎将通過基于分析工作負載模式和行為應用動态加速政策(例如緩存和索引)來實作資料存儲和消費之間的這種分離。這場革命背後的理念是“讓引擎工作”。而這種引擎不應期望資料已準備好,而是引擎會根據遇到的資料進行自我調整。随着客戶發現成本節約和性能提高,這個廣闊的開放空間将成為必備功能,而不是一個很好的功能。
5.預測分析将推動下一代數字應用
當人們開始讨論合并從動态資料饋送和資料湖中提取的分析時,需要重新構想對這些見解的通路。如今,用于“資料講故事”的經典儀表闆是基于仔細收集、查詢并收集到報告中以供定期審查的曆史資料。
随着人們進入2022年,現在将看到儀表闆仍在使用中,但提供的内容将是實時的,并且在發生時是動态的,從應用程式代碼中内置的流程中提取。重要的是,所有相關内部部門也将對這些資訊的通路民主化,直接提供給銷售、營銷、品質保證等戰術團隊,而不必由資料部門解析、解釋和分發。通過實時趨勢分析,這些部門可以比當今的長期周期更快地适應和改進。認識到商業價值通常與人們的反應和行為方式有關,而不是簡單地獲利,這種改變遊戲規則的預測驅動力是雲計算、資料庫和分析領域新進展的一場激動人心的“完美風暴”。
應該清楚的是,2022年将是融合之年。在過去幾年中不斷成熟的幾種技術範式的合并,将建立一個較少劃分、曆史和資源受限的分析生态系統。
受益最多的企業是那些重視根據客戶告訴他們的偏好快速調整流程和服務的能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