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下載下傳鏡像,配置引導
1.下載下傳鏡像檔案,将鏡像檔案放入E盤(這兒可以自由選擇放入哪個盤,隻是到時候esayBCD配置檔案做相應的更改);将casper目錄下的vmlinuz和initrd.lz解壓到E盤;
2.配置esayBCD,選擇AddNewEntry->NeoGrub->Configure->配置如下資訊:
title Install Ubuntu 15.04
root (hd0,5)
kernel (hd0,5)/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15.04-desktop-i386.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initrd (hd0,5)/initrd.lz
注意:這裡的(hd0,5)代表E盤,(hd0,0)代表C槽,(hd0,4)代表E盤 (0—3為主分區;4開始為邏輯分區)
第二步:進入引導,配置安裝資訊
1.啟動安裝程式之前,在終端裡輸入指令解除安裝iso鏡像:sudo umount-l /isodevice
2.重新分區:将你從Windows分出來的安裝Ubuntu的盤找到(比如20G),将它們先清理為空閑區,然後分區
(1).根分區/: 分區大小:17269(根據自己需要配置設定),選擇主分區,ext4檔案系統類型,挂載點/
(2).交換分區swap:分區大小:2048(一般為記憶體大小),選擇主分區,選擇交換空間
3.點選安裝,等待安裝完成即可
這裡介紹一下系統各分區的功能:
/:整個系統的基礎,是必須具備的。
/swap:作業系統的交換空間,用來支援虛拟記憶體,當系統沒有足夠的記憶體來存儲正在處理的資料時,就要使用交換分區,也是必須具備的。
/home:使用者主目錄的預設位置。
/boot:包括核心和其它系統啟動期間使用的檔案。
/usr:包括與系統使用者直接相關的檔案和目錄,例如應用程式及支援它們的庫檔案。
/var:用于貯存variable(或不斷改變的)檔案,例如日志檔案。
/tmp:使用者和程式的臨時目錄,該目錄給予所有系統使用者讀寫權。
/opt:可選檔案和程式的貯存目錄,該目錄主要被第三方開發者用來簡易地安裝和卸裝他們的軟體包。
/bin:用來貯存使用者指令,目錄/usr/bin 也被用來貯存使用者指令。
/sbin:系統指令(例如shutdown)的貯存位置,目錄/usr/sbin 中也包括了許多系統指令。
/root:根使用者(超級使用者)的主目錄。
/mnt:該目錄中通常包括系統引導後被挂載的檔案系統的挂載點。
/lost+found:被fsck 用來放置零散檔案(沒有名稱的檔案)。
/lib:包含許多被/bin/和/sbin/中的程式使用的庫檔案,目錄/usr/lib/中含有更多用于使用者程式的庫檔案。
/dev:貯存裝置檔案。
/etc:包含許多配置檔案和目錄。
/proc:一個虛拟的檔案系統(不是實際貯存在磁盤上的),它包括被某些程式使用的系統資訊。
/initrd:用來在計算機啟動時挂載initrd.img 映像檔案的目錄以及載入所需裝置子產品的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