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翅噪聲 拉丁名 Garulax cineraceus 灰翅噪聲,雌性和雄性羽毛顔色相似。黑色的前額,頭頸部和後頸,或黑色的前額,從頭到後頸部深灰色(成鴿也變成黑色),眉毛淺栗色或橄榄褐色,眼睛基部,臉頰和耳朵為白色或灰白色棕色,耳羽後部為棕色或栗色,臉頰為黑色。上橄榄褐色或橄榄灰色,腰部棕色,翅膀内側和背部顔色,小羽毛内棕褐色,外灰色,原羽毛黑色;外7主飛羽藍灰色,内黑,其餘飛橄榄褐色,有寬闊的黑色亞斑和窄白端斑。尾羽橄榄褐色還具有寬闊的黑色下端斑點和窄白色的末端斑點,白色末端斑點從尾羽中央向外逐漸擴大。白色或灰白色,喉嚨,胸上灰紅色或淺葡萄灰色,尤其帶有灰色或棕褐色葡萄色,喉部薄黑色羽毛幹紋,兩條鏽褐色或橄榄褐色,下腹部淺棕色,尾羽棕褐色。鸢尾褐色或褐色,上口深褐色,口黃色,腳黃色褐色。

分布于甘肅西南部、陝西南、山西南部、長江流域南部、長江以南、江蘇、浙江、福建,南部至廣東、香港、廣西,西部至雲南西部、四川、貴州,東部為西藏和昌都。
識别特征:中型鳥類,體長21-25cm。前額黑色,頭部黑色或灰色,第一隻眼睛,白色的臉。上半身橄榄褐色至棕褐色,尾巴和内羽毛有狹窄的白色末端斑點和寬闊的黑色子末端斑點,外側主要羽毛外藍灰色或灰色,黑色。下半身多為淺棕色;這些特征很明顯,在野外不難識别。
主要栖息在海拔600-2600米的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竹林和灌木林中。通常成對或分成3-5個小群體,一般活動在森林灌木叢和竹林灌木叢中,有時也在落葉層下活動和覓食。主要以牛、甲蟲、毛毛蟲、飛蛾、螞蟻等昆蟲為食。甲殼類動物和多足類動物也被吃掉。植物性食物主要是植物水果,種子和草。
繁殖期4-6個月。巢穴位于小樹和苦竹樹枝之間,兩個巢穴分别高0.8m米和1.5米。巢為碗狀,外層由草莖、藤條和樹枝組成,結構粗糙,内層由細草莖、草根、根和絲等材料組成。巢的尺寸為10.6-15.0厘米,内部7-7.5厘米,高6厘米,深4-4.5厘米。每個巢穴生成2-4個,蛋天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