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大學(寫給正在讀大學而又感到迷茫的你)

導讀:     中國教育,最可怕的不是那些自嘲的屌絲們在網絡遊戲中的頹廢,而是那些所謂的精英們在學習本質上的淪喪!我們之是以學習,不是為了追尋真理和知識,不是為了參悟人生和世界,而是為了打敗别人争奪資源!這種淪喪将會衍生出一個何等可怕的社會啊!看完請轉發,讓我們用呐喊來喚醒我們這麻木已久的大學!

                               我的大學

    青春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夢/我一夢/時光就蓦然走過了很多很多年。

                                                          ——題記

    當九月的天空還在淅淅瀝瀝地下着那初秋的小雨,帶着對大學的種種憧憬與迷茫,我終于都踏進了傳說中的深大,開始了我四年的大學之旅。

一、“你來我們社團将得不到任何的鍛煉”     毫無疑問,初到大學時,我和絕大多數的新生一樣,都非常的渴望能夠加入一個社團,在裡面多結交一些知心的朋友,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     當時,我的腦海裡還在盤算着創業的事,是以我便瞄定了創業協會。然而,當我聽到他們叫我說一下我有什麼大概的創業計劃時,我的心立馬便涼了——創業最基本的一條法則就是“絕不可以把你們的計劃透露給任何無關的人員”!最後,我笑了笑,選擇了拒絕回答。當然,拒絕的代價是落選。     後來,我便決定上管理學會試試。當我見到面試的那兩位師兄竟然是那兒外聯部的正副部長時,我原以為我是一定可以進他們部門的。因為那晚他們倆來我宿舍發傳單時,我曾和他們舌戰過——當時他們聯手出擊,可是在我面前卻還是處于下風。外聯部看的就是口才,不是嗎?然而,我怎麼也沒想到,我才剛坐下來還沒開始面試,師兄們卻立馬便給我吃了閉門羹——“師弟,我覺得你已經夠強了,你來我們社團将得不到任何的鍛煉,是以你應該把這個機會讓給别人。”有了這句話,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我并不甘心,是以便決定再到文學社試試,我想文學社應該總會有我的天地了吧。那時,我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多年的辯論口才将整個氣場都反客為主了過來。最後,師兄師姐們讀完我的作品,驚訝之餘又略帶着一絲敬意地讓我回去敬候佳音。可是,沒想到,這一等,後面卻再也沒有消息……     至此,我終于開始明白一個道理——有時候,别人不要你,不是因為你表現得不夠好;而恰恰相反,他們之是以拒絕你,就正是因為你表現得太好以緻鋒芒畢露了。     然而,這一套法則如果是用在社會上的話,我還是可以了解的。可是,學校卻畢竟不同于社會,它的存在理應是純潔的!如果連一個學生社團竟然都已經沾染上這些惡習的話,那麼我也絕不可能把我的力量貢獻給這樣的一個組織。是以,從此我便再也沒有意願加入任何的社團了。     後來,大概是過了一年左右,反倒是一位校外的中年男人将他一生最重的托付交給了我——“我希望你能夠成為我們教會的支柱!”雖然當時他們的教會還非常的凋零,在裡面的絕大多數都不過隻是世人眼裡一些沒讀過大學的無知小民而已,但是因着他們那裡有愛,是以我便加入了基督教,加入了他們,并且由此而開始了我一生漫長的傳道生涯。

二、“我覺得你來聽我的課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剛到大學時,雖然我并沒有競選什麼班長之類的職事,可是我在班裡的名氣卻仍是非常的響亮。因為那時很多的老師隻要一上課就都會提起我,叫着叫着,人氣自然就上來了。     當時我對大學的概念仍非常的模糊,但是我對讀書卻向來有個原則,那就是我決不允許教過我的老師對我沒印象。是以,不管上課下課、有事沒事,我經常都會和一些老師調侃,有時是說說時事政治,也有時是說說學業生活。        由于經常跟老師聊天,是以慢慢的他們中便有不少人開始對我産生了欣賞,而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當數大一時教我高數的王梅老師。有一次,她很坦誠的對我說,“我覺得你來聽我的課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還不如我介紹幾本書你到圖書館自習去,我講的這些對你來說都太淺了,沒什麼營養價值。”雖然王老師說的也是大實話(畢竟當時我已經自學了數學專業課的《數學分析》,這種文科數學對于我來說自然便顯得很簡單),但是這話由身為老師的她親自說出來,卻真的很令人感動。

三、“就算挂科,我也要挂得有尊嚴”     由于剛上大學時對大學的生活并沒有什麼深刻的認識,是以一開始我也和絕大多數的學霸一樣對每一科都非常的在乎,甚至戰戰兢兢。然而,很快我就發現,隻要我想做學霸考高績點,那麼我的時間就會非常的拮據,我就不可能再有多少時間去看我想看的書,寫我喜歡寫的文章。不自由,毋甯死!大學之後,我豈能還繼續活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之下呢?是以,在績點與自由之間,最後我毅然選擇了自由。從此,除了認真上課以外,我的課餘時間大多便都花在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從此,我對學習的要求便也由之前的“全A制高标準”而變成了“一科拔尖、一科優秀、其餘求過”。我依然會和大多數學霸一樣也拼命地往圖書館裡鑽,隻不過我看的卻都是《聖經》、《莊子》、《相對論》、《集合論》等不務正業的書,寫的都是一些很異想天開的文章,與我的課程毫無關系。     當然,這個轉變并不影響我和老師們課上課下的交談,哪怕我不喜歡那門課,可是有時我也依舊會和任課的老師混得很熟。而且很難得的是,這些老師中居然也絕大多數的人都認同我的這種學習安排。對此,楊龍芳老師就曾直言不諱地說,“每一科都力求拿A的學生,絕對不是一個真正的好學生!”     然而,雖然明知道我這樣安排學習是不可能拿得了高績點的,可是每次面對着這在3·0左右徘徊的績點,我的心裡卻還是會很難受。當然,對此,教我的老師也很難受。例如韓巍老師就曾因為我的市場營銷拿了D而滿臉失望地對我說,“原本隻有你這種學生可以證明我的教學方法是既可以給你們真材實料又不影響你們績點的,結果你小子卻恰恰往反方向證明了!”     然而,我想不到的是,更糟糕的事情卻還在後頭——我的經濟法學竟然挂科了!當然,這并不是因為我的期末考試很爛(雖然也不怎麼好),而是因為我的平常成績很低。這是一門每次都要簽到的課,而我對它的要求僅為“求過”,是以在四級臨近的那個星期我便沒去上課而在圖書館複習英語去了。最後我便是以而成為了全班唯一一個超過三次沒有簽到的人!(之前還有一次是因搞錯了單雙周而沒去)後果很悲怆——我挂了!當我找到賀斌老師的時候,他非常的吃驚,“雖然我沒記住你的名字,可是我對你的印象很深,我感覺你差不多是到得最多的一個人,怎麼可能你的簽到卻反倒是最少的呢!”我笑了笑,“這就是關鍵了,因為我沒有找人代簽。”     我告訴他,“法學是一門讓人懂法的課,懂法的意義乃是讓人守法,而不是教人鑽法律的漏洞。雖然我學得不好,但是至少我明白了這門課的真正意義而沒有鑽你的空子找人代簽。是以,按道理來說,你不應該挂我。如果我挂了,那麼那些找人代簽的就更應該挂。當然,我找你也不是要你改我的分數求你讓我過,我來是要告訴你,雖然我挂了,但相比那些找人代簽的學生,我至少仍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學生,就算挂科,我也要挂得有尊嚴!”     後來當我重修這門課時,我便是以而成為了老師特别注意的對象。雖然我沒有改變我挂科的結局,但是我拿回了我應有的尊嚴。

四、沒問家裡拿錢,沒做兼職,沒有獎學金     當财務管理的課上孔瑞老師叫我說一下我平常是如何管理生活費的時候,我告訴他們,我上大學并沒有問家裡拿錢。“自己做兼職?”老師驚訝地問道。我搖了搖頭,“我不做兼職的。”“哇,你單靠獎學金就夠用啦!”老師投來贊許的目光。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沒拿獎學金……”全班頓時嘩然——那你哪來的生活費?     是啊,沒問家裡拿錢,沒做兼職,沒有獎學金,那我哪來的生活費呢?     我告訴他們——“朋友給的。”     除了剛來時交學費和買電腦用了親戚給父母的一些賀錢以外,當我申請貸款讀書之後,我便再也沒有問家裡要錢了。雖然我每個學期有1500塊的貧困補貼,可是要填上每個學期750塊的住宿費和每個月400塊的夥食費卻還是遠遠不夠。這種困苦,我想絕對不是那些每天追着名牌用着iphone的人可以了解的。要做兼職嗎?我實在不願意廉價出賣我的時間。要做學霸拿獎學金嗎?我實在不願意像巴爾紮克那樣出賣我的自由。那怎麼辦?    《聖經》說:“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因為生命勝于飲食,身體勝于衣裳。你想烏鴉,也不種,也不收,又沒有倉,又沒有庫,神尚且養活它。你們比飛鳥是何等地珍貴呢!”雖然表面上我随時都會彈絕人亡,但是作為一個基督徒,對此我深信不疑,是以我便不再憂慮。     雖然當時我有教很多的學生,可是每次家長給我塞錢的時候,我卻總是很有逼格的拒絕了他們,偶爾會領他們送的一些禮物,但卻從不收錢。因為我是一個有教育情懷的人,我不希望我的學生覺得我是因為錢而教他們的,我希望他們日後也能夠擁有這樣一種無私奉獻的情懷,我希望我能夠 以身作則 用這樣一種方式 把這種情懷傳遞給他們。是以我做家教不但沒有盈利,而且常常還是虧錢的,因為我偶爾還會請學生們吃東西。然而,聖經說:“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别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之後每當我幾近兵糧寸斷時,我的朋友們無端便總能感受得到我的需要,像恩格斯救濟馬克思一樣給我塞錢。我并沒有對他們說,可是仿佛卻總會有人告訴他們一樣,我知道這便是基督徒的信心了。     不過,對于貧窮,我卻并沒有埋怨,甚至多少我還帶有一絲感激。因為它讓我用生命見證了一個奇迹——大學期間,沒問家裡拿錢,沒做兼職,沒有獎學金,但是我卻居然還能夠逍遙自在地活了下來!

五、關于愛情     如果說大學期間我沒有對愛情産生過渴望的話,那肯定不是我心裡最真實的獨白。然而,時光荏苒,見慣太多的分分合合、走馬觀花,我卻依然還是堅持了白衣一襲孤雁一隻。     愛情是什麼?     錢鐘書評價楊绛說,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别的女人。     荷西問三毛說,你是不是一定要嫁個有錢人?三毛說,如果我不愛他,他是百萬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愛他,他是千萬富翁我也嫁。荷西說,那如果我呢?三毛說那隻要能吃得飽的錢就夠了。荷西思索了下,你吃得多麼?三毛說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點。     是的,我始終相信真正的愛情是超越于物質甚乃生命的,它的存在也必定可以經得起那如煙褪去的流年!為何會有日久厭倦的移情呢?為何會有諸多世俗的顧慮呢?因為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人都隻懂得性和婚姻,可是卻并未懂得愛情。     或許真的是我太天真了吧,或許真的是我太執着了吧,可是我始終願意堅守那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我始終願意相信那句“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原則。     我常說,真正的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沒有輸赢,沒有比較,不過隻是在對的時間裡遇到了對的人,僅此而已。錯的時間,對的人,留下的最後也終究不過隻是遺憾;而對的時間,錯的人,留下的往往就更是隻有傷害;隻有在那麼一個美妙的時刻,兩顆堅守孤獨的靈魂相遇了,這時候你便是遇到真正的愛情了。     然而,問題是,你又是否願意寂靜的等待這麼一個人,直到年華老去呢?

六、關于大學     後來,在經過了大量的閱讀、沉思以及和衆多老師的交談之後,我終于都開始對大學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大學四年,有人是在不見天日的網絡遊戲中度過的,有人是在奔波勞累的社團活動中度過的,也有人是在日以繼夜的備考複習中度過的。然而,不管是碌碌無為好,還是雄心壯志好,誰又可曾想過我們學習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高中時,我們嘔心瀝血廢寝忘食,雖然過得是那樣的苦不堪言,可是如今當我們回憶起來,我們卻并不覺得,甚至或多或少地竟還有着一種說不清的懷念。是的,那時雖苦,可是我們的心裡卻有着一個堅強的信念——那就是考上我們夢想的大學!然而,在那個青春懵懂的年代,誰又可曾細想過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要讀大學的呢?我們隻知道上大學是我們親人對我們的無盡期盼,我們隻知道上大學是我們身邊每一個人都在拼搏的事情,我們隻知道上大學是我們一路以來都在奮鬥的目标。是以,在那樣一個氣氛的慫恿下,我們似乎根本就抽不出任何的時間去思考“為什麼”那樣一個“無聊”的問題。那時候,我們天真地以為隻要考上了夢想的大學就什麼都會好起來的;那時候,我們天真地以為隻要考上了夢想的大學那日子就将會是無比快樂的天堂……     然而,如今,我們已在大學!請問你覺得你的人生好起來了嗎?請問你得到你之前所憧憬的快樂了嗎?不,你開始感到茫然了,你甚至開始感到疲倦了。你終于開始明白,原來高中時自己編織的美夢都是虛謊的,老師們極力吹捧的天堂基本都是騙人的。眼花缭亂的網絡遊戲,花樣百出的社團活動,接踵而來的各種考試……原來我們之前一直所憧憬的大學竟然也就不過隻是如此而已!于是,漸漸的,我們便有人在遊戲中成為了屌絲,有人在社交中成為了大神,有人在考試中成為了學霸。     然而,有時候,當我們回過頭來審視我們的人生時,我們卻又可曾想過這麼的一個問題: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而讀大學的呢?     是為了積累知識友善我們以後能夠找份好工作養家糊口嗎?是為了結交人脈友善我們以後能夠立足社會打出一片天地嗎?還是隻是純粹來這裡度過我們幾年玩世不恭的時光而已呢?     我們從小到大早已在那無數的考試當中習慣了“物競天擇”的生存法則,我們從小到大早已在那無數的排名當中接受了“優勝劣汰”的競争意識。也不知是從何時起,我們的學習便已然偷偷地喪失了它的本質而淪為了我們生存競争的一種手段!我們之是以學習,不是為了追尋真理和知識,不是為了參悟人生和世界,而是為了打敗别人争奪資源!是以,我們學得累,考得累,最後好不容易上了大學我們卻居然還是活在那樣的一種光景當中!     嗚呼!中國的教育淪落至此,這又豈是用一句悲哀可以形容的呢!     學習的本質乃是為着追尋真理參悟人生,而絕不是為着金錢、榮譽或者其他。這并不是說你要棄絕這些東西,而是說它們不過隻是你學習的副産品不應成為你學習的根本動力。甚至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連知識的本身也絕不應成為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标。因為知識不過隻是真理的載體,若我們的學習僅僅隻是滿足于儲蓄知識,那麼我們無疑便是在買椟還珠了。

七、寄語讀者     末了,我願将我一生中最大的心得分享給你們,那就是——     先思考你人生的意義,而後再追尋你人生的價值!     當然,這并不是要你非得把前者弄明白了才去解決後者,而是要你把前者放在你心裡的首位,帶着這樣的一個問題再進入到後者當中。     物質重要嗎?當然重要!沒有它,我們便會餓死!然而,人吃飯是為了活着,而活着卻不是為了吃飯!我想,諸位中應該也沒有幾個大學生曾比我還深刻的體會過困苦的滋味,應該也沒有幾個大學生曾面臨過比我還要強烈的生存壓力。是以,哪怕你真的是很貧窮,生存壓力真的是很大,但是隻要你願意,事實上你還是可以做到“精神與物質齊飛”的!     忽然想起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曾被主人公那貧困好學而又敢于挑戰權威、挑戰應試教育制度的精神所感動過。然而,當我們回到現實,面對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大學和人生時,我們又會如何選擇呢?     是以,追求真理吧,所謂的成功其實不過隻是你人生的副産品!

                                                                 白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