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作者:盤古論市

非洲位于東半球西部,歐洲南部,亞洲西部,印度洋以東,大西洋西部,橫跨赤道南北,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裡(陸地面積),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陸, 也是人口第二多的大陸(約12.86億)。非洲大陸的高原幅員遼闊,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積的60%以上。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非洲是世界上古代人類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最早的書面記錄是在公元前4000年。北非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自1415年葡萄牙占領休達以來,歐洲列強一直在殖民非洲,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達到頂峰,當時大約95%的非洲領土被分割,資源被掠奪了很長時間。殖民地在1947年後獨立,非洲獨立年(1960年)象征着非洲從大國統治和非洲殖民時代的結束中獨立出來。

非洲大陸的經濟總體上比較落後,但仍有相對"富裕"的國家,以下資料來自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以下是非洲十大國家人均GDP如下:

I. 塞昔耳(人均國内生産總值:11,639美元)

國内生産總值:11億美元

塞昔耳,被稱為塞昔耳共和國,是一個位于非洲東部印度洋的群島國家。1976年6月29日,塞昔耳宣布獨立,并建立塞昔耳共和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整個地區有一半是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天堂"的美譽。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塞昔耳經濟不發達,工業和農業基礎非常薄弱,一般人口從事農業捕撈,有許多家禽和牲畜。國民收入的其他領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入境遊客的消費。

2011年,塞昔耳邀請中國在馬埃島建立軍事基地,以加強打擊海盜的鬥争。塞昔耳位于西印度洋,由115個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海域面積40萬平方公裡,專屬經濟區面積140多萬平方公裡。陸地面積455.8平方公裡,領海面積約40萬平方公裡。

塞昔耳經濟和資源:塞昔耳的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塞爾維亞專屬經濟區200海裡,大陸架200海裡,海洋經濟區面積約140萬平方公裡。鮪魚和其他漁業資源豐富。森林面積約為2000公頃。Sed的主要經濟以旅遊業,漁業和少量手工藝品為主。旅遊業是經濟的第一支柱,占國内生産總值的70%以上。

漁業是經濟的另一支柱,塞昔耳漁業資源豐富,魚産品出口排名第一。塞昔耳依靠進口食品、家庭用品和生産資料,但價格昂貴。國家實行高福利政策,如免費教育、醫療和終身保健制度。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2009年人類發展報告》,塞爾維亞在全球182個國家中排名第57位,在非洲排名第一,是最适合人類居住的國家之一。

塞昔耳的農業基礎薄弱,隻有大約10 000公頃的耕地。主要種植椰子、肉桂、芫荽、茶葉、薄荷等經濟作物。大部分食品、肉類和蔬菜都是進口的。鳥糞豐富。值得一提的是,鮪魚罐頭和對蝦分别是塞昔耳的第一大和第二大出口産品。

塞昔耳風景秀麗,該地區50%以上已被指定為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天堂"的美譽,1993年,在世界十大旅遊景點中排名第三。主要景點是馬埃島,普拉蘭島,拉迪格和伯德島。馬埃島上的羅素自然保護區占地65公頃,是各種熱帶果樹和成群大象龜的家園,使羅素成為馬埃島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旅遊業是塞爾維亞經濟的支柱,直接或間接地創造了大約72%的國内生産總值,每年帶來1億多美元的外彙收入,約占外彙總收入的70%,創造30%的就業機會。

模裡西斯 (人均國内生産總值: 8993)

國内生産總值:114億美元

模裡西斯共和國是非洲東部的一個島國,位于印度洋西南部,距馬拉加西約800公裡,距非洲大陸2 200公裡。模裡西斯的海岸線長217公裡。面積2040平方公裡(包括該島的175平方公裡)。作為一個火山島國,模裡西斯被珊瑚礁所環繞,島上景觀豐富,海岸狹窄的平原,中間是高原山脈,有許多山脈和孤立的山峰。整個領土由模裡西斯島等小島組成,經過荷蘭、法國和英國的殖民統治,1968年3月12日,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後,島上有許多中國人。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模裡西斯曾經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渡輪鳥居住的地方,但它在17世紀末滅絕了。截至2013年,模裡西斯是非洲人類發展指數"高"的三個國家之一。

模裡西斯經濟資源:模裡西斯有一個高大的國王棕色,100年來隻開放過一次。模裡西斯茶壺和鴿粉是世界上稀有的動物。事實上,模裡西斯礦産資源相對稀缺,特别是石油、天然氣等完全依賴進口,水力資源有限,近海漁業資源稀缺,但專屬經濟區漁業資源230萬平方公裡,鮪魚資源豐富。

模裡西斯隻有一個單一的經濟結構,隻生産蔗糖。1970年代後期,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支援下,模裡西斯實施了一項經濟結構調整方案,形成了以食糖、出口加工和旅遊業為三大支柱的經濟格局。自1980年代以來,第二階段的發展已經實施,出口加工業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以期成為非洲的"新興工業國家"。

2013年,金融服務業成為毛派經濟的第四大支柱。模裡西斯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生活品質方面排名世界第54位,在非洲和印度洋國家中排名第一。

全國耕地面積1.108億公頃,占全國總面積的46%,其中甘蔗田76186公頃,糧田5262公頃。其他作物包括茶葉,煙草,洋蔥,水果等。飼養牲畜飼養牛、羊、豬、鹿、雞等。80%的乳制品和90%的牛肉是進口的,豬肉、雞肉和蔬菜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

糖生産是模裡西斯島的主要經濟支柱,甘蔗自18世紀以來一直是模裡西斯的主要作物,約占每年耕地面積的90%。除了用于制造蔗糖外,模裡西斯種植的甘蔗還用于制作朗姆酒(或"葡萄酒"或"朗姆酒")。甘蔗于1638年由荷蘭人首次引入模裡西斯,主要用于制造Arrack。直到1850年,法國人皮埃爾·查爾斯·弗朗索瓦·哈雷爾(Pierre Charles François Harel)才首次主張在模裡西斯建造一家朗姆酒釀酒廠。

旅遊業是模裡西斯第三大外彙收入來源。曆屆政府都非常重視完善和發展法規,并大力鼓勵本地和海外企業家投資。這些政策使模裡西斯的經濟從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轉變為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自由市場經濟和堅實、民主的政府和現代服務業使模裡西斯成為非洲開發中國家個人所得最高的國家

加蓬 (人均國内生産總值:7421美元)

國内生産總值:156億美元

加蓬共和國位于中非西海岸,橫跨赤道線。它的東部和南部與剛果相連,北部與喀麥隆相連,西北部與赤道幾内亞相連,西部與大西洋相連,海岸線長800公裡。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加蓬的多黨制和新的民主憲法旨在倡導提高選舉程序的透明度,并改革許多政府機構。值得一提的是,人口密度低,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外國個人投資,幫助加蓬成為該區域最繁榮的國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人類發展指數最高。加蓬的主要出口貿易夥伴是美國、中國和俄羅斯,而進口的主要來源是法國。

加蓬經濟資源:加蓬自然資源豐富,尤其享有"資源寶"和"綠金之國"的美譽。加蓬主要有石油、木材、錳礦等。可采石油儲量約為4億噸。錳礦床為2億噸,占世界探明儲量的四分之一。钯礦儲量約為40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5%。鐵礦石儲量為8~10億噸,品位超過60%。其他礦床包括磷酸鹽、金、重晶、鎳、鉻、鋅等。

加蓬的森林面積占該國土地面積的85%。原木儲量約為4億立方米,是非洲第三大。全國有400多種商業樹木,以奧木木和奧茲戈木材為主,其中奧久米木材儲量1.3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

加蓬是一個中等收入開發中國家。加工業和農業基礎薄弱。石油、錳、鈾和木材是加蓬經濟的四大支柱。以石油為基礎的采掘業是加蓬的主要經濟部門。2006年,石油占國内生産總值的63%,出口占出口總額的85%,收入占該國财政總收入的67%。錳礦石産量是僅次于南非和澳洲的世界第三大礦石産量。

加蓬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緩慢,2002年占國内生産總值的8%。糧食、肉類、蔬菜、雞蛋、水果不能自給自足,小麥及其産品都需要進口。耕地面積不到該國土地面積的2%。

波紮那 (人均國内生産總值:6,781美元)

國内生産總值:159億美元

博茲瓦納,正式名稱為波紮那共和國,是非洲南部的一個内陸國家。它南部與南非接壤,西部與那密比亞接壤,東北部與辛巴維(威)接壤,尚比亞僅在維多利亞瀑布附近的領土北端。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博茲瓦納是非洲發展最快、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特别是鑽石業、養牛業和新興制造業是支柱産業。然而,這種疾病仍然是對該國社會經濟安全的嚴重威脅,波紮那曾經是世界上艾滋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波紮那的土地總面積為596,730平方公裡。陸地面積58.173萬平方公裡,水域面積1.5萬平方公裡。它是僅次于烏克蘭的世界第45大國家。它的大小與馬拉加西差不多,比得克薩斯州略小。

波紮那的經濟資源:博茲瓦納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主要礦床是鑽石,其次是銅、鎳、煤、純堿、鉑金、黃金、錳等。鑽石儲量和産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已探明的銅鎳礦床為4600萬噸,煤炭儲量為170億噸。薄熙來是非洲經濟發展迅速、經濟條件較好的國家之一。鑽石業、養牛業和新興制造業是支柱産業。鑽石出口收入超過了産生外彙的牲畜産品的傳統出口。

波紮那的旅遊業更加發達。波紮那被評估為非洲最具競争力的兩個國家之一。早在2004年,波紮那再次被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和标準普爾評為"A",使波紮那成為非洲信用風險最低的國家,與中歐、東亞和拉丁美洲國家相當。

Bo 是世界領先的鑽石原石生産商之一。博國政府積極發展鑽石加工業,以提高鑽石業的盈利能力,并準許了四家鑽石加工企業的許可證。早在 2008 年,鑽石産量就達 3260 萬克拉,價值 32.7 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博城是非洲主要的旅遊國家之一。旅遊資源豐富,是非洲野生動植物種類衆多的國家。政府已将該國38%的土地指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擁有三個國家公園和五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喬布國家公園和奧卡萬戈三角洲野生動物保護區是主要的旅遊景點。旅遊業是現在第二大外彙收入來源,是經濟多元化戰略發展産業的重點。

赤道幾内亞 (人均國内生産總值:6,773美元)

國内生産總值:95億美元

赤道幾内亞,位于非洲中部和西部,大西洋以西,喀麥隆以北,加蓬邊境東部和南部。它由大陸上的穆尼河地區和幾内亞灣的比奧科島、安諾本島和科裡斯科島組成。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赤道幾内亞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可可是其主要出口産品,其次是咖啡。該國長期以來一直被列入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但自1996年以來,當赤道幾内亞領水發現大量石油資源以來,經濟迅速增長,人均國内生産總值超過20 000美元。但絕大多數石油收入由主要參與者和統治集團持有,是以該國的整體經濟收入仍然很差。它将成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自2018年1月1日起任期兩年。

赤道幾内亞面積28,051.46平方公裡(其中大陸26017.46平方公裡,島嶼2,034平方公裡)

赤道幾内亞的經濟資源: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黃金、鋁土礦等。天然氣和原油儲量估計分别為375億立方米和30億桶。全國森林面積約220萬公頃,森林覆寫率80%,木材堆積量約3.74億立方米,生産奧卡米木、烏木等有價木材,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

赤道幾内亞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可可是其主要出口産品,其次是咖啡。該國長期以來一直被列入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但自1996年在赤道幾内亞領海發現大量石油資源以來,經濟迅速增長,到2004年,赤道幾内亞已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石油生産國,每天生産360 000桶石油。特别是2002年,價值4.15億美元的甲醇生産基地在首都馬拉博建成投産,年産甲醇92.5萬噸。該公司是非洲最大的甲醇生産商,占世界總産量的3%。

赤道幾内亞擁有約850 000公頃的耕地,70%的工作人口從事農業。食物不能自給自足。主要糧食作物有木薯、芋頭、玉米等。主要的經濟作物是可可和咖啡。奇奇擁有300,000平方公裡的獨家捕魚面積,富含鮪魚,非洲黃魚和對蝦。

南非 (人均國内生産總值:5067美元)

國内生産總值:3,021億美元

南非位于南半球,被稱為"彩虹之國",位于非洲大陸的最南端,陸地面積1219090平方公裡,東,南,西被印度洋和大西洋包圍,陸地與那密比亞,波紮那,賴索托,辛巴維(威),莫三鼻克和史瓦濟蘭接壤。東面橫跨印度洋和澳洲,西面橫跨大西洋、巴西和阿根廷。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南非是非洲第二大經濟體,生活水準高,與其他非洲國家相比,其經濟相對穩定。

南非的金融、法律、電信、能源和運輸業都很發達,擁有完整的硬體基礎設施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特别是黃金、鑽石産量居世界第一。深井開采等技術在世界範圍内處于領先地位。但南非已被确定為國際事務中的中等大國,并保留了重要的地區影響力。

南非有三個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比勒陀利亞(現更名為茨瓦内),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是布隆方丹,立法首都(議會所在地)是開普敦。

南非西南海角的好望角路線,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被譽為"西部海上生命線"。

南非的經濟資源:南非以其豐富的礦産資源而聞名,截至2004年,已有70多種礦産得到探明和開采,其中金、鉑、錳、釩、鉻、矽、鋁酸鹽儲量居世界第一,其中黃金儲量占世界總和的60%,锆、锆、钛、 螢石排名第二,磷酸鹽、钯排名第四,鈾、鉛排名第五,煤、鋅排名第八,鐵礦石排名第九,銅排名第14。金剛石、石棉、銅、钼、鈾和煤、鐵、钛、雲母、鉛等儲量也極為豐富,金、金、金、金、釩、錳、鉻、钯、鈾、石棉等産量均居世界前列。

根據南非礦業局的統計資料,2007年探明的礦産儲量為:36,000噸黃金(占世界總儲量的40.1%,如下),鉑金70,000噸(87.7%),40億噸(80%),1200萬噸(32%),8000萬噸锆(40%),55億噸鉻(72.4%),鈾341,000噸(7.2%),煤炭279.81億噸(6.1%), 鐵礦石15億噸(0.9%),钛2.44億噸(16.9%),釩1400萬噸(19.4%),螢石8 1000萬噸(16.7%),磷酸鹽25億噸(5.0%),钯20萬噸(4.7%),鉛300萬噸(2.0%),鋅1500萬噸(3.3%),銅1300萬噸(1.4%)。

南非是非洲第二大經濟體,人均生活水準在非洲,工業體系是非洲最完善的,深井開采技術是世界領先的,礦産是南非經濟的主要來源。南非是一個中等收入開發中國家。自然資源豐富。金融和法律制度完善,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完備。采礦、制造業、農業和服務業是經濟的四大支柱,深井采礦和其他技術是世界領先者。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南非的制造業、建築業、能源業和采礦業是南非工業的四大部門。2008年,制造業約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6%。主要産品有鋼鐵、金屬制品、化工、運輸裝置、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鋼鐵行業是南非制造業的支柱,擁有六家鋼鐵企業集團公司和130多家鋼鐵公司。南非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産國和出口國。發電量占全非發電量的60%。

南非的電力工業較為發達,占非洲發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約92%是火力發電,是世界上電費最低的國家之一。特别是,國有的南非電力公司(ESKOM)是世界第七大生産國和第九大電力銷售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幹冷電站,供應南非95%的電力消耗和60%的電力消耗。Koebelg核電站是非洲大陸唯一的核電站,在開普敦附近擁有184.4萬千瓦的容量。

SASOL的煤合成燃料和天然氣合成燃料技術在商業化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約占南非燃料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南非是世界領先的黃金、鉑金和鉻生産國和出口國。鑽石産量約占世界産量的9%。南非戴比爾斯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産和銷售公司,控制着全球 60% 的鑽石原石貿易。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南非的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甘蔗、大麥等。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各類罐頭食品、煙草、葡萄酒、咖啡飲料的品質符合國際标準,葡萄酒享譽國際。南非也是世界領先的鑽石生産國,約占8個。7%。戴比爾斯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産和銷售公司,總資産達 200 億美元,營業額占世界鑽石供應市場的 90%,控制着世界鑽石原石貿易的 60%。

7. 那密比亞 (人均國内生産總值:4,175美元)

國内生産總值:106億美元

那密比亞共和國,位于非洲西南部,北接安哥拉和尚比亞,東接波紮那,南接南非。海拔1000-2000米,幹旱少雨,屬亞熱帶、半沙漠氣候。該國分為13個行政區和50個地方政府,首都溫得和克被劃分。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那密比亞人口稀少,礦産資源豐富,采礦業、漁業和畜牧業是傳統三大支柱産業,制造業不發達。那密比亞位于非洲南部,北部與安哥拉和尚比亞接壤,東部和南部與波紮那和南非接壤。面積824,269平方公裡,在非洲排名第15位,世界排名第34位

那密比亞的經濟資源:那密比亞礦産資源豐富,一直被譽為"戰略金屬儲備",主要礦藏有鑽石、鈾、銅、銀等,其中,鑽石生産享譽世界。采礦業是其經濟的主要支柱,90%的礦産出口,采礦業占國内生産總值的近20%。

那密比亞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十大魚類生産國之一,生産鳕魚、沙丁魚等,其中90%出口。那密比亞政府優先重視農業,農業已成為該國的支柱産業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高粱和小米。那密比亞的畜牧業較為發達,占農業總收入的88%。除了采礦業、漁業和農業畜牧業這三大支柱産業外,那密比亞的旅遊業正在迅速增長,約占國内生産總值的7%。1997年,那密比亞成為世界旅遊組織的成員。2005年12月,那密比亞成為中國公民自費旅遊目的地。

世界上最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之一,鈾、鑽石等礦産資源和産量位居非洲前列。采礦業、漁業和農牧業是傳統三大支柱産業,養殖業和制造業落後。2008年,它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四大鈾生産國,約占世界總量的10%。這是一個重要的鑽石供應商。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農業吸收了65%的勞動力。紫色羔羊皮的生産在世界上是衆所周知的。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那密比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10個國家中最饑餓的國家,約有34%的人口長期挨餓,遠高于12.5%和非洲22.9%的全球平均水準,那密比亞是世界上糧食不安全的國家之一。旅遊業較為發達,約占GDP的10%。海灘和自然保護區等旅遊景點都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北部艾托薩公園舉世聞名。2011年1月,政府宣布建設整個那牙沿海地區,海岸線長1,570公裡,面積107,000平方公裡,作為南部骷髅海岸國家公園,使該地區成為世界第八大自然保護區,也是非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一份報告,2011年,Na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旅遊競争指數中排名第三,僅次于模裡西斯和南非。

埃及 (人均國内生産總值:3,587美元)

國内生産總值:3,618億美元

埃及位于北非東部,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和亞洲的西南端。埃及不僅是亞洲和非洲之間的陸路運輸,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捷徑,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是經濟、科技領域的領先國家。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古埃及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但今天的埃及阿拉伯人不是古埃及人。文化是完全不同的。埃及是非洲的強國,也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埃及有許多名勝古迹,如國際知名的金字塔,帝王谷。

埃及的經濟是中東地區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重要産業在發展中所占的份額幾乎相等。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大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具有特别廣泛的影響力。盡管埃及在非洲和中東地區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但其經濟不那麼樂觀,該國人口較貧窮。

埃及的高出生率使大約1000萬人未登記,歐洲專家估計,該國的人口可能已經超過1億。埃及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由于曆史原因,英語和法語在埃及也被廣泛使用。

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是連接配接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主要交通樞紐。蘇伊士運河與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相連,在經濟意義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埃及的經濟資源:主要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等。探明儲量為:44.5億桶石油(2013年1月),2.186萬億立方米天然氣(2012年1月),約70億噸磷酸鹽和6000萬噸鐵礦石。錳、煤、金、鋅、鉻、銀、钯、銅和滑石也可用。日均原油産量為71.15萬桶/日,天然氣日産量為1.68億立方米,國内天然氣消費量占天然氣總産量的70%,其餘30%用于出口。

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是一個開放的市場經濟體,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體系。服務業約占國内總産值的50%。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為導向。農村地區占總人口的55%,農業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4%。石油和天然氣、旅遊業、彙款和蘇伊士運河是外彙收入的四大主要來源。埃及三分之一以上的勞動人口從事農業。

全國耕地面積310萬公頃,約占土地總面積的3.7%,其中絕大部分是灌溉用地。精養,年成熟期為兩到三年,是非洲機關面積最高的單産。主要生産長天鵝絨棉和水稻,産量在非洲率居首,玉米、小麥位居非洲前列,還生産甘蔗、花生等。農業在埃及的國民經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埃及的農村人口占該國人口的52%。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和擴大耕地面積。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亞麻、花生、水果、蔬菜等。值得一提的是,埃及曆史悠久,名勝古迹衆多,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政府非常重視旅遊業的發展。主要旅遊景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高壩、沙姆沙伊赫等。

埃及是來自尼羅河的禮物。尼羅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世界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尼羅河在埃及長1,530公裡,兩側形成一個3-16公裡寬的山谷,然後在開羅之後分裂成兩條支流進入地中海。這兩條支流形成尼羅河三角洲,面積24000平方公裡,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豐富的地區,人口占全國總面積的96%,耕地占全國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埃及幾乎所有的水都來自尼羅河。根據尼羅河流域九個國家簽署的協定,埃及每年享有555億立方米的河水份額。

九、史瓦濟蘭(人均國内生産總值:3504美元)

國内生産總值:39億美元

史瓦濟蘭,位于非洲東南部作為内陸國家,北、西、南四周被南非包圍,東與莫三鼻克為鄰。位于南非高原東南邊緣的德拉坎山脈東坡。史瓦濟蘭的人均GDP是非洲黑人國家中最高的,被世界銀行列為中低收入國家。

史瓦濟蘭經濟嚴重依賴南非,幾乎沒有回旋餘地,隻有單一的出口商品,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很大。史瓦濟蘭是非洲東南部的一個内陸小國,北部、西部和南部被南非包圍,東部被莫三鼻克包圍。土地總面積為17,363平方公裡。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史瓦濟蘭經濟資源:史瓦濟蘭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石棉、煤、鐵、金、鑽石、高嶺土等。還有少量的黃金和鑽石儲備。森林面積為541 000公頃,約占斯裡斯總面積的31.5%。造林規模是世界上最高的。

農業和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從事農業。耕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14.3%,但目前糧食自給自足。草地牧場約占該國土地總面積的67%。主要農作物有甘蔗、玉米、棉花等。甘蔗種植是該國就業最多的行業。旅遊業更發達,但主要由南非财團控制。賭博是旅遊業的一大特色,約60%的外國遊客是賭徒。近年來,政府通過開發野生動物園和展示斯裡豐富多樣的禮儀文化來吸引遊客。禮儀文化包括宮殿内的各種慶祝活動,傳統婚禮和各種民族舞蹈。此外,南非是斯裡非洲的主要貿易夥伴。

突尼西亞 (人均國内生産總值:3323美元)

國内生産總值:396億美元

突尼西亞位于非洲大陸的最北端,北面和東面朝地中海,與意大利西西裡島隔突尼西亞海峽相望,地中海東西向航運接壤,東南與利比亞接壤,西與阿爾及利亞接壤。突尼西亞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海灘、沙漠、山脈和古老文明的國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突尼西亞位于地中海地區的中部,海岸線長1,300公裡。

非洲十大經濟“最富”國家

突尼西亞位于北非、西歐和亞洲之間的中東、西亞、南亞、東南亞之間,唯一的路——地中海航線,是中東石油到西歐、美國的唯一途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突尼西亞的經濟資源:突尼西亞擁有4000多萬橄榄油。據說費爾法克斯市周圍有27,000棵世界上最大的橄榄樹,每棵都超過13米高。

突尼西亞的主要資源有:磷酸鹽、石油、天然氣、鐵、鋁、鋅等。探明儲量:20億噸磷酸鹽,7000萬噸石油,615億立方米天然氣,2500萬噸鐵礦石。突尼西亞以化學和石油開采業為主,這些工業以磷酸鹽為原料。突尼西亞擁有900萬公頃的耕地和500萬公頃的耕地,其中7%是有水的土地,約345,000公頃。

全國勞動力的35%從事農業,糧食自給率為60%。值得一提的是,突尼西亞是橄榄油的主要生産國之一,橄榄油産量占世界橄榄油總産量的4%至9%,橄榄油已成為産生外彙的農産品的主要出口産品。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是最大的外彙來源。突尼西亞有五個主要的旅遊中心,蘇塞"康達維"中心是該國最大的旅遊基地。突尼西亞,蘇塞,莫納斯提爾,奧茲角和傑爾巴等城市是着名的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