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作者:江氏小盜龍

<h1>在北極發現了迷你王龍的化石</h1>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Image caption 生活在冰雪中的白熊龍,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在人們的印象中,恐龍隻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生存,它們應該非常怕冷。經過幾十年的發掘,古生物學家在寒冷的阿拉斯加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證明恐龍也生活在寒冷的北極圈,包括暴龍,被稱為白熊龍。

<h1>阿拉斯加骨頭</h1>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圖為:今天的阿拉斯加,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的西北端,是美國最大的州,也是人口最少的州。阿拉斯加最常見的景象是山脈和廣闊的針葉林,是許多野生動物的家園。在阿拉斯加北部,有一個Kikak-Tegoseak采石場,在那裡經常發現古生物學化石。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Image caption 古生物學家正在挖掘可口可-蒂古斯科采石場,線上圖檔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注:發現化石的位置,圖檔來自論文

2006年,古生物學家在古柯-蒂古斯科采石場的挖掘中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化石中包裹的岩石立即被運往德克薩斯州卡拉斯的佩羅自然科學博物館。在博物館裡,修複技術人員清理了岩石,然後從業人員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了化石,結果顯示它們屬于一些未知的暴龍。經過八項研究,古生物學家于2014年将恐龍命名為Nanuqsaurus。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Image caption 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屬于白熊龍的化石,其中有來自頭骨的零星化石和來自紙張的圖檔。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Image caption 達拉斯的佩羅西奧自然科學博物館是一個獨特的結構,圖檔來自網絡

也被稱為北極熊龍或極地暴龍,這個名字來自Inupik單詞"Nanuq"(意思是"北極熊")和希臘語中的"saurus"(意思是"蜥蜴"),意思是"北極熊蜥蜴"。白熊龍的模型物種名為Nanuqsaurus Hoglundi,緻力于Forrest Hoglund,以表彰他在地球科學方面的成就和他在文化慈善事業方面的努力。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Image caption 白熊龍的名字來自著名的北極熊,兩者都占據了北極頂級捕食者的位置,線上圖檔

<h1>北方的迷你王龍</h1>

作為暴龍家族的一員,白熊龍很像著名的王龍,但體型要小得多。白熊龍隻有5米長,臀部高1.5米,重約500公斤。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圖檔說明 圖檔來自網際網路,與龍的大小,白熊龍和人體相比

和王龍一樣,白熊龍頭大,脖子短,身體強壯,前肢短,後肢強壯。白熊龍的頭部長0.64米,雖然隻有龍頭的三分之一,但它巨大的嘴巴有很強的咬合力,一雙大眼睛的頭部有很好的視力。鑒于白熊龍生活在寒冷的北極圈,古生物學家推測白熊龍的身上可能有溫暖的羽毛,但這并沒有得到化石的支援。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注:白熊的鉛骨,由少量化石還原而成,形狀與國王的鉛骨相似,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圖:據信白熊龍是有羽毛的,圖檔來自網絡

<h1>北極小霸主</h1>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附圖:王子溪組陣概況,圖檔來自網絡

白熊龍生活在7100萬到6800萬年前的阿拉斯加,當時阿拉斯加像今天一樣在北極圈内。發現白熊龍化石的地層是王子溪地層,其中還發現屬于長龍、蜥蜴和龍的龍,受傷的齒龍屬于受傷的龍,屬于鴨嘴獸的古代食植物龍,屬于腫脹龍的阿拉斯加龍,屬于角龍的厚鼻子龍, 等。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Image caption 在王子溪地層中發現的恐龍來自網際網路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注:屬于鴨嘴龍的古代食草龍是白熊龍的獵物,圖檔來自紙張

王子的形成中不僅有各種恐龍化石,還有大量的植物化石,再現了不一樣的白垩紀阿拉斯加。白垩紀的阿拉斯加有一個溫帶季風氣候,比今天溫暖得多,但冬天仍然有幾個月的無光的極夜伴随着雪。相比于低緯度地區,白垩紀阿拉斯加的環境對恐龍來說還是很惡劣的,但這裡還生活着很多種類的恐龍,白熊龍是頂級捕食者之一。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Image caption 每年都有大量的厚鼻子龍從南方抵達阿拉斯加,使它們成為夏季的主要食物,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北極發現了迷你霸王龍的化石阿拉斯加的骨頭北方的迷你霸王龍北極小霸王

圖:圍攻厚鼻龍的白熊龍,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生活在北極圈的白熊龍目前已知生活在霸王龍的最北端地區,當冬天來臨時,它們伴随着燦爛的極光,守護着這片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土地!

資源:

菲奧裡略;Tykoski, R. S. (2014)."來自世界之巅的矮小的新暴龍"。在多德森,彼得。PLoS ONE 9 (3): e91287.doi:10.1371/journal.pone.009128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