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網的搖搖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如何選擇适合你的興趣愛好”系列專輯的第三十五講——烹饪。烹饪是人類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原料用适當方法,加工成為直接食用成品的活動。它包含烹調生産和飲食消費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文化現象。烹饪不但是一種愛好,也是一種享受,一種生活的态度。比較積極向上的,而且自已動手,做自已愛吃的,很有一種幸福感,一種成就感,甚至能成為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

人類的烹饪曆史悠久,可以這樣說,人類的文明就是從烹饪和飲食文化開始的。人類在學會生火做飯之前,與其他野獸一樣飲毛茹血。但是,當人類開始生火做飯後,就标志着進入文明時代。尤其是用陶器開始真正烹饪的時候,飲食就已成為人類自身智慧和技藝的創造,人類的飲食與動物有了本質的差別,具有了文化屬性。在整個世界隻有人類才有智慧和能力将生食做成熟食,不信你可以去試試調教一隻狗去做四喜丸子,或教一隻兔子去炒白菜。如果你能成功,估計得比人類登上月球還要轟動世界。人類飲食的曆史成為人類适應自然、征服與改造自然以求得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曆史,而在這個曆史過程中便逐漸形成了人類的飲食文化。
看到别人能随手就能炒出一盤好菜,或許你也想着去學一學烹饪。且慢,先得問問自己是不是适合學烹饪,是不是會真心喜歡烹饪這個愛好。那麼學烹饪究竟有什麼好處?學烹饪是不是很容易?烹饪中能得到什麼樂趣?這些都是對烹饪感興趣的人們希望得到的答案。還是那句俗話:“要知桃花源中事,須問桃花源中人”,下面搖搖就帶着以上這些問題,去向烹饪圍城中的愛好者來進行咨詢,也許聽了他們的解答,你就能知道烹饪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要把烹饪把作為自己終生的興趣愛好了。
首先是搖搖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學烹饪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烹饪愛好者展博說:我認為學烹饪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如果你不會做飯做菜,就隻能出去外面餐館吃,或是吃快餐便當,或是叫外賣。外賣就不用說了,現在已經爆出了一大堆的問題,後廚衛生一團糟,徒手抓食材、廚餘垃圾散亂一地等。即使是餐館也好不到哪裡去,飯菜雖然美味,但通常重油重鹽重味精,多吃對身體健康有害而無益。畢竟是做給别人吃的,誰的心理上都是不會特别在意的,能賺到客人的錢就行了。而如果你學會了烹饪懂得做飯做菜,那做給自己和家人吃表現肯定是不一樣的,菜的原料要仔細挑選,沖洗也特别仔細,生怕有農藥殘留,做菜的時候也注意健康飲食,沒有那麼多味精,沒有那麼多鹽,沒有一大堆說不上名字的添加劑。他們會選擇更加新鮮的食材,會很舍得買更健康安全的食用油,研究更加健康的食譜。
烹饪愛好者欣惠說:我覺得學會烹饪的一個大好處是,可以為家庭節約一筆很大的開支。生活是自己的,自己做飯,每天能節約不少錢。我曾經算過一筆賬,在飯菜一樣的情況下,到外面吃飯比在自己家裡做要貴至少三倍。就是說,如果你每月的夥食開支是900元的話,到外面吃同樣的飯菜,即使是便宜的大排檔,也至少需要2700元。如果是餐餐上大酒店吃,估計也隻有生意千萬的大老闆才能負擔得起。另外,你還得準備個十幾萬随時備用。這些錢拿來幹什麼?吃大餐身體吃出毛病了,好上醫院看病去啊。
烹饪愛好者振珂說:學會烹饪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的樂趣和享受美食的快感。現在書店各種烹饪菜單,網上大把的烹饪網站,電視上各種烹饪教學,其實想要享受美食,自己動手做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享受做美食的樂趣,空閑時間用心給自己做點美味,愛自己,愛自己的味蕾。在美食街美食琳琅滿目,小吃街的各種攤子鱗次栉比的今天,許多人為了節省時間、貪圖美味吃了許多垃圾食品。高鹽高糖重油的問題,地溝油的問題,食材原料的問題以及制作過程的問題深深地困擾着我們,很多人吃在口中,愁在心頭。這個時候,如果你學會了烹饪,自己在家動手制作美食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既能夠保證食材和制作過程的幹淨,達到健康的目的,還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材和制作方法,保證了美味的口感,更能夠享受生活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接着搖搖問了第二個問題,喜歡烹饪的一般是什麼樣的人?
烹饪愛好者錦哲說:烹饪愛好者一般都是熱愛生活的人,把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凝聚成一道道精美可口的菜肴。在枯燥的生活中,他們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與樂趣,從來不會因為工作的苦悶,學習的繁重而悶悶不樂,負能量感爆棚。喜歡做菜的人永遠都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态度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用自己的創新之力時時刻刻表達着對生活的無限熱愛。烹饪愛好者也是做事專注的人,他們卻可以承受住廚房裡的煙熏火烤,專心緻志的在案闆上,抑或切絲,抑或切片,抑或是将菜剁碎,然後上竈煎炒烹炸,不止要承擔被菜刀切到手的風險,期間還要要經過被辣椒熏得泣涕漣漣,被油煙熏得咳嗽不止,被火烤的口幹舌燥等一系列艱難困苦的過程,才可以做出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
搖搖問的第三個問題是,烹饪難不難學呢?
烹饪愛好者瑞鑫說:我從來不認為烹饪還需要學什麼基本功的。我學做飯都是小時候在旁邊看媽媽做飯看會的。 其實做菜一般也就這麼幾個步驟,一是切菜,如果你不想為了好看把蘿蔔切出一朵花來,刀工也不用那麼講究的。二是準備配料,也就是油鹽醬醋各種香料,根據做的菜品來決定,可以看看别人怎麼搭配。量不清楚,剛開始時都少放,嘗了之後不夠再加,熟練了就慢慢掌握了。再不行,就買本菜單在旁邊放着,随時檢視一下,這就叫現學現炒。三是放油,配料下鍋爆香。最後是炒菜,火候也是慢慢學習掌握,炒不好大不了再來過一遍,可以邊吃邊嘗,覺得味道可以了就行。當然我這隻是自己做來給自己或家人吃,如果你想當職業廚師,那還是需要去專業的烹饪學校學習的。
搖搖問的第四個問題是,烹饪有些什麼注意事項呢?
烹饪愛好者世域說:烹饪有幾個需要注意的事項,有些食品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生黃豆、四季豆中的皂毒素、抗胰蛋白酶等,隻有燒熟煮透才能把這些毒素去除,并且改善口味增進食欲。炒菜時不要先切後洗,因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纖維素,這種纖維素與水解除後很容易流失和氧化。炒菜時不要亂用味精,味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味精裡含有大量的鈉,攝入過多會引發高血壓,而且在高溫下易分解産生毒素,是以在使用味精的時候,要在烹饪後期放入,而且要少放。燒肉不要過早放鹽,鹽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燒肉時如果過早的放鹽,肉中的蛋白質就會凝固,這樣肉質就會變老,影響口感。烹饪時不宜過早放醋,酸性環境會使菜中的營養變得極不穩定,容易分解,低血壓,骨折,潰瘍,胃酸過多者不宜食用。油鍋不宜燒得過旺,經常食用燒得過旺的油炸菜,容易産生低酸胃或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會發生癌變。燒菜時最好先糖 ,後鹽,再味精,大家記住了噢。
搖搖問的第五個問題是,大家在學烹饪時遇到過什麼有趣的事情嗎?
烹饪愛好者舟子說:結婚時候,我因為喜歡炒菜,于是就和老婆決定家務分工,我負責炒菜做飯,她負責洗衣服搞衛生。我第一次做菜,做的是炒雞蛋。由于我喜歡吃辣的,就放了大把辣椒進去。看着老婆夾了一筷子炒蛋放進嘴裡,我滿懷期望的問:“味道怎麼樣?” 老婆皺皺眉,道:“嗯,你這盤辣椒炒得不錯,還有一股子蛋香味兒! ”我喜歡照着網上的菜單做各種美食,有一次我做了一鍋麻辣米線,我和老婆稀裡嘩啦就開吃了。正吃得不亦熱乎的時候,發小唐唐來了,他見我們吃得這麼香就說:“哇,麻辣米線啊,是我最愛吃的,給我也來一碗,要加大份的!”我回到:“不好意思,我家沒有大糞做的臊子,你口味可真重。”對面的老婆聽了噗嗤一聲,一根米線從鼻子裡竄了出來。一次我看完電視報導就感慨說:“那些殘障人士真厲害,用腳也能做事,真的很佩服他們!”老婆不屑地說:“這有什麼啊,我也會!”我說:“那你試試看。”老婆說:“試試可以,如果我做到了你沒做到,以後洗衣服搞衛生也歸你。”然後她就用腳踢了我一下:“去,給我做個蕃茄炒蛋,用腳炒啊!”我脫下鞋試了一下用腳丫子抓鍋鏟,實在是太高難度動作了,于是隻好認輸。從此我除了炒菜做飯,還多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 洗衣服搞衛生。一次在廚房切菜的時候,我不小心切到了手,一個口子嘩嘩地流血,老婆吓壞了,急忙拿了錢包跑下樓去。我心裡暖暖的:老婆懶是懶了點,還是挺心疼我的,給我買Ok繃去了。一會老婆回來了,問我:“還疼麼?”我說“不怎麼疼了”老婆如釋重負,從背後拿出一副橡膠手套說:“那就好,你的手不能沾水了,一會戴這個洗衣服吧……”我暈。
搖搖問的第六個問題是,學會烹饪後你有什麼感悟嗎?
烹饪愛好者馨月說:人生就是一道菜,你就是廚師。要坦然接受你所得到的食材,操作的時候要懂得拿捏,既不能把它炒得夾生了,也不能把它炒糊了,把它炒成好菜。烹饪做菜如同談戀愛,了解習性很重要。自己愉悅,才能愉悅他人。比如對待食物,挑選的時候,輕拿輕放,越了解它,對它越好,你的結果越出乎意料。做錯了,就想辦法補救。菜做得太鹹了,可以放一塊生洋芋。菜做得太酸了,可以加進一些酒。菜炒得焦糊發苦,嗯嗯,還是倒去了吧。做菜就和做人一樣,要實實在在。無論你把菜式擺設得如何花哨,牛肉始終還是牛肉的味道,無法改變。盡快度過你迷茫的菜鳥階段,少說多做,多看多學。人生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别人幫得你一時,幫不了你一輩子。細節決定成敗,做菜也一樣,一個小的錯誤,就影響了整體的效果。态度決定一切,人生中有很多的轉折點,你的态度有時會決定是否錯失了一份好工作,或者是相知、相識的好友。
好了,聽了這麼多烹饪愛好者的現身說法,我想大家對于是否要把烹饪作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已經有了打算了吧?或者大家可以點選圍城網的烹饪圍城,與廣大的烹饪愛好者直接交流。一講,搖搖将為大家帶來如何選擇适合你的興趣愛好(三十六),滑雪,敬請期待。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自興趣愛好圍城網(weichen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