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于正交濾波器組的語音SBC算法

1972

年,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

CCITT

)制訂了關于

64kb/s

脈沖調制(

PCM

)語音編碼标準的

G.711

建議

1984

年,

CCITT

公布了關于

32kb/s

自适應差分脈碼調制(

ADPCM

)編碼标準的

G.721

建議

1988

年,

CCITT

開始研究符合進入公用網要求的

16kb/s

語音編碼标準

1988

年,西歐公布了

GSM

标準,其語音編碼采用了

13kb/s

具有長時預測的規則脈沖激勵的線性預測方案

1990

年,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公布了

4.15kb/s

改進型多帶激勵語音編碼标準

1993

年,美國國防部語音信号數字處理協會開始選擇新的國防部

2.4kb/s

語音編碼标準

概念:首先使用帶通濾波器組将語音信号分割成若幹個頻帶(子帶),然後用調制的方法對濾波後的信号(子帶信号)進行頻譜平移變成低通信号(基帶信号),以利于降低取樣率進行抽取;再利用奈奎斯特速率對其進行取樣,最後再分别進行編碼處理

産生及發展:

    1976年,由Crochiere等人首先提出

    1985年,Onel将子帶編碼推廣到圖像編碼

現在,子帶編碼已成為标準的主體技術架構,廣泛應用于第三、四代移動通信技術中

将信号分帶後可以去除各帶信号之間的相關性

對不同子帶合理地配置設定比特數,可以使重建信号的量化誤差譜适應人耳聽覺特征,獲得更好的主觀聽音品質

各子帶内的量化噪聲互相獨立,這樣就避免了輸入電平較低的自帶信号被其他子帶的量化噪聲所淹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