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開講#
陰漢武
我住的成都市郫都區安德鎮三,四公裡外有個千年古鎮,早在唐代,這便是客商雲集,遠通西域的重要要塞。這,就是位于都江堰、彭州、郫都交界處的______唐昌鎮。據記載:宋徽宗崇甯元年(公元1102年),唐昌依年号改稱崇甯縣;1958年崇甯撤縣改鎮,更名為唐昌鎮,用至今,已有約1300多年曆史。
昨夜一場細雨,空氣格外清新,早和遠道而來的幾位朋漫步于唐昌古鎮,一幅幅優美動人的畫卷徐徐展開,一個個壯美多姿的人文景觀撲面而來:始建于周唐王時期唐昌鎮,一柏條河穿鎮而過;檐口飛翹、磚雕花牆,雄偉莊重孔子文廟;古樸、靜的文昌宮巷, 儲存完好的民國風格的老公館;美譽遠揚的”一鎮六翰林”……唐昌小巷,真是一藏在高樓大廈中的千年古鎮啊!
唐昌古建築和古街都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鎮子之中,我這異地外鄉的“導遊”,帶朋友從唐昌西街的文廟開始了愉快的旅行。我介紹道:唐昌的文廟唐昌古鎮“七宮八廟”中唯一留下的代表性建築,廟在古代十分有名。
始建于宋朝,元代被毀,明朝時崇甯王朱悅燇在崇甯王宮舊址上重建文廟正門,雕刻有‘聖域’字樣的匾額,右側石碑上雕刻有‘文武百官軍民在此下馬’字樣;正門外前方,雕刻的十二生肖圖案,生動逼真。進了廟門,這座古老的寺廟在晨霧,像一幅飄在浮雲上面的剪影一般,顯得分外沉寂肅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泮池和泮池上的月宮橋。池上的三座拱橋,名曰“月宮橋”,又稱“月拱橋”,意為“月宮折桂”。舊時學政和新科舉子回鄉進廟朝聖時才能走的橋,故也稱‘狀元橋’。每座橋頭前後各有一對石獅子,極為雄壯威武。
慢慢的走,過月宮橋,便到棂星門。棂星門,舊時學宮的前門。在孔子文廟設棂星門,有寓意孔子為天上星宿下凡之意。過了棂星門,正前友善是金碧輝煌,黛瓦飛檐的大成殿,大成殿殿殿頂為重檐歇台式,氣勢宏偉,十分壯觀 ,是國内文廟大成殿罕見的古建築典範。
我們了解到,現在的大成殿建于清雍正七年(1730年),由崇甯縣令陳文纮倡導修複,清光緒年間崇甯縣令田廣恩、黎承禮相繼修繕。大成殿的“萬世師表”匾額是雍正皇帝所書。
走進大成殿内 ,仔細看,正供奉的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像’,兩側為十二哲塑像。特别是廟内供奉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聽說在川西地區頗具名氣。每逢孔子祭祀,都會舉辦大型的祭孔朝聖活動,場面非常的壯觀。
從大成殿出來,我們看到香爐前一位老太和一位少女正虔誠的緊皺額頭,雙手合十,默默祈禱。今天既不是初一,也不十五,咋有人進香呢?香爐前燃燒的三燭高香,那一縷縷袅袅青煙,讓我猛然醒悟:噢!一年一度的聯考又要來臨了。
參觀罷文,緩緩行走到文廟斜對面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文昌宮巷。進入文昌宮巷,巷口是一家火鍋店,巷兩側牆壁上向遊人展示了崇甯的曆史變革、人文、經濟發展情況。走在小巷内,那長滿植被、用玻璃隔斷保護起來的老舊牆體,老舊的清末民初宅院,仿佛在遊人講述着它的久遠歲月的動人故事。
唐昌鎮曆史文化十悠久。最早見史于公元前1057年武王伐纣“牧誓八國-古蜀國(杜宇王朝)”,為古蜀期邑地“他多”,距今3000餘年的曆史。千百年來唐崇文重教、人才輩出。明清時期,唐昌古鎮就設有‘書院’,孕育出一大批先賢聖人、名流大家。像清代時羅錦文、蔡時田、蔡、米錦、蔡曾源、徐忠銳六位翰林,“一鎮六翰林”美譽揚天下。還湧現出了先秦著名的思想家朱張 ,西漢的哲學家、思想家嚴君平 ,清末名将羅應流,公車上書吳琳,川西同盟會上司人楊靖中。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湧現的民族英雄解固綦,還有‘小瑞金’之稱的農改倡導者曠繼勳等等。
迷宮似的巷道深處,一口寒泉井引起了朋友們的興。寒泉井,為明嘉靖年間崇甯進士姚溥、姚激住宅的獨物。明末著名文人黃錫璜、呂潛等時常聚于此處,姚曾題‘寒泉’二字,此井為六邊造形,象這種穿梭于窄長巷道裡的古井,還有好幾口,像南街梅花巷,相傳是當年大明王朝的崇甯王府喝水和釀酒的取水處,又叫梅花禦井,至今儲存完好。
沿古樸、甯靜、幽深文昌宮巷道,拐個彎便來到位于小南街财神廟旁賣蔔巷。賣蔔巷,相傳西漢著名思想家、易學家羅君平,曾經在此賣蔔而得名。
走過賣蔔巷,就到達了大椿巷口。站在此處放眼望去,南邊為鱗次栉比、錯落有緻、一字排列的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宅和明代南城牆。大椿巷因巷内曾有一參天大椿樹而得名,曾為明進士姚激宅院,後毀于1644年甲申之變。清中葉開始,相繼修建公館,建築風格以中西合壁為主,清末明初,崇甯著名文人易象乾,同盟會川西上司人楊靖中先後寄居于此。大椿樹于民國五年被大風吹斷,易象乾曾留下一首《大椿樹歌》,以此紀念歲月變遷的大椿巷。2013年,唐昌鎮政府籌資完成基礎設施及街巷古建築修複,還原了大椿巷的曆史面目。
在具有清末民初的宅院小巷内,看着那帶有門環的木質大門、青瓦黑磚的外牆以及仿古裝飾儲存完好的具有民國風格的老公館内,仿佛就穿行在建築曆史博物館内一般。我了解到:唐昌民國時期,有四、五十座公館,這些公館成為唐昌建築曆史上一道秀麗而獨特的風景線。
特别位于唐昌鎮北街青年巷建于清鹹豐年間的梁家大院,是一三進天井式的四合院。高牆深院,青磚砌成的大院正門上雕刻有羅錦文題寫的‘吉廬’字樣的匾額,它是至今儲存比較完整、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築。梁家大院總體面積達四千餘平方米,共九十七間房屋,房屋為磚木結構,木門窗上均鑲嵌有窗花,青瓦坡屋面建築,美觀大方;院壩六個;天井五個;各院各種造型的堆塑、木雕、雀替,均不相同,無不顯示當時川西富豪們家的奢華與排場。坐落在唐昌西正街翰林院,是川西地區唯一現存的翰林院。還趙公館、楊靖中故居、易象乾故居等,這一切,都令人眼花缭亂、目不暇接 。
不知不覺中已經中午了,作為成都市曆史文化名鎮的唐品鎮,除逛了的這些名勝古迹,還崇甯公園、古城牆等名古迹,就不一一叙述了。而今,盡唐昌古鎮已經被越來越多高樓大廈包圍,但許多小巷或老公館裡的參天古樹,依然枝盛葉茂,綠蔭如蓋,盡昔日盛景已不複存在,但它的市井繁華依舊。
朋友們問我,你說現在好多人為什喜歡逛古鎮呢?我說: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也都有自己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喜歡逛古鎮的人,有的可能是喜歡古鎮煙火氣的吃,是沖着美味小吃和沒嘗試過的美食而來的;有的是可喜歡文史,喜曆史的厚重感、滄桑感,抱着對建築的濃厚興趣而來的;但也有的因跻身于城市的峽谷,久居被鋼筋水泥封閉的鬧,工作壓力過大,尋個清淨之地,享受一下甯靜舒緩的生活罷了。文昌宮巷的遊客真的不算多,朋友們說來此處有一種清冽幽深的感覺,仿佛讓人感覺到這裡的時間似乎停止了。
唐昌鎮,真的是一個藏在高樓大廈中的千年古鎮。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