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A股2022年年報之薪資、創收榜:5153家A股上市公司員工總數2976.31萬人 煤炭和石油石化行業人均薪酬領漲

作者: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張敏 劉钊

随着2022年報披露完畢,上市公司的多項名額浮出水面。上市公司薪酬水準如何?人均創收、人均創利能力哪家更強?

東方财富Choice資料統計顯示,2022年5153家A股上市公司員工總數2976.31萬人,較2021年的2909.61萬人增加了66.7萬人,人均薪酬19.18萬元,較2021年的18.61萬元增加了5700元,增幅3.06%。

北京博星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首席投資顧問邢星表示,人均薪酬的普遍提升,是上市公司對于員工的權益保障和價值的展現,特别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能加大管理層對公司經營能力的認可,可有效防範公司經營風險和業績下滑,能留住人才。

煤炭、綜合和石油石化行業人均薪酬領漲

非銀金融、建築裝飾及建築材料人均薪酬下降

從行業方面來看,2022年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25個行業人均薪酬均有所上漲,其中煤炭行業增速最快,同比增長10.54%;綜合行業、石油石化行業增速位列第二和第三位。石油石化行業增長額度最高,同比增長2.21萬元。

非銀金融、建築裝飾以及建築材料等6個行業人均薪酬同比下滑,其中非銀金融同比下滑13%,是降幅最大的行業。非銀金融人均薪酬盡管降幅最大,依舊是人均薪酬最高的行業,銀行、石油石化、傳媒等行業緊随其後,位居人均薪酬榜前列,農林牧漁、紡織服飾以及輕工制造行業人均薪酬墊底。

邢星分析,從2022年上市公司人均薪酬資料顯示看,較上一年有所攀升,部分高薪行業出現下滑态勢。一方面反映上市公司基本面趨于穩定,另一方面。對于薪酬較高且市場有一定争議行業薪酬下滑也屬正常,是薪酬配置設定的結構性優化。

一位不願具名的房地産企業人力資源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房地産企業薪酬變化與公司業績、經營狀況密切相關,一些财務爆雷企業的員工薪酬會受到影響。而一位負責網際網路技術崗招聘的獵頭則向記者表示,從頭部企業的情況來看,薪酬并未發生太大變化。

具體到公司,有125家A股上市公司員工均薪超過50萬元,與去年127家公司相比略有減少。

在高管薪酬方面,董事長薪酬合計56.70億元,最高薪酬由2021年的2533.49萬元提高至2022年的4235.61萬元,平均薪酬由2021年的129.54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135.64萬元,同比增長4.71%;總經理薪酬合計67.57億元,最高薪酬由2021年的2603.63萬元提高至2022年的5497.89萬元,平均薪酬由2021年的134.87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140.33萬元,同比增長4.05%;财務總監薪酬合計38.92億元,平均薪酬由2021年的77.94萬元增長至81.02萬元,同比增長3.95%;董事會秘書薪酬合計37.80億元,平均薪酬由2021年的75.49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77.24萬元,同比增長2.32%。此外,獨立董事薪酬合計14.20億元,較2021年13.20億元同比增長7.58%。增速位居高管職位前列。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2022年A股上市公司員工薪酬水準有升有降,從行業來看主要于行業績效有關,同時也與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不無關系。但就高管薪酬而言,卻呈全面快速上漲趨勢,這一方面除了與所在行業與企業業績有關之外,也與宏觀面不佳之下部分逆周期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難度加大以及經理人市場的薪酬水準整體上升有關,尤其對于業績下滑,而薪酬水準逆勢上漲較為明顯的上市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109家上市公司人均創收超1000萬元

120家人均創利超100萬元

據有披露資料的5133家上市公司财報顯示,平均每家上市公司人均創收金額為209.5萬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人均創利為7.8萬元,兩項名額較2021年均有所下滑。

具體來看,資料顯示,2022年,披露資料的513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上市公司人均創收金額為209.5萬元,其中109家上市公司的人均創收額度超1000萬元,京滬高鐵、瑞茂通、浙商中拓等上市公司人均創收金額超5000萬元。

從人均創利名額來看,513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人均創利為7.8萬元,其中120家上市公司人均創利超100萬元。其中,新潮能源、天齊锂業、九安醫療人均創利金額較高,分别約為1297.9萬元、1101萬元及968.6萬元。此外,從對比資料來看,有2105家上市公司人均創利金額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其中新潮能源、天齊锂業、九安醫療2022年人均創利增長額度仍位列前三。

上市公司人均創收及人均創利水準和企業的經營業績相關。例如,新潮能源、天齊锂業及九安醫療2022年業績均實作了大幅增長。與此同時,這三家上市公司的人均薪酬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不過,也有人士指出投資者應客觀看待人均創收及人均創利名額。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人均創收高的未必是能力水準高,也可能是行業特點,比如投資機構就并不需要太多員工,單人創利雖高,但也伴随風險,即業績存在不穩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出現了業績下滑、人均創利減少、人均薪酬卻上漲的情況。

“通常情況下,提薪與增效符合市場規律,但業績持續下滑,且無改善性提薪要考慮公司的治理結構的完善,盲目加薪反而給公司加壓,增加人力成本。”邢星表示。

(注:文章資料綜合自東方财富Choice及同花順IFinD資料)

(編輯 白寶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