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作者:文明雜志

位于世界屋脊上的紮達小鎮,不僅是西藏曆史上古格王朝最神秘的痕迹,也是一種神秘的動物——毛犀牛。這是偉大的冰河時代在冰雪荒野中徘徊的龐然大物,通過頭發、鼻子巨大的角,給古代人類留下了可怕的記憶......

難以捉摸的海角犀牛起源之謎

∨/鄧濤/鄧濤、李強等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西藏羊毛犀牛恢複地圖。在冰雪中,藏族毛茸茸的犀牛用鼻子伸出的扁平大角掃除積雪,努力尋找食物。路透社/朱莉·内勒

天然木乃伊被發現<h1級"pgc-h-arrow-right"></h1>

斯塔盧尼現在是烏克蘭東喀爾巴阡山脈地區的一個村莊,其最早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476年。然而,在歐洲頻繁一體化和重組的曆史上,斯塔盧尼地區在上世紀初被波蘭統治。今天的斯塔洛尼似乎平凡而甯靜,沒有什麼獨特之處。然而,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由于大規模的瀝青開采,它曾經是一個熱鬧而嘈雜的地方。

1907年,斯塔魯尼突然引起了科學界的注意:在一個27米深的瀝青坑中,勞工們發現了一頭猛犸象、一頭毛犀牛和其他動物的遺骸。不幸的是,這些遺骸儲存不完好,科學家幾乎沒有資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斯塔魯尼才有進一步的類似發現。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暫時和平使歐洲國家得以休息和恢複,采礦等經濟活動蓬勃發展,斯塔盧尼的瀝青開采恢複了繁榮。1929年,一場更大的轟動在科學界掀起了另一股激動人心的浪潮:在斯塔魯尼發現了一頭幾乎完整的犀牛和另外兩個标本。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四具毛犀牛的屍體。它們仍在波蘭克拉科夫的自然曆史博物館展出。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毛犀牛木乃伊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材料。與骨骼不同,動物毛發和肌肉等組織極難儲存為化石,隻能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儲存,例如在天然瀝青湖中。毛犀牛木乃伊直接向我們展示了毛犀牛的外部形态特征。

根據同位素測定(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方法之一),這些毛犀牛生活在35,000至40,000年前,但為什麼它們在這麼長時間後儲存得如此之好?這與Staluni瀝青礦的特殊環境有關:由粘土,瀝青和鹽水混合物制成的沉積物使毛犀牛等動物沉浸在天然木乃伊中。在1000年代後期的冬季,雪覆寫了苔原上的泥漿,而瀝青和鹽水的冰點較低,是以在冰凍的覆寫物下保持融化的軟泥。不幸的是,這種泥漿已成為生活在這裡的毛犀牛和猛犸象等大型動物的陷阱。這些古代動物遺骸的形态特征與法國南部等地史前洞穴壁畫上的圖案高度一緻,表明生動的圖像不是尼安德特人(一種已滅絕的史前人類)的随機塗鴉,而是非常逼真的風格。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泥河灣犀牛角恢複地圖。在甘肅省東鄉自治縣發現的木河灣毛犀牛化石,是發現前西藏最原始的毛犀牛,地質年齡為250萬年。(繪圖/李榮山)

早在1799年,德國博物學家布魯門巴赫(Blumenbach)就對毛犀牛的骨骼化石進行了科學描述和命名,但其圖像之前一直被推斷出來,直到在斯塔魯尼發現了完整的遺骸。憑借其非常粗壯的骨骼,厚厚的皮毛和巨大的鼻角,毛茸茸的犀牛可以達到4.4米的最大長度,2米高,重量超過3噸。由于化石的豐富,以及斯塔盧尼的木乃伊和後來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發現的完整遺骸,古生物學家不僅知道羊毛犀牛的骨骼和解剖結構,甚至可以看到像毯子一樣覆寫他身體的長毛。犀牛角也完全由發膠制成,是以在動物死亡後,角會腐爛,不能作為化石儲存下來。除了毛犀牛的角外,它很幸運地在斯塔魯尼瀝青湖和西伯利亞苔原中幸存下來,使滅絕的犀牛成為最著名的冰河時代動物之一。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印度犀牛,現在在印度和尼泊爾被發現,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物種。它與爪哇犀牛和毛犀牛的系統發展密切相關。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冰河時代的動物與更新世的全球變冷事件密切相關。它們表現出對寒冷環境的适應能力,例如身材高大,留着長發,身體結構被雪覆寫,最典型的是猛犸象和毛犀牛。這些有趣的滅絕動物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并被認為随着第四紀冰蓋的擴張而進化,據推斷,第四紀冰蓋起源于高緯度的北極圈,但沒有可信的證據。

1930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尼津在河北省楊遠縣木河灣的外壁上發現了一根帶有特殊毛犀牛褶皺的乳牙柱,并将标本歸類為毛犀牛。它清楚地顯示了一些原始的特征,體型也比普通的毛犀牛小,但由于材料太少,當時沒有建立新的物種。然而,這一發現表明,毛犀牛可能起源于亞洲,引導人們朝着一個方向尋找祖先。

<毛犀牛>h1級"的祖先"pgc-h-right-arrow"</h1>

到1969年,雖然沒有發現更多的材料,但德國古生物學家Kark主要基于這個來自木河灣的标本創造了一個新物種,泥河灣毛犀牛,并且基于少量材料,據信在青海省共和國縣和臨沂縣也有泥河灣毛犀牛的化石, 山西省。然而,由于泥河灣毛犀牛的物質過于碎片化,關于其起源于中國北方,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毛犀牛的起源,遷徙和分布的地圖。圖(1)、(2)、(3)和(4)顯示了不同地質時期毛犀牛的位置和分布範圍。(圖畫/鄧濤等)

2002年取得了重要進展,在甘肅省東鄉縣發現了完整的木河灣毛犀牛頭骨和颚骨。化石來自第四紀最早的黃土礦床,地質年齡為250萬年。雖然在甘肅省東鄉和河北省陽源發現的毛犀牛是同一個物種,但以前的地質年代較早,是以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毛犀牛化石。新發現對于了解毛犀牛的早期進化非常重要,至少在《最後的複蘇》中,它們應該與其他犀牛分道揚镳。來自東鄉的材料表明,木河灣毛茸茸的犀牛的鼻骨非常堅固,一個巨大的粗糙圓頂幾乎占據了鼻骨的整個後部,額骨上有一個小的中央角。與中國東部的黃土不同,東鄉更新世早期黃土的古土層發育非常稀少且薄弱,表明氣候條件更差。黃土的沉積是冬季強風的産物,受大冰河期的出現和青藏高原的崛起的影響,當時氣候幹燥寒冷。毛犀牛的化石出現在四世紀初,在此期間,極地冰蓋迅速增長,全球氣候發生巨大變化。全球冰層的變化通過陸地幹旱和冬季風力強度極大地影響了黃土的沉積。是以,東鄉的毛犀牛是第四紀冰河期開始的重要象征。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後期更新)世界毛犀牛複辟地圖。在更新世晚期冰河時代,毛犀牛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非常發達的頭發是它們在嚴酷的冰河時代幸存下來的保證。路透社/邁克爾·朗

在東鄉的發現證明,毛犀牛在更新世早期确實存在于中國北方,然後向北向西遷移,在中耳之間到達西伯利亞和歐洲。在更新世晚期,毛犀牛的分布範圍比任何已知的現存和滅絕的犀牛都更廣泛,分布在整個歐亞大陸北部,從北韓半島到東部,蘇格蘭到西部。由于一些未開發的原因,毛茸茸的犀牛沒有穿過白令陸橋。它的同伴,如猛犸象,野牛,傳奇羚羊和人類,最終到達了北美。毛茸茸的犀牛有一個寬闊的前唇和左右平坦的鼻角,可以用來刮開的雪來尋找幹草。它的牙冠相當高,是一種典型的食草動物,是以非常适合幹燥和寒冷的草原環境。所有發現的海角犀牛角标本上都有橫條紋,代表年度生長區(像年輪一樣的同心紋理),表明毛犀牛居住的區域存在強烈的季節性變化。由于毛犀牛的特殊皮毛可以承受北極圈的寒冷,它在古氣候學中起着重要作用,歐亞大陸北部晚期更新的哺乳動物群體也被稱為猛犸毛犀牛。泥河灣的毛犀牛有一個寬闊的鼻孔角,其強壯的骨狀鼻腔(大多數哺乳動物的鼻孔中間有軟骨,但犀牛将軟骨變成堅硬的骨頭來支撐大角)也被設計用來支撐巨大的鼻角。這些特征表明,更新世早期的毛犀牛和它的後代一樣生活在冰河時代的惡劣氣候中。但是,在冰河時代開始之前,羊毛犀牛究竟住在哪裡呢?

<h1級"pgc-h-right-arrow">它從青藏高原</h1>

2011年9月2日出版的《科學》雜志發表了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學研究所上司的一個國際團隊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高海拔紮達盆地發現了最後重新發表的哺乳動物的化石組合,其中包含最原始的已知毛犀牛。它被命名為一個新物種 - 西藏毛犀牛。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西藏的紮達圖林形成于末代新語言時期,是河流和湖泊沉積物風化和侵蝕的結果,其中含有西藏毛犀牛,紮達三趾馬,雪豹,岩羊,庫羊和其他動物的化石。這是最後一次休息時第四紀冰河時代動物群的訓練營,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攝影:李強)

西藏新的化石材料證明,冰河時代的一些成員在四紀元之前在青藏高原進化而來。冬季寒冷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成為冰河時代動物的"訓練基地",形成了對冰河時代氣候的預适應,然後成功擴充到歐亞大陸北部幹燥寒冷的草原。這一新發現推翻了冰河時代動物起源于北極圈的假設,證明青藏高原是它們最初進化的中心。

紮達位于西藏自治區西部的湘泉河流域,海拔3700~4500米,行政上屬于阿裡地區管轄。說到紮達,人們經常會想到古代王朝的廢墟,它描繪了持續了700年的王國的興衰。另一個備受喜愛的是紮達圖林,它是在後期河流和湖泊沉積物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地層中被命名為紮達組。它記錄了近數百萬年青藏高原的上升,在那裡發現了最原始的毛犀牛化石。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2007年8月,中美聯合考察隊成員在西藏紮達發現藏毛犀牛後,仔細清理了其表面,并将其密封在抹灰的"Pylok"(俄語翻譯,意思是保護化石的石膏袋)中。(攝影:李強)

在紮達盆地發現的藏族毛犀牛化石材料包括位于紮達縣鎮東北10公裡處的同一成年個體的頭骨,颚骨和頸椎。藏族毛犀牛存在于約370萬年前,是毛犀牛系系系統發展中最基本的幹涸位置,也是已知最早的毛犀牛記錄。280萬年前冰河時代開始出現,藏毛犀牛離開高原,經過一些中間階段,最後來到歐亞大陸北部的低海拔高緯度地區,與牦牛、盤羊、岩羊一起,成為中晚猛犸象犀牛種群的重要成員。

在藏毛犀牛的頭骨上,粗糙的表面占據了整個鼻骨的後部,表明它在活着的時候有一個巨大的鼻角,額頭上寬而低的凸起表明它也有一個更小的前額。鼻角比大多數已經存在和滅絕的犀牛的鼻角更大,更窄。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西藏鬥篷犀牛頭骨背面的照片(圖1)。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西藏毛犀牛頭骨和颚骨的側面照片(圖2,3)。藏族毛犀牛有一系列典型特征:頭細長,吃地上的食物;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西藏毛犀牛上牙冠的照片(圖4)。西藏毛犀牛下牙冠的照片(圖5)。(攝影:鄧濤)

現在世界上有五種犀牛,其中三種在亞洲,即雙角蘇門和兩隻獨角獸(印度和爪哇),而另外兩種在非洲發現,雙角黑犀牛和白犀牛。蘇緬犀牛不僅是現存兩種單角犀牛的親戚,也是毛茸茸犀牛分支的親戚,或者說兩種單角犀牛首先與毛皮犀牛分支形成親緣關系,而蘇緬犀牛是這個較大分支的親戚。

毛犀牛的最後一個代表在1萬年前的公民風暴結束時消失了。這通常被認為是冰河時代結束後溫暖氣候的結果,但原始人類的狩獵也是一個因素。毛犀牛和猛犸象等大型動物的滅絕恰逢人口快速增長和狩獵技術改進的時期,這構成了後一種觀點的基礎。強大的石斧和鋒利的長矛的使用,甚至消防方法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原始人類的狩獵成功率,而對毛犀牛等動物的攻擊是緻命的。人類與毛犀牛一起生活了很長時間,雖然它們的體型、力量、可怕的角,也許還有脾氣暴躁的脾氣都會吓到人類,但捕獵大型動物是重要的食物來源,它們厚厚的皮毛是人類用來抵禦寒冷的最好服裝材料。人類手中使用"先進"武器,并使用"合作"來狩獵緩慢移動的動物,如毛犀牛。由于大規模屠殺,他們的人口急劇下降,最終走上了不可逆轉的滅絕之路。

&gt;&gt; 結束&lt;&lt;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精彩的布局示範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

本文摘錄自2012年9月刊《文明》

掃描右下角二維碼的封面,關注《文明》雜志的公衆号:《文明紮之》,了解更多精彩集錦。

版權聲明:《文明》雜志使用的文章和圖檔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出于客觀原因,如使用不當,請随時與我們聯系處理。版權作品未經《文明》雜志授權,嚴禁複制,違者将承擔法律責任。客服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10-67135553/67112221。

撲朔迷離的披毛犀起源之謎發現天然木乃伊尋找披毛犀的祖先它從青藏高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