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團隊的思考

關于團隊的思考

Wirtten by Marshal Zheng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被強制的或者意外的或者因為某些因素被分到一個小團隊裡,這個團隊裡的人或許有你認識的、熟知的,也或許是你陌生的、未知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會如何合作完成某一項被布置下來的任務呢?

​ 再給出幾個現實:

  • 這個任務的完成與否,完成的效果與否,對每個人的影響是有限的。
  • 每個人對此項任務的态度和看法也根據本身的利益和性格特點各有不同。有的人覺得無所謂,對個人利益影響不大;有的人覺得總有人去做,是以自己不需要出過多力氣;有的人覺得正常去做就行,沒必要用太多精力;有的人覺得追求更好,即使是小事,也要把它做好,隻有把每個小部分做好了,才有更好的自己。
  • 每個人的能力參差不齊,當然主要是态度問題。
  • 這個任務的完成效果的評價是對小組整體的,而非對每個成員的,是以即使是某些人多做功,某些人少做功,最後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

    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有什麼看法,請告知我,我非常想聽您的想法。

    個人習慣選擇

首先,依靠自己的能力或者聲譽主動去做隐式的leader,一般從經驗上來說,這種許多人覺得無關痛癢(不涉及個人巨大利益)的事,一開始主動讓大家頭腦風暴或者發表意見甚至作出行動是略奢望的。以我的習慣,我會一方面表達自己的積極性來發動大家,一方面自己首先把整個task給吃透,對整體有所規劃。然後以試探性、感染性、隐式決策性的話語給每個人配置設定這個任務的不同部分,此時言語要精簡得當,謙遜不失果斷,感性不失理智。以此引導團隊成員把任務進度進行推進。

一般情況下,如果不加思考每個成員的特點(主要是面對此task的态度)而去分工實施,最後終将因那塊“短闆”而拖慢進度,甚至以失敗告終。是以,需要注意的是,分工前對每個人的心理狀态有盡己所能最大程度的了解或者推斷(通過小會上的行為或者言語),面對這項task的态度或許比技能更重要,心理狀态了解完畢了,其次就是技能把握。

做最适合任務推動的決策。在這時,不要因為某些人做的少而抱怨,也不要因為某些人做的太多而不好意思(或自責)。認識到(群體中的人很多時候已經失去了自我),這時候,“leader”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更好的把任務完成,而非某些人分工不均的心态,其實當“leader”做這些分工的時候,就已經考慮了這一點,并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團隊成員心态的穩定。

讓最适合的人去做最适合的事情,能者多勞,不能者适當照顧,才能讓團隊更好的協作完成任務。

如果自己的态度和能力都處在一個相對高一些的水準,自己确實可以承擔得多一些,這樣自己的名望和信服力也會随之增加,但多一些絕不是全部或者90%,甚至70%都不要自己承擔。如果一個人承擔過多任務,團隊成員往往因為缺失某些心理(這裡不露骨說明,參考《烏合之衆》)而更加“愚蠢”和“放縱”。一個合格的“leader”或者真正能力高一些的人,會關聯起每個人來,而不是把自己處于巨大的負擔和憤憤不平的自言自語之中。

在任務的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一定要由态度最好,技能尚佳的成員參與,而盡量避免态度和技能稍次的成員(或者說隻是不太适合目前這個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特點,但是不排除特殊情況)。不這樣做的後果便是,之前的所有努力可能功虧一篑,團隊的所有人員(除了某些當事人)都會陷入憤憤不平之中,整個團隊的合作以失敗告終。

整體來說,團隊合作有諸多變故,也有諸多實際情況需要考慮。經驗和能力是基礎。

關于團隊的效益是否大于個人,其中涉及的因素諸多,每個人都需要進行反思和實踐積累。

以後将更新一些《烏合之衆》的摘抄,需要進行思考和反思一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