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旅遊島催生炒樓狂熱 免蹈覆轍考驗調控智慧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 國際旅遊島概念猛然間催生海南炒樓狂熱。如何避免重蹈前期覆轍,已然在考驗監管部門的智慧。

  據媒體報道,在海南省決定全面暫停土地出讓和審批新土地開發項目之後,海口、三亞及瓊海等多個地方樓價應聲跳漲,甚至一日一價,當地樓市再現瘋狂。遊資大舉入島炒樓,且其中彌漫的投機氛圍如此濃烈,市場對此不乏擔憂。

   “要掙錢,到海南;要發财,炒樓花”,這是90年代初流傳于坊間的一句戲言,形象地描繪了當時海南樓市對投機者的吸引力。1988年海南建省,在優惠政 策的吸引下大批人才蜂擁入島,居住剛性需求陡增,土地稀缺性漸次顯露。當多數内地城市居民尚未觸及“商品房”概念時,“炒樓花”已成海南房地産界的一個時 髦詞彙,投機炒作很快超越剛性需求,成為拉擡當地房價的主要推手。據統計,在當時總人數不過655.8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産公司。就在瓊 島樓市崩盤前三年左右,房價漲幅竟超過了4倍之多。1992年,海南樓市泡沫破滅後,當地經濟也由此陷入了長達10年的沉寂期,随處可見的水泥垃圾和爛尾 樓,寫盡了繁華落幕後的凄涼之景。

  相形十幾年前的樓市崩盤,此次熱錢大舉入瓊所聚集的風險或許更大。随着國内樓市幾度飙漲,熱錢已 數次進出樓市,投資者的嗅覺曆練得愈加敏銳。歲末年初,各大城市的房價在調控大棒下膠着氣氛漸濃,是否還能延續此前的飙漲态勢尚不明确。此時,海南國際旅 遊島建設題材,恰恰給閑置遊資提供了炒作的理由,投機者因之而趨之若鹜。據統計,目前有超過4000億元的資金流動到海南大肆圈地,這讓海南樓市逆勢上 揚,不僅前期同全國樓市一起虛高的房價未有改觀,新的泡沫又被熱錢攪起。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相形十幾年前海南建省之初大批常住人口購房的剛性需求而言, 如今國際旅遊島的建設就是要服務于觀光遊客,其本質是要滿足“候鳥式”遊客的需求,并非直接鼓勵省内常住人口的增加。是以,借國際旅遊島題材炒作房價,其 中的投機成分較之前的房産泡沫甚至還要更高。

  海南當地政府部門已對樓市的異動有所察覺,遺憾的是,宣布在今年3月底前暫停商業性開 發土地出讓、暫停審批新的房地産開發項目,本是向投機者提出制度警示的舉措,卻被聞者南轅北轍地“誤讀”了。土地市場的短期斷供,表面上将外來熱錢拒之門 外,但卻在實際上加劇了現有入市土地的稀缺性,房地産市場供求失衡的局面直接拉擡了終端樓價。海口市海甸島甚至有個大型地産項目,一夜之間突然封盤,暫停 對外銷售,“一房難求”局面再度上演。先期入市開發商所獲得的強勢地位,再度增添了海南樓市的投機魅力,不僅讓“兩個暫停”調控措施的績效大打折扣,反而 成了房價飙漲的理由。

  “頭痛醫頭”式的監管舉措礙難奏效,抑制熱錢炒樓沖動尚需從體制深處綜合調控。一方面,在目前制度門檻下,電 信、石油、鐵路等“最賺錢”行業仍處于行政壟斷狀态,民營資本尚難涉足。而市場化較為充分的行業,利潤空間已十分微薄,對習慣于博取厚利的投機者而言吸引 力非常小。再加上前期退出的“煤老闆”一時間投資迷茫,手中數千億的巨資極有可能化身投機資本,社會熱錢規模日趨龐大。市場調查顯示,浙江民間資本可能是 海南炒房團的主要來源,而這些投資資金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煤炭行業整合之後,轉向進入房地産市場的。是以,遏制樓市投機的長期舉措,還在于積極拓展民間投 資合法管道,讓社會資金不再因“居無定所”而變身熱錢。另一方面,樓市之是以具有投機魅力,主要就在于其中蘊含的暴利機會。是以,讓樓市回歸普通行業性 質、經曆市場洗禮十分重要。

  以筆者之見,海南地方政府不妨大規模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同時限制具有旅遊島題材樓盤的供給總量,最終讓投機者之間自行博弈,讓普通公衆利益不會是以而受損。這或許是短期内遏制投機惡炒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