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ava進銷存系統用了先進先出的辦法計算成本

java進銷存系統用了先進先出的辦法計算成本,是以成本的計算就是當時用于出貨的商品的數量夠用于這次銷售的話就

進貨價*數量,

如果 不夠就

從兩個不同的價格中取了資料,就分别進貨價*數量相加為總成本。

财務成本核算方法

财務上,為了統計企業的經營利潤和報稅,每個月都要對經營商品的成本進行核算,

核算方法一般分為權重平均法和先進先出法(或者後進先出法),下面來舉例說明這兩種方法的差別。

例如,1月10日進了100雙鞋子,進價為每雙50元;1月15日銷售了其中的80雙;1月20日又進了100雙,

但進價變為每雙40元了。采用權重平均法計算:

當月銷售的成本為80×(0+100×50+100×40)/(0+100+100)=80×45=3 600元;

當月期末餘額為120×45=5 400元。

其中0表示當月該品種的期初數量和期初金額(上月的期末數量、金額)為0,

例如下月計算時取值為5 400。由此可見,權重平均法計算公式為:

銷售成本=銷售數量×(上月期末金額+本月入庫金額)/(上月期末數量+本月入庫數量)。

而用先進先出法計算,

因為銷售的80雙屬于第一次進貨的,

其真實的成本應該是80×50=4 000元。

由此可見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對企業當月的利潤是不一樣的,

後一種增加了400元的成本,利潤就降低了400元。到這裡,也許使用者會問,

這兩種方法有什麼差別?最終企業的利潤總是一樣的,隻不過是先算還是後算的問題。

首先,先進先出法可以更加準确的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

其次在不同的動機下會産生不同的結果,例如一般商品的價格總是下降的趨勢,

如果上市公司想增加本年度的利潤,采用先進先出法就可以合法地提高公司的利潤。

需要注意的是,先進先出法需要大量的運算工作,是以在手工操作模式下是不現實的,

這也是權重平均法産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