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僞随機數算法_僞随機數預測工具

Random

轉載内容,有更改,感謝原作者(http://www.cnblogs.com/softidea/p/5824240.html#3697214)

Java中的Random類生成的是僞随機數,使用的是48-bit的種子,然後調用一個linear congruential formula線性同餘方程(Donald Knuth的程式設計藝術的3.2.1節)

如果兩個Random執行個體使用相同的種子,并且調用同樣的函數,那麼生成的sequence是相同的

也可以調用Math.random()生成随機數

Random執行個體是線程安全的,但是并發使用Random執行個體會影響效率,可以考慮使用ThreadLocalRandom變量。

Random執行個體不是安全可靠的加密,可以使用java.security.SecureRandom來提供一個可靠的加密。

Random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可序列化的

AtomicLong seed 原子變量

解密随機數生成器(2)——從java源碼看線性同餘算法

上篇部落格中,我們了解了基于實體現象的真随機數生成器,然而,真随機數産生速度較慢,為了實際計算需要,計算機中的随機數都是由程式算法,也就是某些公式函數生成的,隻不過對于同一随機種子與函數,得到的随機數列是一定的,是以得到的随機數可預測且有周期,不能算是真正的随機數,是以稱為僞随機數(Pseudo Random Number)。

不過,别看到僞字就瞧不起,這裡面也是有學問的,看似幾個簡簡單單的公式可能是前輩們努力了幾代的成果,相關的研究可以寫好幾本書了!順便提一下,亞裔唯一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研究的就是僞随機數生成論(The pseudo random number generating theory)。

在這裡,我重點介紹兩個常用的算法:同餘法(Congruential method)和梅森旋轉算法(Mersenne twister)

1、同餘法

同餘法(Congruential method)是很常用的一種随機數生成方法,在很多程式設計語言中有應用,最明顯的就是java了,java.util.Random類中用的就是同餘法中的一種——線性同餘法(Linear congruential method),除此之外還有乘同餘法(Multiplicative congruential method)和混合同餘法(Mixed congruential method)。好了,現在我們就打開java的源代碼,看一看線性同餘法的真面目!

在Eclipse中輸入java.util.Random,按F3轉到Random類的源代碼:

首先,我們看到這樣一段說明:

翻譯過來是:

這個類的一個實作是用來生成一串僞随機數。這個類用了一個48位的種子,被線性同餘公式修改用來生成随機數。(見Donald Kunth《計算機程式設計的藝術》第二卷,章節3.2.1)

顯然,java的Random類使用的是線性同餘法來得到随機數的。

接着往下看,我們找到了它的構造函數與幾個方法,裡面包含了獲得48位種子的過程:

private static final AtomicLong seedUniquifier
        = new AtomicLong(8682522807148012L);           

複制

1 /**  2  * Creates a new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This constructor sets  3  * the seed of th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to a value very likely  4  * to be distinct from any other invocation of this constructor.  5 */  6 public Random() {  7 this(seedUniquifier() ^ System.nanoTime());  8  }  9 10 private static long seedUniquifier() { 11 // L'Ecuyer, "Tables of Linear Congruential Generators of 12 // Different Sizes and Good Lattice Structure", 1999 13 for (;;) { 14 long current = seedUniquifier.get(); 15 long next = current * 181783497276652981L; 16 if (seedUniquifier.compareAndSet(current, next)) 17 return next; 18  } 19  } 20 21 private static final AtomicLong seedUniquifier 22 = new AtomicLong(8682522807148012L); 23 public Random(long seed) { 24 if (getClass() == Random.class) 25 this.seed = new AtomicLong(initialScramble(seed)); 26 else { 27 // subclass might have overriden setSeed 28 this.seed = new AtomicLong(); 29  setSeed(seed); 30  } 31  } 32 private static long initialScramble(long seed) { 33 return (seed ^ multiplier) & mask; 34  } 35 。。。           

複制

僞随機數算法_僞随機數預測工具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Long
public final boolean compareAndSet(long expect,
                                   long update)
Atomically sets the value to the given updated value if the current value == the expected value.
Parameters:
expect - the expected value
update - the new value
Returns:
true if successful. False return indicates that the actual value was not equal to the expected value.           

複制

僞随機數算法_僞随機數預測工具

這裡使用了System.nanoTime()方法來得到一個納秒級的時間量,參與48位種子的構成,然後還進行了一個很變态的運算——不斷乘以181783497276652981L,這裡的nanotime可以算是一個真随機數,不過有必要提的是,nanoTime和我們常用的currenttime方法不同,傳回的不是從1970年1月1日到現在的時間,而是一個随機的數——隻用來前後比較計算一個時間段,比如一行代碼的運作時間,資料庫導入的時間等,而不能用來計算今天是哪一天。

好了,現在我不得不佩服這位工程師的變态了:到目前為止,這個程式已經至少進行了三次随機:

1、獲得一個長整形數作為“初始種子”(系統預設的是8682522807148012L)

2、不斷與一個變态的數——181783497276652981L相乘(天知道這些數是不是工程師随便滾鍵盤滾出來的-.-)(compare and set 保證資料的一緻性)

3、與系統随機出來的nanotime值作異或運算,得到最終的種子

再往下看,就是我們常用的得到随機數的方法了,我首先找到了最常用的nextInt()函數,代碼如下:

public int nextInt() {
        return next(32);
    }           

複制

代碼很簡潔,直接跳到了next函數:

僞随機數算法_僞随機數預測工具
僞随機數算法_僞随機數預測工具
1 protected int next(int bits) { 2 long oldseed, nextseed; 3 AtomicLong seed = this.seed; 4 do { 5 oldseed = seed.get(); 6 nextseed = (oldseed * multiplier + addend) & mask; 7 } while (!seed.compareAndSet(oldseed, nextseed)); 8 return (int)(nextseed >>> (48 - bits)); 9 }           

複制

View Code

OK,祝賀一下怎麼樣,因為我們已經深入到的線性同餘法的核心了——沒錯,就是這幾行代碼!

在分析這段代碼前,先來簡要介紹一下線性同餘法。

在程式中為了使表達式的結果小于某個值,我們常常采用取餘的操作,結果是同一個除數的餘數,這種方法叫同餘法(Congruential method)。

線性同餘法是一個很古老的随機數生成算法,它的數學形式如下:

Xn+1 = (a*Xn+c)(mod m)

其中,

m>0,0<a<m,0<c<m

這裡Xn這個序列生成一系列的随機數,X0是種子。随機數産生的品質與m,a,c三個參數的選取有很大關系。這些随機數并不是真正的随機,而是滿足在某一周期内随機分布,這個周期的最長為m(一般來說是小于M的)。根據Hull-Dobell Theorem,當且僅當:

1. c和m互素;

2. a-1可被所有m的質因數整除;

3. 當m是4的整數倍,a-1也是4的整數倍時,周期為m。是以m一般都設定的很大,以延長周期。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剛才的程式,注意這行代碼:

nextseed = (oldseed * multiplier + addend) & mask;           

複制

和Xn+1=(a*Xn+c)(mod m)的形式很像有木有!

沒錯,就是這一行代碼應用到了線性同餘法公式!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怎麼沒見取餘符号?嘿嘿,先讓我們看看三個變量的數值聲明: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multiplier = 0x5DEECE66DL;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addend = 0xBL;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mask = (1L << 48) - 1;            

複制

其中multiplier和addend分别代表公式中的a和c,很好了解,但mask代表什麼呢?其實,x & [(1L << 48)–1]與 x(mod 2^48)等價。解釋如下:

x對于2的N次幂取餘,由于除數是2的N次幂,如:

0001,0010,0100,1000。。。。

相當于把x的二進制形式向右移N位,此時移到小數點右側的就是餘數,如:

13 = 1101 8 = 1000

13 / 8 = 1.101,是以小數點右側的101就是餘數,化成十進制就是5

然而,無論是C語言還是java,位運算移走的數顯然都一去不複返了。(什麼,你說在CF寄存器中?好吧,太高端了點,其實還有更給力的方法)有什麼好辦法保護這些即将逝去的資料呢?

學着上面的mask,我們不妨試着把2的N次幂減一:

0000,0001,0011,0111,01111,011111。。。

怎麼樣,有啟發了嗎?

我們知道,某個數(限0和1)與1作與(&)操作,結果還是它本身;而與0作與操作結果總是0,即:

a & 1 = a, a & 0 = 0

而我們将x對2^N取餘操作希望達到的目的可以了解為:

1、所有比2^N位(包括2^N那一位)全都為0

2、所有比2^N低的位保持原樣

是以, x & (2^N-1)與x(mod 2^N)運算等價,還是13與8的例子:

1101 % 1000 = 0101 1101 & 0111 = 0101

二者結果一緻。

嘿嘿,講明白了這個與運算的含義,我想上面那行代碼的含義應該很明了了,就是線性同餘公式的直接套用,其中a = 0x5DEECE66DL, c = 0xBL, m = 2^48,就可以得到一個48位的随機數,而且這個謹慎的工程師進行了疊代,增加結果的随機性。再把結果移位,就可以得到指定位數的随機數。

接下來我們研究一下更常用的一個函數——帶參數n的nextInt:

1 public int nextInt(int n) {  2 if (n <= 0)  3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 must be positive");  4  5 if ((n & -n) == n) // i.e., n is a power of 2  6 return (int)((n * (long)next(31)) >> 31);  7  8 int bits, val;  9 do { 10 bits = next(31); 11 val = bits % n; 12 } while (bits - val + (n-1) < 0); 13 return val; 14 }           

複制

顯然,這裡基本的思路還是一樣的,先調用next函數生成一個31位的随機數(int類型的範圍),再對參數n進行判斷,如果n恰好為2的方幂,那麼直接移位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如果不是2的方幂,那麼就關于n取餘,最終使結果在[0,n)範圍内。另外,do-while語句的目的應該是防止結果為負數。

你也許會好奇為什麼(n & -n) == n可以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的次方幂,其實我也是研究了一番才弄明白的,其實,這主要與補碼的特性有關:

衆所周知,計算機中負數使用補碼儲存的(不懂什麼是補碼的自己百度惡補),舉幾組例子:

2 :0000 0010 -2 :1111 1110

8 :0000 1000 -8 :1111 1000

18 :0001 0010 -18 :1110 1110

20 :0001 0100 -20 :1110 1100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補碼有一個特性,就是可以對于兩個相反數n與-n,有且隻有最低一個為1的位數字相同且都為1,而更低的位全為0,更高的位各不相同。是以兩數作按位與操作後隻有一位為1,而能滿足這個結果仍為n的隻能是原本就隻有一位是1的數,也就是恰好是2的次方幂的數了。

不過個人覺得還有一種更好的判斷2的次方幂的方法:

n & (n-1) == 0

感興趣的也可以自己研究一下^o^。

好了,線性同餘法就介紹到這了,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另一種同餘法——乘同餘法(Multiplicative congruential method)。

上文中的線性同餘法,主要用來生成整數,而某些情景下,比如科研中,常常隻需要(0,1)之間的小數,這時,乘同餘法是更好的選擇,它的基本公式和線性同餘法很像:

Xn+1=(a*Xn )(mod m )

其實隻是令線性公式中的c=0而已。隻不過,為了得到小數,我們多做一步:

Yn = Xn/m

由于Xn是m的餘數,是以Yn的值介于0與1之間,由此到(0,1)區間上的随機數列。

除此之外,還有混合同餘法,二次同餘法,三次同餘法等類似的方法,公式類似,也各有優劣,在此不詳細介紹了。

同餘法優勢在計算速度快,記憶體消耗少。但是,因為相鄰的随機數并不獨立,序列關聯性較大。是以,對于随機數品質要求高的應用,特别是很多科研領域,并不适合用這種方法。

不要走開,下篇部落格介紹一個更給力的算法——梅森旋轉算法(Mersenne Twister),持續關注啊!

http://www.myexception.cn/program/1609435.html

釋出者:全棧程式員棧長,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javaforall.cn/166746.html原文連結:https://javafora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