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這是汽車電子的第一篇綜述,本文将圍繞整車電氣網絡、混合傳動系統的相關架構,對各主要部件進行描述。

汽車電子是針對傳統内燃機車型的電子系統而言的,因其仍是市面上最多的架構。本文也會涉及一部分純電動車型的電氣網絡的概念。

一、總覽

1.1 整車電氣網絡的基本元素

内燃機:将化學能轉換為機械能

發電機:将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電池:儲存電能

起動機,用電器:消耗電能,實作特定功能

開關和保險,導線:安全,控制,能量傳遞

如圖1.1所示: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圖1.1 整車電氣網絡基本構成

1.2 電子電氣 VS 機械

電子電氣的優點:

  1. 良好的分散性

    快速,可靠,清潔,低損失

  2. 很好的可控性

    特征值簡單,準确,快速,可測量,可控

  3. 很好的可用性

    能量之間的轉換很友善

  4. 良好的儲存性

    有不同的技術可以儲存電能

電子電氣的缺點:

  1. 電能自給自足,且傳遞過程的效率較低

    許多能量轉換的過程的效率有限

  2. 電能的産生僅能通過發動機的運轉
  3. 電能的緩沖是必須的

    能量密度較低,品質大,成本高

是以在汽車中,電能往往作為輔助能量形式出現。

1.3 能量傳遞鍊的效率

  1. 化學能 -> 機械能——内燃機:ηVM = 10~40%
  2. 機械能 -> 電能——發電機:ηG = 40~75%
  3. 電能 -> 化學能——電池:ηBat = 60~85%
  4. 電能傳遞——導線:ηK = 90~98%

1.4 用電器的分類

  1. 根據通電時間:短時,長時,持續
  2. 根據功率需求:均勻的功率輸入(峰值功率 ≈ 平均功率),不均勻的功率輸入(峰值功率 >> 平均功率)
  3. 根據功能:起動機,發動機管理和動力總成,發動機配套器件,安全系統,資訊娛樂系統,駕駛輔助系統,舒适系統

在未來,用電器的功率将越來越高。由于會有與安全相關的功能加入,汽車電氣網絡的穩定性将會加強,系統的安全性将會得到進一步保證。

1.5 常見汽車電氣網絡中的用電器

用電器 額定功率 平均功率
點火器 20W 20W
燃料泵 50W 50W
發動機控制單元 200W 200W
近光燈 110W 90W
尾燈 30W 25W
其他照明 22W 20W
座艙加熱,風扇 120W 50W
後窗加熱 200W 60W
電子空調風扇 120W 30W
雨刮器 50W 10W
擋風玻璃清洗器 60W 5W
制動燈 45W 12W
轉向燈 42W 5W
霧燈(車前) 42W 5W
霧燈(車尾) 21W 2W
車窗電動升降 150W/個 10W/個
座椅加熱 120W/個 10W/個
電動座椅調節 110W/個 5W
電動方向盤調節 25W 2W
總共 1625W 646W

(資料來源:[BOSCH-02]及其他)

其中,1625W是安裝的所有用電器的功率,646W是權重平均功率,考慮了通電時間,使用頻率和同步性因素。

例:車窗清洗器和雨刮器工作時的電流大小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1.6 12V汽車電氣網絡的電壓

  1. 直流電
  2. 電池并聯供電可行
  3. 許多直流電執行器
  4. 低電壓保護
  5. 導體系統,車身作為低電勢端
  6. 對于中小型用電器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6 V: 發動機啟動的最低電壓

9 V:汽車運轉的最低電壓

11 - 12 V:典型放電電壓

14 - 15 V:典型充電電壓

16 V:最大電壓

34 V:最大動态電壓峰值

(資料來源:[HEN-90]及其他)

例:城區行駛時的汽車電氣網絡表現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二、發電機

2.1 發電機的功能特性

  1. 通過電磁感應,将内燃機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2. 根據需要為用電器提供電能,為電池充電
  3. 作為内燃機配套器件的一部分,參與皮帶傳動
  4. 電壓控制器保證恒壓輸出,不受負載和轉速的影響

2.2 發電機與内燃機的連接配接

  • 通過三角筋條皮帶:94…97%效率,1%滑移率
  • 三角筋條皮帶除了連接配接發電機的軸外,還連接配接其他的發動機配套器件,如轉向助力泵,水泵,空調壓縮機等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2.3 發電機剖視圖

2.3.1 集電環式

按逆時針順序分别為:集電環端蓋,整流器,功率二極管,勵磁二極管,調節器和握刷器和碳刷,定子,轉子,通風器,皮帶輪,驅動端軸承蓋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來源:[BOSCH-87])

2.3.2 齒形電極式

下圖為博世緊湊型發電機 Li-E 爆炸圖: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來源:www.bosch.de)

2.4 帶調節器的三相電流發電機電路圖

從左到右5個紅框分别為:整流器,勵磁二極管,定子線圈,勵磁線圈(轉子),調節器(混合式)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2.5 交流發電機的電磁感應公式

  • 定子線圈中交變電流的頻率:𝒇 = 𝒏 ∙ 𝒑

    其中:𝒏是轉子的轉速,𝒑是極對數(典型值有6,8)

  • 定子中的感應電動勢:𝑼𝒒 = 𝒄 ∙ 𝜱 ∙ 𝒇

    其中:𝒄是與結構有關的常數,𝜱是磁通量

磁場由勵磁線圈加強(勵磁線圈中的電流最大值為4…6A)。

感應電流将通過導流環傳遞。

2.6 電壓穩定控制圖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來源:[BOSCH-02])

占空比 DF = Tein / (Tein+Taus)

平均感應電流 = Imax∙ DF = (UNetz / RL)∙ DF

2.7 電子半導體式控制器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紅框從左到右依次為:終級(達林頓管),控制級,分壓器

2.8 多功能接口控制器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多功能接口控制器的優點:

  1. 可識别轉速
  2. 可擷取溫度,保護電器元件
  3. 負載響應控制,不會對曲軸産生扭矩跳躍
  4. 預激勵可控,抵抗扭矩在起動階段被抑制
  5. 可與發動機控制器通信,內建到電能管理系統中

2.9 星形連接配接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UNetz = Upos - Uneg

  • 相連的支路電壓(每個周期6次換向)
  • 變化部分有高的基頻和小的幅度: fBrumm = 6f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來源:[HEN-90])

2.10 幾個重要的轉速點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 最低轉速n0:在空轉情況下達到額定電壓的轉速(又稱0A轉速)
  • 發動機怠速時轉速nL:發動機的怠速轉速1500…1800 min-1
  • 額定轉速nN:固定為6000 min-1(額定電流下)
  • 最高轉速nmax:18000…22000 min-1,取決于發電機種類和大小

2.11 交流發電機的功率損失分布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其中:

P1:輸入功率

P2:輸出功率

Vmech:空氣和軸承摩擦

VCu_Stand:定子中的銅損

VFe+ZuS:鐵損及其他損失

VDioden:整流器損失

VCu_Feld:勵磁損失

三、電池和儲能技術

3.1 電池在汽車電氣網絡中的作用

  1. 支援,直接接入電氣網絡中。
  2. 在發動機未啟動時為用電器供電,尤其是發動機起動器。
  3. 能量輸出,在發電機功率不足時
  4. 電壓平整(考慮發電機輸出的波浪性,以及負載切換時的補償過程)

3.2 技術要求

  1. 起動:具有短時間(1…5秒)大電流放電特性(至300…1000A),最低電壓應大于7.5V,可在低溫時(至-30℃)保持特性。
  2. 供電:在數月不用時,自損耗較小(至10mA),在使用階段的幾分鐘到幾小時内,可保持中等放電電流(1…10A)
  3. 緩沖:可以緩沖汽車電氣網絡中的電壓波動,如殘餘波動,負載或發電機的瞬态變化
  4. 充電:良好的載流子承接能力,可低溫充電
  5. 保養:盡可能少,壽命應長久
  6. 使用範圍:盡可能大(溫度範圍,電池電量)
  7. 重量&體積:盡可能小,但标準化
  8. 成本:保證安全和品質要求下盡可能低成本
  9. 環保:無排放,完全可回收
  10. 循環:更少的老化效應,即使在高的充電吞吐量和深度放電的使用條件下
  11. 深度放電:即使有深度放電,也具備良好的再充電能力,并能降低深度放電對電池的損害
  12. 貯存:良好的物流倉儲性,安裝在車上能很好地儲存——很小的自放電
  13. 不需要定期充滿電:在電池電量中等的情況下進行運轉,可以自由容納制動回收得到的電能——低成本充電
  14. 高充電電流:以适應功率更大的發電機
  15. 更好的充放電循環:适應混合動力系統的要求,如自動啟停。

3.3 簡單電池模型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 靜态電壓U0:在電夾處測量到的,未工作的電池電壓
  • 内阻Ri:所有電阻的集合(電極與電解液之間,電解液本身,電極與電池連接配接器之間),實際上不是固定值,而是随時間變化
  • 電夾電壓Ukl:在電夾處測量到的,工作時的電池電壓
  • 電夾電流Ikl:流過電池的電流,當電池充電時,定義Ikl > 0
  • 容量C:從充滿電的電池中可以取走的電量
  • 剩餘電量Q:電池目前可以取走的電量
  • SOC:電量飽滿度,SOC = Q / C
  • SOH:老化程度,電池目前的容量 / 全新電池的标稱容量
  • 标稱容量K20:在25°C的恒定放電電流下可以連續20小時從電池中放電的電荷量,而電夾電壓不低于10.5V
  • ICC或冷檢查電流:完全充滿電的電池在-18℃下放電10秒鐘的電流大小,而電夾電壓不低于7.5V
  • 标稱電壓:電池單元的數量乘以标準電池單元電壓。對應于小電流放電時的平均電夾電壓。

注:此簡單模型隻适用于一個特定的驅動點。所有的參數都與電池電量和電解液溫度強相關。

電池效率

  1. 放電效率:ηent = Eent / (Eent+WRi)
  2. 充電效率:ηlade = Elade / (Elade + WRi)
  3. 總效率:ηGEsamt = ηladeηent
  • 效率隻和電池電流大小,内阻大小有關!
  • 充放電電流越小,效率越高(因熱損失越少)。

3.4 Ragone曲線: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3.5 鉛酸電池

3.5.1 技術名額:

  • 能量密度:25 Wh/kg或40 kg/kWh
  • 壽命:3-12年
  • 循環壽命:50-2000(7000)次循環
  • 典型充電溫度區間:-20℃至+50℃
  • 典型放電溫度區間:-25℃至+60℃
  • 成本:50 - 250 € / kWH
  • 基本可以完全回收
  • 材料:稀硫酸
  • 外殼:塑膠
  • 電極栅:鉛合金
  • 正極:多孔氧化鉛,多孔度約為50%,活躍表面約0.5m2/g
  • 負極:多孔海綿狀鉛,多孔度約為50%,活躍表面約0.5m2/g
  • 放電後産物:硫酸鉛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3.5.2 稀硫酸的缺點:

  • 相鄰電極之間需要有足夠多的酸,是以存在一個電極之間最小距離和最小電解液電阻。
  • 酸度的變化會導緻酸的分層,進而導緻不均勻。
  • 由于放電期間會消耗硫酸,是以電池電壓會随着放電的進行而下降,并在充電期間會增加。
  • 随着硫酸濃度的降低(一階近似與酸密度成正比),酸的凝固點從在充滿電的情況下的-45°C升高至0至-10°C之間。 是以,當環境溫度低且電量低時,鉛電池電解液有結冰危險。

3.5.3 鉛酸電池的凝固點:

  • 凝固點與硫酸濃度強相關
  • 深度放電會降低硫酸濃度
  • 硫酸濃度越低,凝固點越高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橫坐标:硫酸濃度,正比于SOC

縱坐标:電解液溫度

(來源:[BOSCH-02])

3.5.4 容量與放電速率的相關性: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經驗公式:溫度每降低1攝氏度,容量降低6%。

3.5.5 電壓與電流量和放電時間的相關性: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3.5.6 溫度對鉛酸電池的影響: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溫度越高,電池的容量越低,發動機的大電流需求越大。

3.6 鉛酸電池的老化

3.6.1 老化原因

機理 原因 結果
排污:活性物質從電極闆上脫落并掉入底部的泥漿室 高充電電壓(充氣),機械沖擊,放電電流大,深層放電 活性物質丢失:容量減少,短路危險
覆層:從負極闆上沖洗散布劑 高電荷通過量(循環負載) 有效表面減少:容量減少,内阻增大
腐蝕:稀硫酸對格栅闆造成電化學氧化 高充電電壓,高溫,不佳的合金(銻),電解液中的酸度過高(酸分層) 網格和導體的分解:内阻增大,斷路,短路
硫酸化:電池放電時,在栅闆上形成鉛晶體 深層放電,充電不足,在(部分)放電狀态下貯存,使用較久,電解液中的高酸度(酸分層) 有效表面減少:容量減少,内阻增大,短路危險,酸密度降低

3.6.2 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的措施

  • 保持長期的高電量狀态
  • 避免深度放電
  • 避免在部分電量狀态下貯存電池
  • 避免不必要的充放電循環
  • 避免高溫
  • 避免充電電壓過高

3.7 新的鉛酸電池技術

密封,免維護的複合型鉛蓄電池VRLA(閥門調節的鉛酸)

  • 自放電效應最小
  • 充放電循環次數高
  • 不存在酸洩漏
  • 出色的性能

鉛膠

  • 電解質用大表面二氧化矽固定
  • 極長的使用壽命和循環穩定性

AGM(吸收式玻璃墊)

  • 電解質用高孔隙率玻璃纖維隔闆固定
  • 充放電循環鐘,表現出極佳的性能
  • 軌道構造(圓形電池技術),可實作極高的功率密度
    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汽車電子——整車電氣網絡和混合傳動系統(一)
    (來源:Exide)
  • 使用纏繞的圓形電池和AGM隔闆
  • 由于電極層的高壓是可能有大表面的薄層
  • 極低的内阻,極高的循環穩定性
  • 放電時内阻小,充電時内阻大

3.8 鎳金屬氫化物電池(NiMH)

3.8.1 基礎:

  • 陽極:可以可逆地儲氫的金屬合金
  • 陰極:傳統鎳氧化物
  • 對于深度放電和過充相對來說不那麼敏感
  • 高比能量密度
  • 工作溫度:-30℃ - 45℃
  • 相對昂貴
  • 高自放電效應

3.8.2 電池單元的設計:

電池單元的設計對鎳氫電池的影響很大。

  • 圓柱狀單體:更高的系統級别的設計靈活性
  • 棱柱狀模組:更高的封裝效率,更高的比能量

四、起動機

五、能量傳動和分流

六、電能管理

七、混合傳動概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