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唐西行求法(12)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東北人昙無竭

作者:胡說佛史Meeteast

漢唐以來,踏上西行求法之路的僧人 數以千計,但是,有姓名可考諸典籍者,僅為一小部分。 根據中國近代思想家、史學家梁啟超先生(1873—1929)在《中國佛教史研究·西行求法古德表》中所作的統計,近五百年間,西行求法者便多達105人。本人查閱《四朝高僧傳》、《名僧傳》、《釋教錄》、《宋高僧傳》、梁啟超的《佛學研究十八篇》、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等,對這些西行求法人物事迹做了整理,陸續分享。(共52人,其中32位較詳整理,20位簡介)

漢唐西行求法(12)西天取經之昙無竭

昙無竭,又稱釋昙無竭 、法勇 ,姓李,幽州黃龍人,今遼甯朝陽,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僧人。關外唯一取經人

漢唐西行求法(12)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東北人昙無竭

昙無竭從小就非常崇敬佛教,出家為僧。他多年堅持勤修苦練,遵守佛教戒律,不斷地念經誦佛,受到了衆多高僧的器重和贊賞,到了北燕時期,他已成為當地出類拔萃的高僧。聽說法顯已經從天竺傳回,被法顯的曆經磨難,親臨佛國,取回真經的事迹感染,萌生了西行求法的念頭。在他的請求下,獲得了北燕帝王馮跋的支援。

北燕太祖文成帝馮跋太平十二年,即南朝劉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昙無竭組織了僧猛、昙朗等共二十五人的西行求法團隊,在北燕主馮跋的支援下,開始了西行取經之路,從北方的龍城(遼甯朝陽)出發,向西走去。他們先到了河南國(今天青海湖一帶,吐谷渾建立的國家),然後經過河西走廊,吐魯番東邊,沿着塔裡木盆地北邊走到高昌,繼續前線,經過龜茲國,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蔥嶺一帶地勢崇山峻嶺,終年積雪,行路異常艱難,一路西行的25人中有12人墜崖而死。

漢唐西行求法(12)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東北人昙無竭

在翻越蔥嶺後,昙無竭等13人繼續向西走,到達了罽賓國。他們在弗樓沙禮拜了佛陀當年使用的聖物佛缽,并在罽賓國停留了一年多的時間,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字,求得了《觀世音菩薩授記經》梵文本。接着,他們繼續前行,來到了北天竺(巴基斯坦一帶)的檀特山南石榴寺,停留了三個月的時間。在那期間,昙無竭拜訪了天竺禅師佛馱多羅,并投身于佛馱多羅門下。離開了石榴寺,繼續前往中天竺。一路上荒無人煙,随帶糧食已經用完,用石蜜充饑,8人中途餓死。昙無竭等剩下5人随後遊遍天竺各地,禮拜佛陀聖迹,尋求經典。

漢唐西行求法(12)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東北人昙無竭

數年後,昙無竭等乘坐商船從南天竺起航,穿過印度洋,經過南海,最終平安抵達廣州。昙無竭曆經二十餘年西行取經,充滿着艱辛和困苦。這二十年間,他的故國北燕已經滅亡。昙無竭歸國後,留居南朝宋。在元嘉三年(426年),他翻譯了《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該經後來被收入佛典總集《大藏經·華嚴部》。接着,他根據自己的見聞和經曆,撰寫了《曆國傳記》。至于他晚年的去向,則不為人所知。

漢唐西行求法(12)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東北人昙無竭

關于弗樓沙的聖物佛缽,法顯記錄過這樣一個故事。大月氏國王知道佛祖的佛缽在弗樓沙,于是他帶領大軍攻打弗樓沙,想奪取佛缽。當攻下弗樓沙後,月氏國王崇信佛法,想要将佛缽帶回去。他們舉行了盛大的供養儀式,将佛缽放在盛裝打扮的大象上面,大象卻被壓趴在地上,無法前行。于是他們又用四輪車拉着佛缽,用八頭大象共同拖拉,仍然無法前行。月氏國王才意識到他們與佛缽的無緣,感到十分慚愧和懊悔。于是,他在那裡建了一座塔,留下七百多個僧侶守護佛缽,進行各種供養。這個佛缽可以容納兩鬥左右,顔色混雜而偏黑,四面都很清晰,厚度可以達到兩分之一,非常透亮。窮人隻需要少量香華就可以填滿它,而富人即使拿出百千萬斛的香華也無法填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