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三個紫柳珊瑚科新物種

作者:閃電新聞

Qilu.com 閃電新聞9月25日,海洋科學前沿(JCR 1區)線上公布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進化實驗室的最新成果《熱帶西太平洋海山深海紫柳科(Octocorallia:Victorgorgiidae)的形态學和分子學分析,并描述了三個新物種"。利用經典分類學和分子系統的組合,該研究系統地研究了來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和卡羅琳嶺交界處四座海山的紫柳珊瑚,并确定并描述了三個新物種:海洋的紫柳珊瑚Victorgorgiaica Li,Zhan s Xu,2020年和簇狀紫柳珊瑚Victorgoria fasciculata。 2020年和扇形紫柳珊瑚VictorgorgiaflabellataLi,詹斯徐,2020年。

此前,為慶祝中國科學院海洋學成立70周年,該研究所的分類學者以海洋命名了五種新的深海物種。其中,OceanIcity Coral Victorgorgia Iocasica Li,Zhan s Xu,2020年是迄今為止首次發表的新物種,也是第一個以海洋命名的大型生物新物種。新物種以Ocean的首字母iocas命名,加上拉丁語字尾ica(意思是歸屬)。海洋的紫色柳珊瑚于2019年在西太平洋的卡羅琳海山1,549米深處被發現,高約33厘米,扇形,明亮的紫色,意思是"紫色氣體向東流動"。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三個紫柳珊瑚科新物種

海洋中紫色柳珊瑚的外形

紫柳珊瑚屬于珊瑚輪廓,八釋放珊瑚亞群、軟珊瑚、紫柳珊瑚分支,都生活在深海中,常靠蛇的尾巴,與紅珊瑚、柳珊瑚等深海硬底生境、生物群等的建構,為許多無脊椎動物和魚類提供栖息地。紫柳珊瑚的國際分類研究很少,以前隻報告了6種紫羅蘭珊瑚,其中除一種外,其他所有物種都在太平洋發現。該研究将該屬中已知物種的數量增加到九個。

該研究比較了紫柳珊瑚各種分類的特征,并提出珊瑚的骨碎片特征是該物種最可靠的分類特征,而通常用于區分章魚珊瑚物種的mtMutS和COI基因序列過于保守,無法區分其相似物種。研究中的四個物種取自四個相鄰的海山,不同海山沒有共同的物種,表明海山之間的生物連接配接性較低。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三個紫柳珊瑚科新物種

海洋中紫柳珊瑚的骨骼特征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科學技術基礎資源調查(2017 FY1008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930533,31970489)和科學項目的支援。李揚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徐奎東是該論文通訊的作者。

閃電新聞記者劉洋、餘鑫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