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響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因子分析

作者:吉山花瑤

分析影響山核桃嫁接成活的因素

1 嫁接影響因素

1.1 移植時間 山核桃的嫁接時間因嫁接方式而異,選擇的時間也各不相同。一般從春季開始,即3月和4月,如果嫁接時間太早會導緻存活率低,如果嫁接時間太晚會導緻發芽年份不發芽或生長不飽滿,冬季困難。一般選擇在春季馬鈴薯到清明這個時候,當地苗圃選擇在3月中旬嫁接,當溫度合适,溫度恒定時,沒有明顯的溫度變化,充足的降水,陽光更适宜,山核桃樹處于葉期,植物體周期快,嫁接生長速度也加快, 樹木的生理活性強,木材損傷流量較小,有利于穗的愈合。

影響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因子分析

1.2 種植土壤山核桃在嫁接不同品種的土壤要求也略有不同,一般需要在土壤疏松透氣、肥沃的土壤中,土壤營養供應充足的生長場所。在嫁接前按植物生長規律對土壤進行分級,一般在早春,深耕土地會進行土壤細化,并對土壤施肥,使其有足夠的基肥,可以供應山核桃生長,并對土壤進行殺菌處理,增加土壤的通風通風性能,特别是對于準備嫁接的樹苗, 應根據地形、坡度、土壤肥力、氣候條件和樹木生長條件施肥澆水。

1.3 桦木和穗花的品質因素 桦木和穗花是山核桃嫁接和成活率的決定性因素,無論是在時間、氣候還是嫁接技術等方面,都應以嫁接桦木和穗子的品質為依據。是以,在選擇這兩個基本條件時應特别小心。第一,桦木的選擇。山核桃嫁接桦樹目前大多選用美國薄殼山核桃幼苗或當地山核桃幼苗,桦樹幼苗要求莖的厚度在1cm以上,幼苗生長強壯,無病蟲害,嫁接部位光滑;首先,采集穗的山核桃母樹應選擇樹強、發芽充分、病蟲害少、親和力強、果實品質好的強韌樹。其次,穗條的采集應選擇雌樹周邊的發育枝,不能選擇果枝,并要求穗條上的芽滿滿,嫁接時穗應随時在穗條上切開,建議早點,不要太晚, 一般在1~2月進行采摘,采集後應及時進行剪切處理,并根據類型、厚度對捆紮進行不同的分類,一般為30~50捆。捆紮成保鮮袋密封或用保鮮膜包裹後,置于低溫儲存,一般溫度控制在5°C以下,濕度在70%左右;對于嫁接品種,應盡量選擇種子好或果實品質好、産量高、産量穩定、抗病昆蟲、抗寒、抗旱性強的品種。

1.4 植株種植密度 由于嫁接過程需要大量的養分來供應,每株植株必須有一定的生長空間。同時,種植密度直接影響通風性能、窪地程度、蟲害發生率等,是以苗圃中幼苗的種植密度也直接影響嫁接的成活率。一般種植或預留8000~10000株/667m2的桦木苗是合适的。

1.5 供水因素 桦樹移栽時,填埋後的第一要任務就是給根系澆水,這種澆水必須澆水,使其與土壤充分接觸,同時加強樹體内樹體液的循環,增強生長和愈合的能力。水分管理在嫁接過程中也很重要,因為在嫁接過程中通過樹液的循環促進切口愈合,樹液中水分充足,營養供應全面,嫁接切口愈合速度更快,枝條生長速度也更快,特别是在幹旱較少、降水較少的地區和季節, 應及時觀察土壤水分和幼苗生長情況,補充肥料水分。定期檢查成活率的過程應進行肥料水分檢查,如果遇到幹旱,可10~15d補水至芽發芽。

2 嫁接方法和技術

2.1 嫁接方法 山核桃采用的嫁接方法一方面應根據山核桃的品種,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其生長和種植環境來選擇嫁接方法。根據嫁接的時間,根據嫁接的種類,有不同的嫁接方式。目前,生産山核桃接枝幼苗的可選接枝營養袋育苗和裸根嫁接,一般采用嫁接法進行切割。(1)嫁接幼苗。嫁接幼苗有2種方法,首先是将營養袋幼苗嫁接,即将營養良好的土壤放入無紡布營養袋中,然後在袋中播種或移植栽培的桦樹幼苗。這種嫁接育苗法具有較高的成活率,一般可達到95%以上,上山植苗的時間也延長,根系完好無損。二是裸根嫁接苗,即在移植無土的桦木幼苗過程中,種植植株在生長過程開始時的抗性較低,适應性較差,但随着其逐漸生長,活力逐漸旺盛,生長速度比較快,但成活率低于第一種方式。(2)嫁接方法:切割。經過多年的實踐,山核桃嫁接采用嫁接方法實際操作性強,存活率高。其主要步驟是:桦木保留5cm剪切,穗切成楔形,長切面切成3~4cm,切削層略薄,不超過髓鞘,短切面控制在1cm左右,穗切保留2個芽。嫁接時,桦木先用刀頭反口,用木頭略微切割,切割長度略短于長切面的穗,再插入穗,插入穗時注意白色,對準形成一層,最後必須用專用塑膠帶緊緊。

影響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因子分析

2.2 嫁接技術 嫁接過程應注意幾個技術要點。一、嫁接速度要快,避免使切口接觸到其他物品,也不要讓穗子在空氣中停留較長時間,穗的切口也要随收獲而使用,一方面要減少病蟲害的威脅,另一方面是要減少水分流失。其次,山核桃嫁接前要注意避免損傷流,否則存活率降低,應在桦樹嫁接前2~3d對桦木産生水分或嫁接後及時為根部位放水,以減少損傷流對存活率的影響。同時,還要做好後水的控腑和脫發工作,在接下來的2周内要經常檢查接頭是否有水,如果有水應及時受傷并放水。接受發芽後也應及時擦除,防止營養物質消耗,有利于嫁接部位愈合。第三,根據不同的條件選擇合适的嫁接周期和方法,嫁接工具應鋒利,同時保持切削表面光滑。尖峰的形成層應對齊,當尖峰的厚度不一緻時,應對齊側面。第四,嫁接後,必須使用透氣性較好的塑膠薄膜系緊,并保證界面筆直、平整、對齊,防止水分流失,如果發現帶子影響樹枝生長,要及時擡起。綁紮時,可以用小木棍固定,以防風和折疊。

影響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因子分析

3 移植後管理因素

山核桃嫁接經過一系列移植物管理工作,除了發芽、切開、開床、除心、遮蔭、感冒和疾病預防外,這些都是影響移植物存活率的因素。如果早期嫁接生長成功,後期放寬其管理,仍會導緻存活率下降。是以,第一步是定期檢查,及時更換那些沒有存活下來的人,以提高存活率。然後去萌發,将桦樹上的芽促進芽的生長,時間可以控制在10~15d左右。當新的嫁接末端長到5cm以上時,解開塑膠薄膜以避免其結合嫁接分支生長。當新端長度超過30cm時,為了保證植物過冬的安全,應心采摘,還要進行冬季寒冷。可以選擇塑膠薄膜包等措施,其次是蟲害防治,而加強病蟲害防治也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因素。2.不同品種的山核桃嫁接後,在嫁接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細菌、蛋等,而桦樹在生長修複過程中,抗性低,是以非常容易感染病蟲害。山核桃最常見的病蟲害有:山核桃站立病、山核桃分支病、山核桃紅葉病、山核桃雕刻和天石(綠蟲)等,在不同生長期的不同病蟲害。同時,2個品種的植株嫁接會使植物産生不适應的性能或兩者都容易發生病蟲害,是以有必要提前預防,根據生長階段和易發展的病蟲害進行化學實體防治,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響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因子分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