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天賦的誤解害了很多人

前兩天和朋友聊天說起了天賦,大多說人和我以前一樣,對天賦的了解是有誤的,而這種誤解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我們正常的了解,天賦就是你聰明,智商高或者情商高,學東西快,成績好,小小年級就能做到别人很驚訝很羨慕的事。是以天賦常常和“神童”關聯起來,而和“普通人”形成對比。

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因為世界上的事有千千萬種,對一件事很白癡的一個人可能對另一件事是天才。譬如丁俊晖沒去學校上學(讀書很普通人)但是确是斯諾克桌球天才。譬如剛剛過去的奧運會天才跳水運動員全紅婵小姑娘,她的天賦連郭晶晶都“羨慕嫉妒恨”,然而在生活中其他事情上她就是個普通小姑娘。

我聽過的對天賦更好的一種定義是,天賦就是你真正的愛好,是你喜歡的事,是你愛做并能持續去研究如何做好的事。

是以人人都有天賦,就看你自己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天賦,就看你是否有條件去發展自己的天賦。就看你的天賦是否更接近普世價值觀,就看你的天賦是否更容易嶄露頭角。

1 要及早找到自己的天賦。

有些人很幸運,很早就發現自己的天賦了。譬如莫紮特4歲的時候就能聽出宮廷樂師演奏的時候錯了1/4拍,而他的父親本身也是音樂專家,及時發現了兒子的天賦。是以莫紮特盡管英年早逝但是一生音樂造詣高超,成績斐然。

而很多人很不幸,二十多歲了還沒找到自己的天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更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想做什麼,渾渾噩噩,随波逐流,閑餘時間看劇刷抖音漂過,這樣的人生确實有點“人間不值得”。沒找到自己的天賦的人确實很不幸。

是以我一直認為喜歡的姑娘求而不得并不是最慘的,因為你至少知道世間有那麼一位姑娘。最慘的是連自己喜歡誰都不知道,或者說都沒有遇見讓自己動心動情的那位姑娘。

哀莫大于心死,慘莫大于沒天賦。

2 要創造條件去養育天賦。

有天賦隻是基礎,而不是成果。天賦隻是一棵幼苗,需要條件去成長,将來才能開花結果,震驚世人!

可惜這個條件很多不是你自己決定,而是你的客觀環境決定的。譬如你的天賦是賽車,然而你隻能在電視上看看,你的家境并不支援你去成為一名賽車手。譬如你的天賦是唱歌,然而并沒有條件進入娛樂圈。

是以有些人會自怨自艾,會怨天尤人,甚至遷怒父母,怪罪社會。

實際上大可不必。現代社會實際上包容性很強,網際網路也給了普通人發聲發力的機會點,平民高手成功的案例并不少。是以我要強調的是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讓你靠父母。

如果你真的喜歡那位姑娘,那就應該為她去努力,為她去奮鬥,創造條件去接近她,提升自己去配得上她,而不是回家生悶氣抱怨自己不是二代。

3 盡量選擇簡單模式的天賦

什麼叫簡單模式的天賦?就是你喜歡的東西特别容易出結果,特别容易取得收獲,就算這個收獲沒有那麼巨大。

譬如你小時候學習好,那麼你把“會上學”作為自己的天賦就不錯。每次考試隻要班級前幾名年級前幾名就可以在一定範圍内取得很好的認可,小範圍内你就是“天才”,可以收獲不少肯定。我小時候就是這樣,感覺很良好。長大了沿着這條路走,考個不錯的大學,找個不錯的工作,盡管實際上是個普通人,但是也不會太差。

是以“會上學”實際上是個簡單模式的天賦。因為整個世界可以容納的“會上學”的人很多,這個賽道成功幾率很高。985211高校每年招人都有大幾萬,你并不需要過獨木橋。

這點上很多人可能不認可,你可能會說“年級前幾名也隻有幾個,大部分人沒戲”。這是事實,然而你把讀書和去做歌手,去做運動員上奧運會比賽等事情對比下,你就會發現這個真容易。奧運會冠軍全球隻有一個,你得勝過全世界才能成功,才配擁有姓名。那才是真正的“地獄模式”。

還有很多這樣簡單模式的天賦。譬如學程式設計去做軟體開發者,因為這件事對人并沒有非常特殊的要求,大部分人都有機會。而且這件事有很大容量,允許很多人成功。

是以如果你還在初高中讀書,可以試試把讀書做天賦去養育。而如果你都讀大學了甚至已經工作了還沒找到自己的天賦,那就試試把程式設計培養成自己的天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