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自西向東綿延上千公裡後,在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停住了腳步。高山繼續往東南延伸,在連接配接橫斷山脈的伯舒拉嶺地帶,察隅河、獨龍江、怒江等河流将高山撕開一道道口子,從深山峽谷間奔湧向東。于是,中國西藏東南部呈現出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西藏江南”察隅。

察隅河谷風光。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黃豁攝
察隅,藏語意為“片狀石之地”。這裡高山聳立,河谷縱橫,密林千裡;這裡氣候溫潤宜人,桑曲河流水潺潺,崇山峻嶺蒼翠如黛,一派亞熱帶原始森林景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察隅成為西藏海拔較低、降水充沛、四季溫和之地,同時又以山高谷深、道路艱險而聞名于世,茶馬古道支線——丙(丙中洛)察(察瓦龍)察(察隅)路大部分路段在其境内。察隅,令人驚歎之餘更平添了幾分向往。
察隅水磨岩峽谷風光。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侯捷攝
峽谷密林間的誘惑
察隅被德姆拉雪山、伯舒拉嶺等山脈環繞,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與高原冷空氣在此相會,形成“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景觀。這裡平均海拔2800米,最低處海拔僅有600多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垂直落差懸殊,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和山地河谷地貌。
察隅水磨岩峽谷。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侯捷 攝
雲層襯托下的梅裡雪山緬茨姆峰。新華社記者蔺以光攝
西藏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僜人新村風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黃豁攝
這是湖畔西南雪山倒映然烏湖的景色。新華社記者張愛林攝
馬幫行走在懸崖峭壁間的茶馬古道上。新華社記者楊宗友攝
這是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鎮航拍的怒江第一灣的全景拼接照片。新華社記者殷剛攝
終年湍流不息的察隅河(1963年攝)。新華社記者許必華攝
察隅縣城新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黃豁攝
僜人手抓飯。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黃豁攝
察隅縣雄久新村老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黃豁攝
卡地村采茶的村民。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侯捷攝
亞熱帶峽谷氣候,加之台地衆多,造就了察隅特色的高山有機茶。2018年起,察隅縣開始大力發展茶産業,截至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約1.2萬畝,撐起了農民增收、農村富裕、脫貧攻堅的一方新天地。
察隅是藏在深山密林間的“如意寶地”,是茶馬古道丙察察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沐浴着新時代的春風,察隅縣合理規劃産業布局,不斷推進優質水果種植、茶葉種植、養殖業、生态旅遊業等重點産業,為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正昂首闊步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