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感覺(IoT)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硬體制造商開始嘗試使用無線傳感器和RFID(RadioFreq

作者:工業膠囊

物聯感覺(IoT)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硬體制造商開始嘗試使用無線傳感器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别)等技術來實作裝置和物體之間的連接配接與通信。但真正的物聯網概念還要追溯到2003年,當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uto-ID中心的幾位教授首次提出了“物聯網”這個概念,并發表了相關論文。

2018年,巴塞羅那市實施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來管理其廢物處理系統。他們在城市垃圾箱中安裝了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垃圾箱的裝滿程度,并在垃圾箱裝滿時向管理系統發送通知。這使該市能夠優化垃圾收集,使其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然而,物聯網解決方案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傳感器必須足夠耐用,能夠承受惡劣的環境,并且傳輸的資料必須安全。此外,還需要強大的連接配接基礎設施來支援傳感器生成的大量資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該系統使用感覺層來處理傳感器資料,并向廢物管理團隊提供可操作的見解。這使他們能夠就何時何地部署資源做出明智的決定。

随着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感覺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2010年左右,物聯感覺技術已經開始進入實際應用領域,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等。

近年來,物聯感覺技術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覆寫面也更加廣泛,其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農業、智能物流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未來,随着5G、邊緣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感覺技術将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注了解更多工業知識~

#物聯網#

物聯感覺(IoT)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硬體制造商開始嘗試使用無線傳感器和RFID(RadioFreq
物聯感覺(IoT)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硬體制造商開始嘗試使用無線傳感器和RFID(RadioFreq
物聯感覺(IoT)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硬體制造商開始嘗試使用無線傳感器和RFID(RadioFreq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