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級富豪标配!揭開“家族辦公室”神秘面紗,萬億“新錢”反哺創新

作者:證券時報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家族辦公室(以下簡稱家辦)可以說是全球超級富豪的标配。全球億萬富豪中的9萬億美元資産,近一半由家辦管理,即家辦管理着超4.5萬億美元資産。”亞洲家族辦公室協會主席羅孟君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家辦可簡單了解為,專為超級富豪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和家族服務的“大管家”。

長時間以來,這個位于金融産業鍊最頂端的機構,被視為最為神秘且複雜的一環:巨額财富、投資動向、隐秘傳承,頗受外界關注。那麼,這個跨入門檻1億美元以上的機構,是如何幫助富豪們實作财富的保值增值以及财富和家族精神的傳承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募資寒冬下,越來越多的VC/PE(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将目光轉向了家族辦公室背後的超級富豪。一位香港家辦的CIO(首席資訊官)蘭奇說,現在,越來越多新經濟掌門人以LP(出資人)身份進入創投圈,并且更傾向于選擇曾經幫助過他們的VC/PE進行合作。

超級富豪的大總管家辦是如何搭建的

香港和新加坡是亞太區主要的家辦聚集地,近年來,兩地更是不斷加碼政策,競争亞太區家辦樞紐之位。

究其原因,家辦是所有跟投資有關的源頭,通過各種工具手段管理巨額财富,是以能夠發揮巨大的乘數效應。如香港Sovereign Trust家族辦公室副總監梁玮茵所說,“家辦隻是作為财富管理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背後的那些财富管理手段和工具才是最重要的。”

據梁玮茵觀察,最近10年裡,越來越多的超高淨值人群選擇以家族信托或者搭建一個基金有限合夥架構的形式來持有拟上市公司股權、上市公司股權、金融資産或不動産。尤其是家族信托這個工具成為家族辦公室财富管理的标配架構之一。

成立一個家辦,短則2個月,長則幾年。羅孟君介紹,籌建家辦是一項艱巨的系統性工程,在正式籌建之前,首先必須要确定家族Owner(實控人)希望家辦提供哪些服務以及具體服務的優先級,還有了解Owner的投資習慣,是以傳承為主,還是以投資收益為主,甚至包括他的私生活和情感史都會做一個詳細的摸底,家辦沒有一個标準的模闆。是以對于家族而言,是基于專業顧問的靈活性和獨創性,建構一個适合家族目前和未來的有效架構。

一旦Owner确定設立家辦,就會搭建團隊,設立目标。如中國的李錦記家族,通過家族委員會,李錦記确定了家族的共同目标,即家族宏圖:“李錦記家族永續經營,代表中華民族創造曆史,成為家族企業的典範。”

同時,李錦記也制定了家族憲法:所有決議,都會不斷協商和讨論,且隻有當7位家族成員中的75%通過時,才可以進入家族憲法,非常嚴格。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家辦管理團隊一定是Owner非常信任的人,由于家辦所投資資産類别多種多樣,除投資經理外,家辦還可能需要招募CEO、秘書、内部律師、會計師等,以確定業務的有效運作。

“養這樣一個團隊每年的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因為團隊的每個人都經驗豐富,都是各個領域金字塔尖的人,能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做出明确的判斷和決定,是以薪酬不菲。有的甚至還要負責小孩教育,幫小孩找學校,家族接班人培養,甚至處理老闆個人私事等。”梁玮茵說。

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大多數家族辦公室都維持在10名左右的專業人員團隊規模,一些大型家辦的團隊可能有50人或100人,完全就是一個獨立運作的财富管理公司。但這樣的家辦比例會相對較少,且财富規模巨大,以千億身家計算。

“如果一個家辦想長期獲得财富的增值,幾十年或幾代人,他們必須要非常謹慎管理資産,做好債務風險隔離。我看到很多單一家辦在一開始投資過程中非常活躍,尤其在另類投資、直接交易和新興市場上,他們甚至通過對沖基金進行多空操作,獲得投資收益回報。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他們的投資方法變得更具政策性和戰術性,他們會在全球尋找機會,并且投資風格趨于穩健。”羅孟君表示。

是以,家辦通過正确的建議和計劃,滿足家族大多數需求,進而幫助家族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據梁玮茵介紹,家辦投資的資産類别非常豐富,如優秀的GP(基金管理人)、項目直投、股票、藝術品收藏、固收産品等。在多元化的資産配置模式下,家辦投資政策的靈活性非常高。對于家辦而言,投資組合反映了家族成員在資産配置和風險方面的偏好與熱情。

海外家族信托成為财富傳承标配架構之一

事實上,家族辦公室作為财富象征,其背後的财富管理工具才是最為關鍵的。

羅孟君向記者介紹,在私人财富規劃領域,為了實作财富傳承和保護的目的,家族辦公室常見的财富規劃工具包括家族信托、私人基金會、财産協定、保險以及遺囑等,綜合靈活運用多種工具可以更好地滿足家族的多重需求。而作為财富規劃工具中最為複雜的家族信托,則可以同時滿足多重需求,尤其在财富傳承、稅務籌劃、重視隐私以及保護資産安全等方面備受關注。

由于信托财産在法律上具有獨立性,是以家族信托被很多家族廣泛應用于财富規劃中,逐漸成為超高淨值人群家族财富傳承的标配架構之一,也是債務風險隔離的最佳手段之一。

“海外信托的内涵其實是各國稅收政策的競争,成立海外信托的常見國家和地區有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新加坡、中國香港、根西島以及巴哈馬等。”梁玮茵稱。

記者深入采訪了解到,近十年,越來越多的富豪選擇以海外家族信托的形式持有拟上市公司股權、上市公司股權、金融資産或者不動産。

典型如海底撈實控人張勇,其頂層家族信托持股搭建了“海底撈(開曼)—BVI—Haidilao Singapore—境内實體”這樣的四層架構。

根據海底撈在港交所的上市招股書顯示,海底撈(開曼)的股東是張勇夫婦,施永宏夫婦及五位高管控制的一系列BVI公司(英屬處女群島)。海底撈(開曼)的孫公司―一Haidilao Singapore(2013年在新加坡注冊),是所有經營實體直接控股股東。而Haidilao Singapore在中國大陸擁有兩個“外商獨資公司”——四川新派、上海新派。

在海底撈上市前,張勇、舒萍夫婦所持海底撈公司的全部股份合計約62.70%(全球發售前),全部是通過“離岸家族信托+BVI公司”持有的,按照4月24日收盤日的市值計算總價值超過659億港元。

具體來看,張勇夫婦超過600億的家族信托一分為二,一部分為張勇的家族信托Apple Trust,持有海底撈47.84%的股份;另一部分為舒萍的家族信托Rose Trust,持有海底撈14.85%的股份,兩個信托的受益人都是張勇和舒萍。産品類型上看,兩個信托都是全權信托,都設在BVI管轄區,兩個信托又分别通過兩個BVI公司ZY NP Ltd.和SP NP Ltd.最終分别持有海底撈的股票。

海底撈海外家族信托的厲害之處就在于,通過設立2個離岸家族信托和2個BVI公司的系列操作,将巨額财富全數裝入離岸信托,并通過放棄所有權、隻享受益權,以此隔離家族資産的債務風險。夫婦兩分别單獨設立獨立信托,以此可以隔離夫婦關系變動引起的公司股價波動風險。

2020年3月,張勇家族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Sunrise Capital,标志着這家餐飲業巨頭的财富傳承之路已經開啟。

據倪勇軍介紹,對于計劃設立海外家族信托的個人來說,設立海外家族信托通常需要經曆如下階段:1、選聘受托人(即信托公司) 。2、拟定信托架構。3、完成盡調審查。4、準備信托檔案(包括信托契約、意願書、轉股檔案等)。5、簽署上述信托檔案。6、轉讓海外資産以完成信托資産注入。

此外,在設計整體海外家族信托架構過程中,還需要确定信托類型,可撤銷信托或不可撤銷信托,保留投資權利信托或全權委托信托等。

梁玮茵稱,這些不同類型的信托起到的保護效果千差萬别,比如可撤銷信托的保護效果比較弱,但現實中出于種種原因仍有部分客戶選擇設立可撤銷信托。而全權委托信托保護力度最強,不容易被擊穿。近期,張蘭海外家族信托被債務人擊穿,實際上就是因為張蘭在海外信托中保留了過多的控制權,随意轉移信托财産中銀行賬戶内的資金,進而成為法院認定張蘭保留實益權益的重要證據,反過來否定了信托的隔離效果。

家辦成為推動全球創投的重要源泉

“你是不是認識很多家族辦公室?我們計劃募集一隻新基金,希望你能幫忙對接一下。”

這是記者最近頻繁聽到的一句話。募資寒冬下,家族辦公室成為GP募資的重要對象之一。

德勤亞太區家族辦公室總監陳穎表示,随着超高淨值家庭二代留學、家族企業進軍海外等需求增加,家族活動範圍在全球内擴張,家族辦公室正成為推動全球創業創新投資的重要源泉。

事實上,在海外,家辦早已成為與養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等一樣成熟的LP(出資人),他們是風險投資機構的重要出資人。在國内,家族辦公室也成為創投圈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清科資料顯示,2020年人民币基金募資中,富有家族及個人累計出資超18000筆,投資總額超850億元,同比增長約78.6%。

羅孟君向記者介紹,新生代超級富豪更傾向通過家族辦公室投資創業企業,獲得超額回報。由于New Money(即“新錢”)本身就是在風險投資的催化下成長,是以他們更熟悉VC(風險投資),因而也更傾向于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一級市場。

新貴富豪們,正是通過家辦成為創投機構的LP,隐身于VC/PE(風險/股權投資)圈。

以王興為例,目前他的家辦,其一級市場投資版圖覆寫了源碼資本、XVC、鐘鼎資本等多家VC。而海底撈實控人張勇夫婦的家辦Sunrise Capital則投資了不少GP,比如鼎晖投資、雲峰基金、紅杉資本、鐘鼎資本等。

還有中國知名天使投資人龔虹嘉,在過去幾年間通過旗下家辦平台成為近30家一線機構的LP,包括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資本、晨興資本、經緯中國、源碼資本、GGV紀源資本、順為資本等。

更不用說老牌的馬雲家族、馬化騰家族。馬雲與蔡崇信等聯合設立的家族财富基金Blue Pool Capital成立于2014年,主要打理其阿裡巴巴IPO所帶來的數十億美元的财富。而騰訊也已經接連投資了幾十家VC/PE,包括紅杉中國、高瓴創投、高榕資本、啟明創投、鐘鼎資本、摯信資本、順為資本、真格基金、青松基金、龍珠資本等衆多知名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吳亞軍成立的家族基金雙湖資本,堪稱中國内地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家族辦公室,同樣投資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高瓴資本、藍馳創投、凱雷中國基金、源碼資本、元環資本、弘晖資本等,還發起設立了母基金。

“在一級市場,我們40%的份額投GP,60%的份額做直投。我們投VC,更多是在A輪開始觀察他們投資組合中項目的成長,如果有我們感興趣的公司,我們會請GP介紹創始團隊給我們,我們自己再去建立關系,而且我們對GP的要求非常高,會考察GP的方方面面,比如合夥人的信念感來自哪裡,與我們的核心追求是否一緻,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一位香港家辦的CIO(首席資訊官)蘭奇說。

現在,越來越多新經濟掌門人以LP身份進入創投圈,并且更傾向于選擇曾經幫助過他們的VC/PE進行合作。“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家族辦公室或者個人财富新貴的身影。”蘭奇稱。

責編:萬健祎

校對:蘇煥文

預告丨對話中國科創力量

2023證券時報創投金鷹獎暨創業企業新苗獎評選正式啟動

↓↓↓

乘全面注冊制東風,證券時報官網全新更新

隆重上線“信披+”頻道↓↓↓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