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作者:蘭媽談育兒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文/蘭媽談育兒

孩子消極沒上進心、或者喜歡遇事擺爛怎麼辦?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為了讓學習效率不高、寫作業磨蹭的女兒早點進入狀态,我曾經也試過了很多方法

包括:制定規定、獎懲分明、跟在身邊陪讀催促等等

可漸漸地,我發現陪孩子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開始

當你用滿是期待的眼神去看待孩子時,你會發現接下來失望的場面會越來越多

曾經的我,就是這樣的

孩子一寫作業嘴巴總是不自覺地提醒唠叨,甚至還會說很多狠話去“激”孩子認真

直到一次學車經曆後,我徹底看開了

還記得剛學車那幾天,因為左右不分這個問題可是被教練罵慘了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那一句句打擊的話越聽頭腦越是一片空白:

“我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學員”

“就你這麼笨的腦袋,再給我多少錢,我都不願意教”

“我看你呀,即便是拿到本了,也開不了車”

……

就這樣,在一句又一句的語言打壓下,我甚至嚴重懷疑自己壓根就不是“開車的料”

同時,在成年人的心理角度也特别不好受

特别是被教練罵得狗血淋頭的某一次,我就跟家裡經常反抗的女兒一樣,忍不住頂嘴說:“我就是不會,才來駕校學車的,如果大家生來就會開車,那你們駕校早就倒閉了”

而這句頂嘴的話一說出口,心裡當時可是順暢多了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後來,換了一個新教練後一切都慢慢從好的方向發展

新教練是一個挺有耐心的中年大叔,他不會兇人、更不會罵人,最讓我欣慰的一點就是懂得選擇性“閉嘴”

比如,當我左右不分不知道如何打方向盤時,他會暖心地提醒說“别着急,穩住,慢慢地”

在這樣暖心、細心、耐心的認真教導下,我成功畢業了

而經曆此事過後,我也深刻地領悟一個道理:“教育好孩子先管住嘴巴”

特别是有些傷害孩子、破壞親子感情的一些話,一定要把自己的嘴巴“管”住了,否則孩子就很難和你親近、教育也會失去原本的指導價值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01

打擊的話

“你是豬腦子嗎?怎麼那麼笨,這道題不知道說了多少遍怎麼還是不能了解”

兒時記憶裡老爸對我說這句話時心裡難受極了

當時也隻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題都不會做了”,老爸那苛責的語言似乎也成為預言驗證

因為經常罵笨,我似乎也成為了那個什麼都不會的笨小孩

有人說,父母的嘴決定着孩子的未來人生

仔細思量這句話,會發現父母的語言力量确實很大

因為自己兒時經常受到語言打擊,是以我會經常提醒自己:“和孩子好好說話”

特别是先有老爸的語言苛刻、後有學車教練的貶低話後,我更意識到積極語言對一個人的創造力

于是,學車有成後我就改變了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比如:

把“怎麼回事”,改成“怎麼了,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把“趕緊寫作業”,改成“寫完作業有什麼計劃呢?要不我們跳會繩、跑會步吧”

把“這道題怎麼都不會做”,改成“好像在哪裡見過這道題,是不是在xx單元,某次考試裡出現過”

語言的影響力就在于你用什麼樣的态度對待,就會回饋怎樣的結果

如果我們用期盼去鼓勵孩子,孩子就在期待中擁有更多創造力、并朝着目标的方向一步步靠近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02

威脅的話

“不許哭,要是再不聽話我就把你丢出去,不要你了”

威脅的話固然成效很快,可長期下結果依然是具有很強的傷害性

如果孩子的“不聽話”僅僅是沒有按照家長的标準去做

那麼,家長嘴裡的那些威脅話就像是斬斷了孩子的雙翼,直到失去飛行的能力

我認識一位朋友,她就是在被父母威脅中成長的子女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小時候是以學習為主,不好好寫作業被威脅說“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去撿破爛吧”

長大後又以嫁人為主,剛參加工作不久就被催婚:““隔壁李阿姨家都生二胎了,你要是再等兩年都成老姑娘,誰還願意要你了”

于是,在父母的威脅、包辦下,朋友早早地就進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包辦下的成長、乃至婚姻真的是正确的嗎?

我想說,人生是自己的、日子也是給自己過的,合不合适、幸不幸福,大概隻有靠自己去慢慢點經營和感受

但如果你一開始就失去了自己做主的權利,那麼一生都可能在被動中糟糕地行走着

朋友就是這樣的被動人生,大概是從小在包辦環境中習慣了,她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沒有走出那種感覺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平時不管是遇到什麼事情都一句“你們說了算”

漸漸地,婆家人做什麼事情都不顧慮她的感受,雖然委屈、也想反抗,但柔弱性格的她總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

人與人之間,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關系,我們都要做到足夠的平等尊重,才能換取長久性的關系建立

你是想孩子成為高貴優雅的鳳凰,還是成為一隻被拔了毛的山雞,這都是在于你是如何看待TA們的

如果我們一直用積極的眼光、鼓勵的話語去和孩子溝通,還怕這錠金子不會發光嗎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03

指令的話

“你去把xxx做了,這件事情今天必須要完成”

這種指令的話,在社會發展、工作交際中可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有人說,簡而易懂的指令能夠讓人快速接觸資訊、并達到想要的效果

也有人覺得,家庭教育中的指令是對孩子最直接的傳達和回應

其實,指令的存在是有多種多樣形式,也并不是所有的關系都适合指令

就拿家長們比較關注的家庭教育關系來說,指令的存在很容易出現嚴重社交、和思想障礙

舉個例子

你對一個貪玩的孩子說“趕緊把地上的紙屑掃了”

可對于小朋友來說,他們會覺得“待會,我還沒有玩好,掃什麼掃”

就這樣,不同的意見立馬會激起不同的語言争執、乃至陷入親子間的權力之争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這麼小就不聽我的話,那大一些之後還得了,不得翻了天呀”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就選擇捍衛自己的權利,他們不惜用家長的身份去施壓、指令,直到孩子慢慢失去反抗的力量,成為一個說什麼就是什麼的“乖小孩”

可這種被迫下的“乖”真的是聽話嗎?不,這隻是屈于權力下的一種妥協

這種妥協會随着年齡的慢慢增長而生出反抗意識

特别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你會發現之前的“乖”隻是假象,隻不過是他們翅膀還沒有長硬

到了後期,一旦覺得自己能獨立生活、不需要父母時就會躲得遠遠地

是以,好的教育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說話方式,特别是不能用指令的口吻去對孩子說話,而你現在對孩子說的話,也會成為不久後孩子對你的講話方式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04

訴苦的話

“你看看我,每天為了你那麼辛苦,可不要讓大家失望了呀”

如果說打擊、指令和威脅這樣負能量的話不能說,那對孩子訴苦是不是就是一種政策轉變呢

我身邊就有幾個這樣的家長

他們覺得,現在的孩子都是吃軟不吃硬,你越是對他們說狠話,他們身上反抗的力量就越是強大

為了讓孩子可以稍微懂事、聽話一些,也會采取訴苦方式讓孩子明白家長的不容易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比如,跟孩子談生存的不容易:“我和你爸現在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你,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将來就和我們一樣會生活得那麼辛苦”

這種對孩子訴生活的苦楚,也是不建議長期對孩子灌雞湯

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根本就不能感同身受地體會

父母或許覺得目前的生活很苦很難,但對孩子來說:

“哼,我才不信,我爸我媽每天下班後還能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打遊戲,想穿什麼衣服,想吃什麼東西,晚上想什麼時候睡覺就什麼時候睡覺,都沒有人批評唠叨、也沒有人幹涉參與,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呀”

另一方面,讓孩子長期生活在訴苦環境中會讓他們産生内疚感

如果孩子的内疚感大于上進心,缺乏自信的孩子也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筝一樣,沒有方向感、更沒有前進勇氣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當孩子像一個扶不起的阿鬥一樣時,哪怕你再怎麼用力、再怎麼出謀劃策,最終也因為一句“我不行”而回到最初位置

是以,對孩子訴苦,不如讓孩子帶着自信成長,想要做好這一點,也一定要盡早跳出“控制孩子”這個怪圈

當你能做到真正尊重、了解、甚至包容孩子時,你們之間的親子關系也會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而踏上新旅程

而這就是語言的影響力,能創造孩子、也能毀滅孩子

優秀家長從不會說狠話,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動跟你親近

那麼,關于優秀教育需要先把嘴“管”住這件事情,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